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1)
- 2023(16697)
- 2022(13613)
- 2021(12785)
- 2020(10677)
- 2019(24157)
- 2018(23179)
- 2017(44790)
- 2016(23967)
- 2015(26403)
- 2014(25708)
- 2013(25741)
- 2012(23748)
- 2011(20954)
- 2010(21254)
- 2009(20129)
- 2008(19852)
- 2007(17587)
- 2006(15769)
- 2005(14589)
- 学科
- 济(101307)
- 经济(101189)
- 业(95187)
- 企(84938)
- 企业(84938)
- 管理(83836)
- 财(45543)
- 方法(43374)
- 数学(35164)
- 数学方法(34925)
- 中国(34208)
- 农(32986)
- 业经(32163)
- 融(28097)
- 金融(28097)
- 银(27069)
- 银行(27038)
- 务(26261)
- 财务(26235)
- 财务管理(26180)
- 制(26141)
- 行(26092)
- 企业财务(24902)
- 贸(23779)
- 贸易(23762)
- 易(23327)
- 农业(23109)
- 税(22227)
- 税收(20756)
- 收(20581)
- 机构
- 学院(336048)
- 大学(330245)
- 济(154296)
- 经济(151754)
- 管理(132583)
- 理学(113427)
- 理学院(112396)
- 研究(112312)
- 管理学(111170)
- 管理学院(110569)
- 中国(96893)
- 财(83526)
- 京(68164)
- 科学(62745)
- 财经(61898)
- 农(56960)
- 经(56380)
- 所(56064)
- 中心(52193)
- 江(50788)
- 研究所(49891)
- 经济学(48765)
- 业大(45993)
- 财经大学(45667)
- 农业(44600)
- 经济学院(44273)
- 北京(43210)
- 州(39804)
- 院(39609)
- 商学(38327)
- 基金
- 项目(214007)
- 科学(170672)
- 基金(159798)
- 研究(157361)
- 家(138680)
- 国家(137446)
- 科学基金(119175)
- 社会(105418)
- 社会科(100401)
- 社会科学(100378)
- 基金项目(83287)
- 省(81396)
- 自然(74772)
- 自然科(73163)
- 自然科学(73141)
- 自然科学基金(71956)
- 教育(69625)
- 划(67739)
- 资助(65669)
- 编号(61207)
- 成果(49130)
- 部(48517)
- 创(47853)
- 重点(47726)
- 发(46487)
- 国家社会(45187)
- 业(44854)
- 创新(44097)
- 教育部(42241)
- 制(42042)
- 期刊
- 济(171058)
- 经济(171058)
- 研究(109310)
- 财(69923)
- 中国(66477)
- 农(52943)
- 管理(52756)
- 学报(47402)
- 融(46830)
- 金融(46830)
- 科学(45277)
- 大学(36576)
- 农业(35384)
- 学学(35182)
- 财经(31644)
- 经济研究(29678)
- 业经(27745)
- 经(27223)
- 技术(26878)
- 教育(23710)
- 问题(22220)
- 贸(21744)
- 业(21370)
- 国际(20111)
- 务(19273)
- 技术经济(18435)
- 世界(18325)
- 财会(17369)
- 税(16466)
- 会计(16173)
共检索到52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剑
一、现行政策的积极影响。1.外汇储备优势。中国的外汇储备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均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4万亿美元。以国际通行标准看,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可支付23个月的进口额。外汇储备的增加可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云华 缪慧星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走出去"对外开放重要战略思想,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本文针对目前支持企业"走出去"财税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从财政、政策性金融、税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走出去” 税收抵免 税收饶让 税收协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允贵 林艳红
本文回顾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进展,认为政策性金融发挥主导作用,带动行业资本有序输出。之后,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具体建议包括推动金融机构经营国际化,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金融重点领域改革以及完善其他金融支持体系等。
关键词:
“走出去” 金融支持 政策性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有成功的范本,也有失败的案例;既取得了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当前,随着国际政治中民粹主义的回潮和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的抬头,特别是美国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为主基调的"美国优
关键词:
走出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牛锡明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下发达国家吸引外资的意愿在增强,中国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加强,这些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中国企业推进"走出去"战略面临国外政治阻力、文化差异、对国际规则和法律缺乏了解、金融服务渠道不足等一系列挑战。交通银行愿意借助完备的国际化网络、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国际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为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在"2 0 1 1交银百强企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期刊] 改革
[作者]
常世旺 韩仁月
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对中国的涉外税收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对15家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中国企业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是由于中国现行税收政策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优惠的税收政策。而在鼓励对外投资方面存在着手续较为繁琐、优惠政策不够完善等不足。中国应遵循"从实际出发"、"鼓励"、"规范"的原则,建立目标明确、多层次的税收优惠体系,加强境外税源管理加大反避税力度。
关键词:
对外投资 税收政策 税收抵免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朱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几大动因,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税收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走出去” 企业所得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立帆
一、中国企业迎来"走出去"新的战略机遇期相对于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时间较短,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达到901.7亿美元,继2012年继续成为世界对外投资三大国之一。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正迎来"走出去"新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是中国建设"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如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频
国际产能合作应该是2014年上半年还没有做的题目,直到2014年底中央领导提出这个方式,我认为它现在是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升级版的重要形式。在这里跟大寮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研究和思考。一、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已经成为长期发展趋势为什么说大规模走出去已经成为长期发展趋势?大家都知道,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吸收外资还是对外投资,都已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磊 于明言 冼国明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和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中国最低工资上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理论模型发现本国相对外国最低工资的上升,将导致本国与外国资本利润差减小,进而引起资本从本国流出。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最低工资越高的城市,位于其中的企业将越早并且越多地对外直接投资。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每增加1%,会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增加1.94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具有较低工资水平的企业更易受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而对外直接投资。并且最低工资的影响对研究开发型OFDI和垂直生产型OFDI的影响更大,对于资源寻求、水平生产和出口平台型OFDI的影响较小。最后,最低工资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变化。在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实施之后的几年,最低工资对企业OFDI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之后逐步降低。文章对我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制定企业"走出去"政策具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进勇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入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
入世 中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
投资发展路径理论认为,一国海外投资的发展水平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鉴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较大,从投资发展路径理论考察,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其客观必然性。现从考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基础出发,重点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于国外市场的可能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韩剑 张二震
本文从地区专业化和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对集聚优势影响企业"走出去"的理论机制进行分析表明,基于行业集聚的分工协作效应有助于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和风险,而源自行业集聚的企业所有权优势自我加强效应则有助于提升企业"走出去"能力,这是行业集聚优势影响企业"走出去"的本质。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据,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地区专业化还是行业集中度,两者所体现的集聚效应均对企业"走出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而对本文理论机制分析给予了较好的经验验证,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集聚优势能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依托优势。上述研究对于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关键词:
集聚优势 地区专业化 行业集中度 走出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非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即发展跨国直接投资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突破贸易保护壁垒,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从投资主体,经营方式,投资的部门、区位及技术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战略设想。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企业 海外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洪俊杰 黄薇 张蕙 陶攀
本文首先从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学两个角度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从资源论、产业组织论、制度论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探索以及实证经验的总结。文章发现现阶段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环境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有重要影响,能部分地解释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制度因素是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走出去 资源论 产业论 制度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