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6)
2023(8476)
2022(7275)
2021(6592)
2020(5510)
2019(12109)
2018(12010)
2017(23181)
2016(12323)
2015(13504)
2014(13097)
2013(12398)
2012(10999)
2011(9866)
2010(9931)
2009(9867)
2008(9707)
2007(8700)
2006(7743)
2005(7314)
作者
(32501)
(26960)
(26906)
(25678)
(17105)
(12750)
(12201)
(10345)
(10148)
(9665)
(9255)
(9083)
(8611)
(8558)
(8553)
(8326)
(7954)
(7886)
(7841)
(7798)
(6723)
(6450)
(6434)
(6168)
(6152)
(6119)
(6040)
(6038)
(5423)
(5220)
学科
管理(41372)
(40245)
经济(40164)
(35190)
(31459)
企业(31459)
(21779)
(19357)
银行(19211)
(17846)
方法(15845)
(15709)
数学(13344)
数学方法(13173)
(12301)
金融(12298)
(12229)
制度(12198)
中国(12048)
(11287)
业经(11027)
(11004)
(10297)
财务(10272)
财务管理(10247)
业务(9947)
体制(9839)
企业财务(9731)
银行制(8623)
(7988)
机构
学院(163354)
大学(162034)
(66842)
经济(65347)
管理(62026)
理学(51997)
研究(51751)
理学院(51464)
管理学(50660)
管理学院(50341)
中国(47907)
(37550)
(33151)
科学(28577)
财经(28542)
(26127)
(25711)
中心(25321)
(24995)
(24253)
(22966)
银行(22029)
研究所(22013)
经济学(21342)
财经大学(21185)
(21085)
业大(20598)
(20537)
北京(20428)
(19290)
基金
项目(105158)
科学(83486)
研究(79838)
基金(76933)
(65761)
国家(65218)
科学基金(56863)
社会(52032)
社会科(49429)
社会科学(49421)
(40999)
基金项目(39957)
教育(37103)
自然(35139)
自然科(34261)
自然科学(34254)
(34056)
自然科学基金(33634)
编号(32853)
资助(30884)
成果(27147)
(25983)
重点(23923)
(23507)
(22756)
课题(22637)
国家社会(21902)
(21859)
(21436)
创新(21346)
期刊
(77271)
经济(77271)
研究(53327)
中国(35447)
(32429)
金融(32429)
(31980)
管理(24608)
(22984)
学报(21972)
科学(21234)
大学(17492)
教育(17302)
学学(16648)
财经(14976)
农业(13463)
业经(13195)
技术(12969)
(12709)
经济研究(12441)
问题(9497)
财会(8712)
理论(8696)
(8168)
会计(8004)
实践(7814)
(7814)
国际(7762)
现代(7576)
(7546)
共检索到261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冬华  陈金龙  
在目前银行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资产仍然是阻碍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分别在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用激励相容约束机制,阐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之所以仍然不断涌现,是由于政府对银行产权份额的过多持有,激励不够充分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银行改革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鹤  
本文从经济转型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分析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表明,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源于财政分权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和源于政治集权的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的结合,使得我国银行在各地区分别积累起了因经济周期、金融财政化及政策干预等原因而导致的巨额不良资产,从而使得这些不良资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特征。因此,要阻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不能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必须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完善分税制,实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秀芳  
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实施“债转股”是国家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利息支出的重大举措。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情况的调查研究 ,提出以下结论 :第一 ,不良资产剥离是相对成本较高的改革安排 ,是当前扭曲的国有企业 (包括国有银行 )制度下的一种制度扭曲 ,它在事实上偏离了市场经济下资产管理的本质 ;第二 ,这一制度扭曲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畸形后果 :商业银行经营努力程度下降、激励不足和信用危机以及由此出现的不良资产增量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第三 ,完全剥离或完全不剥离才是我国当前企业—银行体制下的最优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阙方平   夏洪涛   张馨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存在深刻的制度根源 ,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制度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失衡的一种调整 ,但其仅实现了有限的均衡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处置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亚新  
不良贷款处置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作为一项全局性改革,如何实现低成本解决不良资产和建立高效率银行体系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在对第一次政策性处置制度与技术问题评估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国有银行作为一个制度群体,在经营模式与业绩上存在差别,因此不良贷款处置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第二,在制度上,要避免重复走第一次政策性剥离的老路,让国有银行与国家财政分担改革成本,在约束国有银行道德风险的同时,赋予国有银行选择权的激励,重点是合理设计财政注资率与次级债发行;第三,在技术上,国家通过设计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金融体系以信托受益合同方式,替代原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模式,从而强化资产处置中的激励...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梁洪基  何超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其商业银行未能以充足性、即时性的方式对资产进行重组,出现了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基本法律原则的信贷资产,致使这些资产出现了呆账、流动停滞等症结。这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产耗损,减少头寸,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混乱局面。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诸多弊端,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一直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银监会明确了不良资产的风险规制工作要点,提出监测和核查是不良资产控制的关键,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荆珂  
近几年是银行业极为困难的时期,不良资产持续暴露、规模缓慢上升仍将是未来3~5年基本趋势。不良资产处置具有很强周期性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经济周期下,银行业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特别是对于难以处置的项目,银行在被迫持有期间资金成本高企、拨备侵蚀严重,且面临监管严查压力,处置之"苦"一言难尽。虽然在银行外部,数万亿元的不良规模带来了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一种"行业"再次繁荣,除资产管理公司外,其他机构、社会投资人及外资机构也在摩拳擦掌,试图掘金"特殊投资机会"。但从银行主体角度,转让或出售不良资产是在穷尽主动重组手段后的最后选择,若能自主重组处置或自主重组处置收益(综合及远期收益)超过直接出售,各家银行均不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康承东  
不良资产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中既是包袱也是资源,清收化解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下,关键是要树立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创新性地经营好不良资产,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快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摆脱不良包袱,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述军  刘玉侠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银行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过度依赖、高负债以及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体制变迁引起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导致其不计后果的过度融资,形成高负债,国有银行改革的滞后与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则鼓励银行的过度放贷,特定背景下的二者结合引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双方行为都与体制的变迁紧密相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费军鸣   马骏  
许多学者认为不良资产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成本。传统的信用理念和落后的产权制度才是造成我国巨额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许多其他原因都是这种根源的表象。狭隘的传统信用理念是不良资产产生的深层次文化背景 在我国传统重农轻商的信用理念中,诚信乃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而非经济活动的首要规范。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即为义食言,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所谓“信”指人与人之间承诺必须履行;“义”指合适、应当,也指利(查自辞海)。至于什么是合适、有利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露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是一项极其重要且长期的工作,但当前相关法律制度存在部分已有制度严重滞后、应有重要规则缺失、部分制度有效性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金融风险防控、国有资产保护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笔者认为,良好的法律制度,必须从实践出发,及时修改、完善,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建议一方面研究重构不良资产处置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按照急用先行、慎立多修的原则,对现有法律制度予以修订完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明道欣  邓明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