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9)
- 2023(11588)
- 2022(10188)
- 2021(9654)
- 2020(7995)
- 2019(18596)
- 2018(18823)
- 2017(36294)
- 2016(20061)
- 2015(22723)
- 2014(22993)
- 2013(22605)
- 2012(20810)
- 2011(18880)
- 2010(18721)
- 2009(17076)
- 2008(16422)
- 2007(14186)
- 2006(12330)
- 2005(10857)
- 学科
- 济(75019)
- 经济(74923)
- 管理(54596)
- 业(49655)
- 企(41964)
- 企业(41964)
- 方法(35820)
- 数学(30534)
- 数学方法(30190)
- 中国(19708)
- 农(18906)
- 财(18815)
- 学(18415)
- 业经(16104)
- 理论(15390)
- 贸(15043)
- 贸易(15038)
- 地方(14827)
- 制(14821)
- 易(14630)
- 融(13480)
- 金融(13472)
- 银(12937)
- 银行(12891)
- 和(12801)
- 行(12331)
- 农业(12224)
- 教育(11651)
- 务(11609)
- 财务(11535)
- 机构
- 大学(280715)
- 学院(277475)
- 管理(109382)
- 济(107218)
- 经济(104685)
- 研究(95037)
- 理学(94466)
- 理学院(93403)
- 管理学(91784)
- 管理学院(91302)
- 中国(71689)
- 京(60735)
- 科学(59288)
- 财(49659)
- 所(48372)
- 农(44791)
- 研究所(44183)
- 中心(42684)
- 业大(42050)
- 财经(39776)
- 江(39704)
- 北京(38685)
- 范(37355)
- 师范(36975)
- 经(36223)
- 农业(35235)
- 院(34584)
- 州(32668)
- 经济学(31340)
- 技术(30399)
- 基金
- 项目(189837)
- 科学(147510)
- 研究(139479)
- 基金(136072)
- 家(118769)
- 国家(117790)
- 科学基金(100054)
- 社会(84619)
- 社会科(80070)
- 社会科学(80049)
- 省(73768)
- 基金项目(72498)
- 自然(65933)
- 自然科(64369)
- 自然科学(64350)
- 教育(64233)
- 自然科学基金(63158)
- 划(62759)
- 编号(57924)
- 资助(56855)
- 成果(48092)
- 重点(42063)
- 部(41763)
- 课题(40127)
- 发(39553)
- 创(39124)
- 创新(36416)
- 科研(36313)
- 项目编号(36101)
- 教育部(35617)
共检索到409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小梅
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处于关键货币地位,使得国际货币关系出现新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美国一再滥用其关键储备货币特权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激增加剧了外围货币国家的国际金融风险,激励它们积累美元储备以实现自我保险。这不仅强化了美元的地位,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逆向补贴,还导致这种建立在一种合意的汇率错配基础之上的新中心-外围结构得以处于暂时均衡状态,最终使得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的缺陷更为突出,成为包括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在内的国际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制度性原因。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发展方向,相关学术研究由来已久,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深入探讨了建立由凯恩斯提出的"超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中国由于持有巨额美元储备资产而深陷"美元陷阱"中,这使得其改革诉求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因此中国的改革立场将是渐进与谨慎的。在短期中国应督促各方加强对美元的约束与监督,同时推动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在中期应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走向超主权货币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改革 中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天倩 朱小梅
借助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指出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制度失衡导致的国际公共产品供需总量、结构及期限的错配,这种制度的失衡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呈现出不公平、不稳定、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产权界定不清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中心国家对于国际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产生了国际货币领域的"公地悲剧"、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长期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危机频发。因此,未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或将历经短期的诱发性变迁和长期的强制性变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薇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区域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更为频繁、破坏力更大,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如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汇率问题、经常项目平衡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本文落脚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全球储备货币体系,通过对国际储备格局变动以及国际储备货币构成与币值变动趋势的分析,探寻现行储备货币体系的主要问题,对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倡议及未来改革的可能方向进行了综合性评述。
关键词:
全球储备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文章梳理汇总了近期权威机构和学者有关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如国际货币体系或将再次深刻调整,美元优势地位短期内难被撼动,成为SDR篮子货币有力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并不均衡,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及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潜力,需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陆磊 李宏瑾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从外汇储备的货币性质出发,通过对外汇储备需求和储备货币供给的讨论,深入分析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和演进变革的长期性,指出货币国际化和储备货币地位的提高意味着更大的对外风险敞口和国际经济责任。人民币纳入SDR既是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韧性的重要举措,更是人民币国际化新的起点,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包括金融在内的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稳步实现新常态下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切实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和质量,为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提供坚实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文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处于高失业率、增长乏力的发达经济体和处在高通胀率、泡沫风险的新兴市场国家并存。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维护内部价格稳定带来的挑战,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调整汇率政策的动因之一。该文在回顾1973年史密森体系瓦解、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以及后危机时代"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解体等事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一个汇率政策转换模型,阐述了上述历史事件中,德、日、英、中等大型经济体先后主动与当时的国际本位货币脱钩的原因和条件,揭示了不钉住黄金的储备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关键词:
货币体系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根据IMF公布的1999~2012年世界官方外汇储备数据库,文章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国家结构差异。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经常账户差额、出口比重等经济效益因素,而发展中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等总量因素。对人民币储备地位的模拟分析表明,2009年以来人民币在世界储备资产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作为国际储备的日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解释了日元国际储备地位变动的原因,大致得出如下结论:日元国际储备地位的变动是多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本GDP和日元资产收益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日元 国际化 国际储备货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春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缺乏对国际储备货币供给的约束,储备货币发行国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承担的成本却很小。主要储备货币国具有发行货币的内在冲动,形成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性供给,国际储备货币总是处于过量供给状态,从而引发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实体经济增长有限,货币向虚拟经济转移势所必然,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突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要,也促成了变革机会。着力推进以区域货币为基础的变革、适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是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的可行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现行不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发展超主权储备货币成为长远看取代美元本位的一个选项。然而,鉴于对外负债一直是国际清偿能力创造的主要来源,N-1假设决定了必然至少有一个经济体贸易或者经常项目收支为负,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金本位和最优共同货币区——欧元区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基于实物本位还是信用本位的超主权货币选择,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国际收支的有序调节问题。由此,超主权货币可能并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唯一终极最优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进入新世纪全球国际储备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显著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的体制性缺陷。研究表明,主导新世纪国际储备的主权信用货币实际上只有主权而没有信用。因此,当代国际储备体系必须改革,中国的国际储备也应该调整。
关键词:
国际储备 储备货币 主权信用货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从单极走向双极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欧元的产生对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影响李羽中如果进展正常,1999年1月1日,欧洲联盟关于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三阶段计划将实施,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欧元将登上历史舞台。欧元的出现将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一系列深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优化全球货币体系,避免类似于"美元危机"现象的发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勤习
本文从央行储备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国别的视角,对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货币将会在各国央行的储备池中的占比进行分析。假设存在一个代表性的中央银行,如果储备池中存在的主要资产除了现有的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五种资产外,也将人民币纳入其中,来研究每一种资产在其中占有的份额。我们发现,人民币纳入其中后稀释了其他几种储备货币的份额,美元的份额稳定在60%左右,而其他几种资产的份额变化较大。人民币加入后,份额减少比较大的是瑞士法郎和日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