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2)
2023(12521)
2022(10979)
2021(10496)
2020(8781)
2019(20332)
2018(20381)
2017(39067)
2016(21797)
2015(24418)
2014(24682)
2013(24022)
2012(22107)
2011(19972)
2010(20056)
2009(18377)
2008(17834)
2007(15588)
2006(13734)
2005(11778)
作者
(63483)
(52486)
(52273)
(49696)
(33570)
(25097)
(23714)
(20746)
(20081)
(18715)
(18208)
(17714)
(16867)
(16511)
(16192)
(16077)
(15771)
(15601)
(15072)
(15072)
(13225)
(13141)
(12748)
(12202)
(11795)
(11706)
(11704)
(11545)
(10633)
(10618)
学科
(81991)
经济(81886)
管理(57631)
(52804)
(43768)
企业(43768)
方法(37753)
数学(31539)
数学方法(31134)
(23641)
(21905)
中国(20925)
(19387)
业经(18249)
理论(16827)
地方(16539)
(15273)
农业(14749)
(13792)
(13171)
贸易(13166)
教育(12874)
环境(12743)
(12721)
(12553)
银行(12501)
(12462)
金融(12453)
技术(12198)
(11966)
机构
大学(308352)
学院(305685)
管理(118733)
(112126)
经济(109432)
研究(104268)
理学(102708)
理学院(101424)
管理学(99474)
管理学院(98904)
中国(75253)
科学(68494)
(66700)
(53349)
(51960)
(51934)
研究所(49152)
业大(47320)
中心(46142)
(44790)
(44690)
师范(44208)
北京(42187)
财经(41957)
农业(41010)
(38033)
(37890)
(36558)
师范大学(35972)
技术(33685)
基金
项目(211429)
科学(164615)
研究(153927)
基金(151305)
(132733)
国家(131621)
科学基金(111509)
社会(93880)
社会科(88637)
社会科学(88614)
(83288)
基金项目(80895)
自然(73592)
自然科(71814)
自然科学(71794)
教育(71222)
(70635)
自然科学基金(70483)
编号(63584)
资助(62681)
成果(52929)
重点(47171)
(45962)
(44711)
课题(44284)
(43419)
科研(40523)
创新(40430)
大学(39077)
项目编号(39005)
期刊
(123273)
经济(123273)
研究(87202)
中国(56255)
学报(52967)
科学(47669)
(47250)
管理(41659)
教育(39291)
大学(38922)
(37419)
学学(36323)
农业(33241)
技术(25214)
(22690)
金融(22690)
业经(20371)
财经(19370)
图书(18744)
经济研究(18715)
(16861)
(16374)
问题(15977)
(15205)
科技(15041)
理论(14894)
实践(13831)
(13831)
业大(13666)
资源(13516)
共检索到440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Erick Cohen的旅游体验现象学研究没有为现象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一个坚实基础,后续学者的工作也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胡塞尔的体验学说开始,延伸到现象学运动中其他重要人物对这一学说的发展,最后尝试勾勒出现象学体验学说对旅游体验研究的3个方面启示:(1)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即以焦点-边缘的视域结构为基础的生活世界;(2)推出一些新的研究命题,如对于旅游的意义的研究;(3)引入或创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包括多模态方法和富文本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斌  张澍军  
国内学者在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旅游现象时,由于未能对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现象学的澄清,导致旅游现象学研究始终在心理学意义上进行。本文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旅游体验、旅游体验的整体性、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旅游体验的自身构成等问题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并与目前代表性观点就上述问题的方法论进行商榷。本文认为,旅游世界从本源上讲是由形式上不在场、但本质上又时时牵扯在场的生活世界及其"资粮"构造并呈现着自身,旅游体验则是在异地场的非谋生实践体验与生活世界积淀的体验相互激荡构成的境域中构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体在存在中对于世界因缘整体性的领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刘  程琦  周武忠  
从更为基础的哲学角度研究旅游体验的本体具有重要意义,现象学为这种内在反思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文章对于一次典型的观光旅游体验进行了现象学描述,发现原有的知觉、意义和情感体验分别转化为旅游世界的本真发现、符号意义的自在给予和角色转换的情感超越,此时旅游体验流显现出自由的本质。通过进一步的意向结构分析,旅游体验实际上是被意识所构造,由意向作用对感觉材料进行统握的结果。这种旅游体验的"构造"观也引发对于旅游理论和概念新的反思。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邓勇勇   魏向东  
