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5)
- 2023(8640)
- 2022(7828)
- 2021(7555)
- 2020(6263)
- 2019(14700)
- 2018(14683)
- 2017(28683)
- 2016(15578)
- 2015(17561)
- 2014(17653)
- 2013(17453)
- 2012(15802)
- 2011(14132)
- 2010(13905)
- 2009(12457)
- 2008(11903)
- 2007(10091)
- 2006(8668)
- 2005(7333)
- 学科
- 济(58914)
- 经济(58837)
- 管理(44067)
- 业(41332)
- 企(34997)
- 企业(34997)
- 方法(29662)
- 数学(25645)
- 数学方法(25360)
- 农(15325)
- 中国(14654)
- 财(14166)
- 学(13640)
- 业经(13089)
- 地方(12184)
- 理论(10719)
- 和(10432)
- 农业(10221)
- 贸(10114)
- 贸易(10109)
- 易(9788)
- 技术(9668)
- 环境(9607)
- 教育(9451)
- 制(9443)
- 务(9295)
- 财务(9238)
- 财务管理(9224)
- 企业财务(8741)
- 划(8460)
- 机构
- 大学(217431)
- 学院(214856)
- 管理(90522)
- 济(80367)
- 理学(79516)
- 理学院(78660)
- 经济(78468)
- 管理学(77331)
- 管理学院(76961)
- 研究(68401)
- 中国(48883)
- 京(46287)
- 科学(44219)
- 财(35576)
- 所(33547)
- 业大(33010)
- 农(32053)
- 研究所(30954)
- 中心(30775)
- 财经(29355)
- 北京(29259)
- 范(29190)
- 江(29122)
- 师范(28965)
- 经(26729)
- 农业(25117)
- 院(25063)
- 州(24480)
- 师范大学(23630)
- 商学(22752)
- 基金
- 项目(154593)
- 科学(121112)
- 研究(114018)
- 基金(111677)
- 家(96573)
- 国家(95760)
- 科学基金(82644)
- 社会(69918)
- 社会科(66109)
- 社会科学(66091)
- 基金项目(60510)
- 省(60253)
- 自然(54709)
- 自然科(53405)
- 自然科学(53395)
- 自然科学基金(52404)
- 教育(52001)
- 划(50798)
- 编号(47648)
- 资助(45742)
- 成果(38229)
- 重点(33741)
- 部(33728)
- 发(32092)
- 创(32049)
- 课题(31838)
- 项目编号(29760)
- 创新(29749)
- 科研(29579)
- 大学(28986)
共检索到29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校园欺凌作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对受害者的身心造成较大伤害,进而引起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本研究基于福柯的"现在的历史"研究法,以小凯为个案,将其成人时期的三种行为特质与儿童时期发生的三个典型欺凌事件建立起某种联系,结果显示,力量的弱势是伴随受欺者的关键要素,成人的生活状态与儿童时期的受欺历史存在关联,受欺后的影响难以在成人后消除。建议加强校园欺凌与成人生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同时应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加强对校园隐蔽时空的监管力度,关照成人后的行为干预。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儿童 成人 现在的历史 福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诗雅 黄甫全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探讨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节效应与抑制效应,以及消极情绪(压力、焦虑、倦怠、抑郁)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欺凌问题之间的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减少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其欺凌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拓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抑制校园欺凌,同时增强教育满意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红军 柳海民
本文以"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为分析样本,采用话语分析法,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思想对该欺凌事件作"还原"分析。结果发现:欺凌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演化强力表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机制内涵,是一个以舆论为载体的社会心理聚合、意见表达螺旋上升、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具有负面诱导与潜藏网络欺凌危机的多主体动态博弈过程。有效应对校园欺凌中的舆情演化,防止其带来次生伤害的可行之法在于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及社会媒体协同治理校园欺凌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明 郭瑞迎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两个子库(SCI-E,SSCI)收录的2007-2016年有关校园欺凌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 Ⅲ、HistCite和Excel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境外校园欺凌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地区分布、载文期刊名称与核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校园欺凌研究以美国为主,欧美国家占据研究的主导地位;校园欺凌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荷兰的大学,分别形成了以伊利诺伊大学等3所大学为中心的凝聚子群;研究热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晓 吴梦雪
本文运用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以校园欺凌的"围观群体"为逻辑起点,重新定义了校园欺凌的"围观群体",同时研究和分析了围观群体中的"助手""强化者""局外人"及"捍卫者"这四类围观者角色。发现虽然围观者在校园欺凌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由群体心理所控制的群体行为在产生和传导方面基本相似。同时,这些行为也会对校园欺凌产生消极影响。对此,研究围绕校园欺凌的"围观群体"行为机制提出了五项干预措施,以应对围观群体对校园欺凌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欺凌类型多样化、欺凌对象弱势性、欺凌行为残暴化、欺凌影响广泛化以及欺凌原因日益多元化等态势,给涉事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是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个体因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家庭因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的社会因素。预防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着力净化社会整体风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生行为 心理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蕊 石艳
