- 年份
- 2024(1814)
- 2023(2846)
- 2022(2206)
- 2021(2492)
- 2020(1877)
- 2019(4518)
- 2018(4528)
- 2017(6378)
- 2016(4690)
- 2015(5321)
- 2014(5596)
- 2013(4675)
- 2012(4369)
- 2011(4168)
- 2010(4409)
- 2009(3856)
- 2008(3756)
- 2007(3392)
- 2006(3159)
- 2005(3049)
- 学科
- 教育(18468)
- 中国(9611)
- 济(8608)
- 经济(8603)
- 学(8531)
- 理论(6813)
- 教学(5911)
- 管理(5066)
- 业(3761)
- 发(3600)
- 思想(3548)
- 发展(3432)
- 政治(3394)
- 研究(3383)
- 展(3310)
- 革(3268)
- 改革(3161)
- 企(3073)
- 企业(3073)
- 高等(3059)
- 经济学(2935)
- 思想政治(2842)
- 政治教育(2842)
- 治教(2842)
- 德育(2822)
- 方法(2816)
- 学法(2798)
- 教学法(2798)
- 教育改革(2780)
- 学校(2591)
- 机构
- 大学(60806)
- 学院(54265)
- 教育(26188)
- 研究(23990)
- 范(19473)
- 师范(19398)
- 师范大学(16326)
- 京(14866)
- 科学(13888)
- 济(12941)
- 管理(12564)
- 经济(12369)
- 所(11890)
- 中国(10931)
- 研究所(10879)
- 职业(10831)
- 北京(10573)
- 技术(10540)
- 理学(10422)
- 理学院(10148)
- 教育学(10116)
- 江(9977)
- 管理学(9672)
- 管理学院(9534)
- 中心(9336)
- 院(8418)
- 州(7618)
- 教育学院(7440)
- 职业技术(7416)
- 研究院(6875)
共检索到95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从异域引入的教育理论资源对我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它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学话语方式的瓦解。然而现象学教育学在进一步本土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种抉择:是完全颠覆还是向传统教育学回复,或是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其出路在于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主旨:走向生活世界。
关键词:
现象学教育学 传统教育学 整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不教的思想是与关于教的思想相伴而生的,只是由于人们长期关注教、施行教,而导致那些不教的主张被忽视乃至于无视。不教的教育学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无为与顺应,通过不教达到比教更好的教育效果。不教的教育学要研究教的有限性、知识的可教性、学习者的学习与教师的教的关系、如何实施不教及反成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等问题。不教的教育学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当下正在发生一场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改革和重构,网络一代的学习者更习惯于不教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要求学校和教师实践不教的教育学,教育学正在发生"由教向不教"的颠覆性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创新 不教之教 教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光明 应单君
马克斯.范梅南主编的教育学术期刊《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y+Pedagogy》)是现象学运动在教育学领域的一种效应,它继承并发展了荷兰"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思想,定位于教育的人文科学探究,以提升人们的教育实践智慧。期刊不仅为相关学者创建了一个现象学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现象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发现及大量的研究信息,推动了现象学教育学的学术发展,扩大了现象学教育学在学界的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因完成了其使命而于1992年停刊,但是它的精神和传统却持久不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钟亚妮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对 2 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发展并保持生机。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 ,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 ,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 ,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日益频繁使用的生活、情境、意义、理解、建构等等话语都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到实事本身、交互主体性、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兰格威尔德看来,人是可以教育的动物,是能教育且需要教育的动物。儿童对教育者权威的认可,使得真正的教育学关系得以产生。教育者是一种替代的良心,一种精神"管理者";他的整个行为,应该是朝向帮助儿童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使其能够独立处理和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兰格威尔德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是以分析生活世界之情境的实践为先决条件的。在兰格威尔德的现象学背后,没有哲学意图,他不承认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他用强调人类经验的境遇性和具体特性的"内在还原"代替了胡塞尔的"先验还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帅
现象学教育学摒弃先在的理论成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倾注于个体真实的生活世界,力图发现教育的"意义"之所在。这样的探究理路,为我们认识知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为我们在知识教育实践中摆脱无休止的理论吵闹和纷争,重新找回生命的本真提供了新思路。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野中,不仅知识教育的生活面貌得以恢复,而且知识教育的根本使命也得以再认和明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兰格威尔德、范梅南等两代教育学者的现象学转向仅在方法层面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忽视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身乃是一种旨在拯救现实人生危机的人生教育学。但胡塞尔过于依赖思想史和康德理性主义,使得他的人生教育学其实未能深入现实人生。其弟子海德格尔另辟存在主义,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过,海氏的存在主义人生教育学同样需要进一步优化,优化路径是到文学、电影领域寻找意义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的人生教育文本。
关键词:
现象学转向 人生教育学 文学 电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徐湘 胡弼成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关键词:
抽象的人 具体的人 教育生活 现象学视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光明
范梅南教育思想源于对生活世界的反思。他认为体验是生活世界的本质特征,父母在对孩子的期望中产生教育意识,要从“替代父母”的关系来理解教师的角色,并从中获得教育学启示。儿童具有多种可能性,这需要教育者具有特定情境下的教育智慧和机智。他反对教育研究的理论化、抽象化倾向,认为教育研究应该指向实践。他提倡通过反思写作的方式把教育生活体验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与文本对话形成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关键词:
乌特勒支学派 教育学 现象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燕燕
知识论或认识论批判是胡塞尔先验意识现象学的肇始原点与理论诉求。然而,心灵主义的先验意识现象学不仅未极批判之心实,且将身体与生活世界都还原给无所来处的心灵而足陷唯心主义的泥潭。如果先验意识现象学于知识是什么、认知是如何可能的根本付诸阙如,那么,以之为宗的现象学教育学也必辞流肤表,理至空弦。作为知识论批判的现象学运动,意识现象学终究被身体现象学弃务,即知识与身观的身体现象学。正是在这里,教育学总撮其要,以明所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