记忆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与我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近些年,记忆研究在旅游学中逐步得到关注,并成为旅游体验中的热点话题。文章梳理了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相关议题,从难忘的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建构机理与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旅游体验视角下记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丰富意义。英文文献研究以心理学领域为主,以记忆中的情感话题为核心,形成了“难忘的旅游体验”这一特定概念,研究注重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中文文献研究偏重于社会学领域,以社会文化领域的记忆研究理论为基础,以记忆的主客构建和外部环境因素为核心。文章通过中英文文献比较,归纳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总结差异形成共识,旨在反映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态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侯颖  张海洲  陆林  
在经验研究中探讨具有独特个人意义的旅游体验时,手段-目的链(MEC)方法同其他方法类似,具有贴近心理认知结构的方法论倾向,因此存在固化意识、简化现象、引导研究对象演绎理性等风险。描述现象学(DP)方法虽然在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转化上存在困难,但是因为秉持悬搁研究者、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原则,研究者可以获得旅游者丰富的意识体验和生活世界的经验内容,并洞见体验的发生,以弥补手段-目的链方法的缺陷。改进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呈现程序,最终将以新颖的见解与清晰的结构填补并架构旅游体验理论。文章回顾了手段-目的链方法和现象学方法在旅游体验研究中的方法论基础,重申旅游研究者在现象学的哲学立场上进行反思和讨论,并在经验研究中运用直观的洞见力的重要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学江  杜岩  
服务经济强调给消费者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经济则强调在服务基础上给消费者更多的体验。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的经历,是一种体验过程,旅游产业是体验经济的典型代表。体验经济时代,我国旅游企业的商品开发和经营应注重个性化、提高参与度、明确主题性、增强体验性、强调文化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洋  周星  徐颖儿  吴问津  袁佳欣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研究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所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谢中田  
本文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现象研究的几个基本范畴。作者认为,旅游现象是一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构成这种复杂现象的内核的元素就是旅游体验。这种旅游体验过程是一个有一定自组织能力的连续系统。它由一个个富有特色和专门意义的情境串联组合而成,这些情境则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另类行为环境:旅游世界。通过对旅游世界结构性要素的分析和描述,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解旅游现象的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的哲学渊源来自现象学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本文从旅游体验和体验经济两个方面的理论综述和进展追踪出发,提出了基于该两方面理论具体到体验塑造实践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旅游体验的分类、概念化发展、真实性、体验质量、体验管理等问题。基于对体验分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主体体验化和支撑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塑造途径;基于考察体验的影响逻辑,提出了改善体验质量的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卢昌崇  
作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文章从认同角度对旅游体验中的认同(成分)加以诠释,指出在旅游体验中认同呈现出多种形态,从外在的目的地认同,到对旅游者角色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最后到自我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形态的认同,旅游体验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观赏者出现的旅游者,在旅游及游戏的三元结构(游戏者-游戏-观赏者)中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性。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旅游体验阐释框架的建构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在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中,对作为中间层次的体验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使得体验内涵的相对统一性和体验类型的多样化之间常难以有效协调。文章首先从体验与经验相区别的角度,对体验的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语义学辨析,继而借鉴狄尔泰、梅洛-庞蒂和杜威有关体验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厘清体验的学术内涵,最后结合具体的旅游行为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旅游体验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旅游体验研究要回归旅游者这一主体,加强对自然场景下游客的实时体验的研究,在非表征理论范式下关注游客的具身感知、情感和行为,并注意感官民族志等方法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