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9)
2023(17789)
2022(15453)
2021(14506)
2020(12322)
2019(28012)
2018(27951)
2017(53799)
2016(29592)
2015(33414)
2014(33393)
2013(33011)
2012(30348)
2011(27365)
2010(27618)
2009(26024)
2008(25706)
2007(22740)
2006(20239)
2005(18105)
作者
(85477)
(70660)
(70515)
(67301)
(44972)
(34016)
(32058)
(27645)
(26639)
(25631)
(24091)
(24040)
(22606)
(22594)
(22190)
(21660)
(21200)
(20988)
(20244)
(20211)
(17673)
(17548)
(17186)
(16121)
(15942)
(15793)
(15767)
(15701)
(14377)
(13954)
学科
(111276)
经济(111112)
管理(92026)
(83248)
(69493)
企业(69493)
方法(50445)
数学(43711)
(43711)
数学方法(43267)
中国(33012)
(31567)
(27845)
(25415)
业经(24887)
(24131)
财务(24049)
财务管理(23987)
企业财务(22759)
(22034)
地方(21906)
(20901)
贸易(20890)
税收(20571)
(20398)
(20299)
农业(20131)
(20059)
银行(20003)
理论(19449)
机构
大学(418883)
学院(417947)
(163786)
管理(160347)
经济(160103)
研究(139194)
理学(137647)
理学院(136102)
管理学(133831)
管理学院(133063)
中国(106800)
(90271)
(90035)
科学(86229)
(71139)
财经(67679)
(66875)
研究所(63828)
(63463)
中心(62337)
(61125)
业大(60915)
北京(57278)
(54093)
师范(53570)
农业(52466)
(50694)
(50567)
财经大学(49958)
经济学(49821)
基金
项目(276566)
科学(216103)
研究(203694)
基金(199522)
(173815)
国家(172406)
科学基金(147089)
社会(126767)
社会科(120033)
社会科学(120005)
(107181)
基金项目(105336)
自然(95244)
教育(93559)
自然科(92880)
自然科学(92859)
自然科学基金(91185)
(90660)
编号(84851)
资助(82679)
成果(70194)
重点(61993)
(61305)
(58162)
课题(58155)
(56943)
创新(53218)
科研(52833)
(52696)
教育部(52408)
期刊
(182924)
经济(182924)
研究(129579)
中国(84412)
(73302)
学报(67295)
(59846)
科学(59534)
管理(58677)
大学(50047)
学学(46985)
教育(46858)
农业(40791)
(37622)
金融(37622)
技术(34245)
财经(33331)
业经(30004)
经济研究(29664)
(28365)
问题(23956)
图书(21523)
(20645)
理论(20117)
(19392)
(19388)
(19263)
财会(18794)
技术经济(18761)
资源(18621)
共检索到631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层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林宁  吴丽  江奇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及决算数变化幅度正相关。研究结论:依靠耕地占用税制度安排抑制耕地数量减少需要区分政府的目的与行为,设置合理的耕地占用税预算数与决算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海鹏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耕地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耕地非农化的变化趋势,才能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因此,首先需要弄清经济发展和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燕  林振山  刘会玉  
本文利用子波诊断技术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波动的突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面积波动存在5年、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②比较3种尺度下的突变点发现:1953年、1967年、1977年、1985年和1994年为共同的突变点,说明这5年突变强烈,反映了波动的重要特征;③对主要突变点驱动的分析发现,我国耕地面积的波动绝大多数是由于政策因素驱动所致。另外,影响我国耕地波动的因素还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其中,灾害损毁和土地退化是造成耕地下降的主要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和GDP。提取并比较在27年的特征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车明亮  聂宜民  刘登民  张建华  陈红艳  王硕  
研究目的:对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数量。研究方法: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耕地变化的关键因子,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灰色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对费县耕地数量变化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相对传统的灰色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预测方法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结论: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是进行耕地数量变化预测的较好方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其预测结果可以为当地相关部门合理地确定耕地保有量、推进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俊花  马春燕  
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和保护区域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山西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西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山西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山西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群  郭贯成  万丽平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阶段,有着不同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特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达程度的相关性大体上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特征,3种不同类型的国家GDP的增长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影响的基础、机理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我国建国后至1981年经历了类似于欠发达国家目前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变化的阶段,1981年至2004年处于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变化的第二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后20年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是不同的,总体特征是耕地的代价性损失增加,2018年左右我国将进入“经济低增长、耕地资源低减少”类似于发达国家的第三个阶段,此后耕地资源数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彬  武恒  
利用1978年以来30年的耕地资源统计数据,分析了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总体特征,探讨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有呈直线递减趋势,其中耕地资源总量年均减少率为0.24%,人均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率为1.15%。(2)粮食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具有较明显波动性,粮食安全仍将面临着很大挑战。(3)粮食总产量与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密切相关;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则主要受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影响。1978年以来,耕地资源数量逐渐成为影响该省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刘宝勤  杨艳昭  
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至今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描述。针对该问题,论文对1949~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系列进行分析,认为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较多的时期为1960~1985年,并采用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进行了分时期的反演,对于1986~1996年间的耕地数量则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统一到1996年的结果再进行反推,由此重新刻画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缓慢下滑,1999年后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凯  张文秀  李文杰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其耕地数量变化关系到四川的耕地动态平衡和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丘陵区12个农业大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1992年~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耕地保护政策等是影响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 ,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 ,近50年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 ,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 ,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 ,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凯  
研究被征耕地农民问题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徐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模型,可以估算出徐州市被征耕地农民数量的近似值。抽样调查显示被征耕地农民民生状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保障被征耕地农民权益的长效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薛永森  鞠正山  曾磊  
通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分别分析了1997—2010年,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3个阶段的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阶段耕地总面积净减少量分别是648811hm2,341413hm2和279642hm2,而同期由于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退耕,旱地的比重降低,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