为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循证实践的研究思路引入其2019年所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报告之中,形成了一种基于循证实践的、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该模型以大样本的调查证据、区域性的研究性证据以及典型的实践性证据这三类证据为基础,以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为根本目标,涵盖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应用三个环节。基于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出全球校园欺凌防治的"最佳证据"——校园欺凌防治的9个有效要素,为全球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有效证据。
关键词:
循证实践 校园欺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锦莲
论文以目标人物L,即20年前某初中学校"兄弟帮"领袖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多次当面及电话访谈,深入了解了"兄弟帮"长期进行校园欺凌的状况,旨在通过一种"不在那里"的情境重建,揭示导致校园欺凌发生的基本条件:一是男子气概,即"兄弟帮"通过欺凌行为确证自身存在的价值,视其为一种荣耀的加冕。二是美德替代,即将欺凌视作一种道德义务,成为兄弟间不用明说的道义担当。三是集体无意识,即欺凌行为的发生在群体力量驱使下变得理所应当,欺凌者在由此所营造出来的虚假盛况里全体欢腾。研究试图通过挖掘校园欺凌形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来丰富以往对于校园欺凌形成机制的研究,以从源头上阻断校园欺凌。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男子气概 美德替代 集体无意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建国 王冰
挪威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校园欺凌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挪威教育部门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出台了相关预防措施。为了强化校园欺凌预防效果,挪威通过修改《教育法》赋予学校预防欺凌的义务。挪威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活动,大学以及社会科研机构研发出众多项目供学校选择。在诸多项目中,突出的项目包括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零容忍"项目、儿童行动挪威中心预防项目以及学校仲裁所项目。这些预防项目力图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协作,实现预防校园欺凌、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挪威 校园欺凌 预防项目 教育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成岳
青年人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建设者,对其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但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这种暴力倾向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文章在多角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校园环境中欺凌现象存在的程度,分析了其危害。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探索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预防、妥善处理应对的方法,以期营造一个培养造就青春人才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青年人才 培养环境 校园欺凌 预防应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廷乾 接园 高文涛
为预防校园欺凌,加拿大安大略省积极采取校园预防欺凌行动,形成较完备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明确界定欺凌的含义,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系列政策、法规,统筹管理,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引进第三方机构追踪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评价工具,客观公正地对校园环境进行评价。此外,明确校长、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的角色,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的有效实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海涛
政府、社会、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治理校园欺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法治化"治理,法治化治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法律责任的设定。但是国内学术界对"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域外经验的介绍和对宏观治理策略的讨论层面,深入研究校园欺凌"应然法律责任"体系的成果鲜见。从我国立法和社会实践来看,现行立法对校园欺凌的责任追究呈现出"要么太重、要么太轻"的"两极化"趋势,这不利于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因此应当立足我国实际,探索构建校园欺凌"中间性罚则"的立法原则以及欺凌者及监护人的"中间性处罚"内容体系。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也可以为未来立法提供有益参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沈家乐 杨磊
全面而深入地调查我国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中职校园环境、保障广大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全国12个省48所中职学校8208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我国中职校园欺凌的实然状况,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广义阶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学生及学校层面主要因素对中职学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频率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职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属于正常水平,中职校园欺凌以"隐性欺凌"行为为主,中职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因素影响,班级氛围对中职校园欺凌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校园欺凌 广义阶层线性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依据社会认知理论的道德机制,本研究通过经验取样法研究范式,采用多时间段取样的采集方式,对66名汽车销售人员共计462份日记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以探讨领导欺凌对员工报复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验证道德认同与道德推脱的有调节的中介机制。根据研究结论可知:首先,领导欺凌与员工报复行为存在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即领导欺凌会显著激发员工的报复行为,但该机制会随时间流逝而衰退;其次,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显著,说明员工在遭受领导欺凌后,其道德认同机制将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机制在短时内调节影响其报复行为。建议组织在管理者的领导力培养以及员工的道德培训、情绪宣泄渠道等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完善,以降低"记仇"所带来的组织损失。
关键词:
领导欺凌 员工报复 道德认同 道德推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