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0)
2023(11856)
2022(9663)
2021(9057)
2020(7500)
2019(16697)
2018(16232)
2017(31191)
2016(16924)
2015(18799)
2014(18512)
2013(18006)
2012(16838)
2011(15176)
2010(16022)
2009(14940)
2008(14400)
2007(13180)
2006(11962)
2005(11120)
作者
(49891)
(41707)
(41349)
(39511)
(26977)
(19980)
(18872)
(15895)
(15844)
(15332)
(14349)
(14103)
(13609)
(13524)
(13513)
(13018)
(12300)
(12250)
(11989)
(11979)
(10525)
(10293)
(10286)
(9606)
(9500)
(9462)
(9458)
(9048)
(8462)
(8384)
学科
(61735)
经济(61657)
(51610)
管理(49677)
(42822)
企业(42822)
(28311)
金融(28309)
(27119)
银行(27092)
(26273)
中国(25139)
方法(23698)
(21444)
数学(19926)
(19611)
数学方法(19566)
(18909)
业经(16020)
(15961)
地方(15486)
(14080)
财务(14038)
财务管理(14002)
农业(13571)
企业财务(13467)
(13276)
(12223)
贸易(12208)
(11892)
机构
学院(239070)
大学(237640)
(95667)
经济(93327)
研究(87072)
管理(86897)
中国(73652)
理学(73466)
理学院(72546)
管理学(71097)
管理学院(70632)
科学(53676)
(51005)
(50036)
(45044)
(42504)
中心(41693)
研究所(40929)
财经(38567)
(38289)
(34980)
业大(34546)
农业(33366)
北京(32354)
(31930)
(31587)
师范(31200)
(30898)
经济学(29445)
财经大学(28817)
基金
项目(155731)
科学(122987)
基金(113708)
研究(111764)
(100779)
国家(99941)
科学基金(84636)
社会(70086)
社会科(66580)
社会科学(66562)
(60220)
基金项目(58934)
自然(55949)
自然科(54686)
自然科学(54668)
自然科学基金(53736)
(51942)
教育(51158)
资助(47184)
编号(44333)
成果(37516)
重点(36457)
(34302)
(34109)
(32506)
课题(32197)
(30683)
创新(30476)
科研(30096)
教育部(28942)
期刊
(108047)
经济(108047)
研究(74315)
中国(50074)
(41860)
金融(41860)
学报(40005)
(39077)
(38680)
科学(36972)
管理(34138)
大学(30122)
学学(28554)
农业(25754)
教育(25293)
技术(19517)
财经(19223)
经济研究(17423)
业经(16851)
(16380)
(13431)
问题(13324)
(11932)
(11907)
理论(11546)
国际(11438)
现代(11383)
技术经济(10588)
科技(10440)
实践(10328)
共检索到376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放  
美国次债危机为全世界展现了现代金融系统惊心动魄的一面,经过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金融系统其所遵循的规律是否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令人深思。本文通过溶解性扩散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揭示了以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金融市场的崭新特质:溶解性扩散的系统特征以及系统函数中收益变量与风险变量分别在不同时间赋值的内源机制。同时,以抽象的视角将市场参与者的境况概念化为创造者偏好和观察者困境的外源因素。在这种内源机制和外源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市场将形成无法克服的天然缺陷:风险导入的必然性、风险放大的必然性和信息的不完全。市场风险的形成已经无法用传统信息不对称原理作圆满的解释。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全新的监管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启智  陈敏娟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展现无遗,因此,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包括对银行的资本要求、控制杠杆率、解决流动性错配、提取适时拨备等。中国应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加强国内宏观层面的协调机制,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荣琴  刘辰  李夏浩祺  杨剑锋  李会科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萍  党怀清  
在创新产品进入金融市场时,创新机构采取了新产品营销策略,而监管机构则沿用了搭载互联网技术的线下金融产品的监管策略,造成了双方策略的错配,诱发了潜在的市场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扩散,完备的金融监管制度和重罚是实现均衡路径的重要保证,是促使创新机构重新回到合规创新路径的保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景  卓武扬  
2015年以来频发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表明了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有其特殊性,体现出更加强烈的传染性、负外部性和隐蔽性,风险的可控性也更低。究其成因,有来自信息技术的过度渗透、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突出、互联网企业舆论掌控能力强等外因,也有互联网金融市场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分业、分段式监管模式的缺陷等内因。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坚持宏观审慎理念,将系统重要性机构或平台作为监管重点,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注重功能监管、线上线下结合监管,并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小亮  刘桂民  吴晓东  徐海燕  叶琳琳  张晓兰  
溶解性有机碳(DOC)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河流DOC输移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还不清楚。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下8条小流域河流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进行逐月采集水样,同步测定流量,在室内对DOC浓度进行分析,研究河流DOC浓度和输移通量的逐月变化规律以及对降雨和温度逐月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DOC的年平均浓度介于4. 05±1. 20~6. 55±2. 86 mg·L~(-1)之间,均值为5. 30 mg·L-1; DOC平均浓度与流域内高寒沼泽草甸(ASM)覆盖面积比例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与高寒草甸(AM)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此外,有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内河流平均DOC浓度明显高于无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2) DOC浓度随季节性气温的变化呈现较大的变异性,在-8~2℃气温回升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随气温的升高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在随后2~13℃气温继续升高到最高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又急速降低,而在之后13~-8℃气温下降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呈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并在12月达到最低。(3) DOC平均输移通量也显示出较大的季节差异,其范围为0. 006±0. 000 5~3. 01±0. 74 kg·km~(-2)·d~(-1),均值为1. 12±0. 81 kg·km~(-2)·d~(-1); DOC输移通量与流域内平均径流量显著线性正相关,DOC的输移主要集中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丰雨期。气候变暖会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因此,温度增加导致DOC输移增加的结果提示,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河流对有机碳输移和释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楚珺尧  王晶苑  王绍强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活性组分,DOC降解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微生物的能源供给。当前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是影响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过程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论文基于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三种人工针叶林过去5 a的施肥试验,重点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DOC季节及0~30 cm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施肥对于不同人工林土壤DOC的影响。研究发现:1 DOC浓度季节变化:湿地松林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马尾松林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杉木林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DOC浓度剖面变化特征如下:湿地松林为10 cm>20 c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琦  江源  丁佼  侯兆疆  付岚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分构成及含量能够反映河流污染特征。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2014年3—4月东江流域8条一级支流下游DOM的荧光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寻峰法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识别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PeAk A和PeAk B)和两种类蛋白质组分(PeAk C和PeAk D);并结合常规水质指标,探索各支流的主要污染源,为东江流域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淡水河和石马河两种类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支流,两种类腐殖质出现缺失现象。2)8条支流样点的DOM中,PeAk C、PeAk D与各常规水质参数相关性显著,说明东江流域DOM能够较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小云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小云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滨  任喜萍  
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推动了金融服务场景化,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改变了金融业务模式与组织形态,拓展了金融服务核心要素的范围,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而金融的核心功能、金融运行的基础机制、金融监管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因金融科技的介入而发生改变。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在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增加金融产品种类和扩大金融服务人群的同时,给金融体系引入了新的风险因素,使金融科技运用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应重塑金融科技监管理念,充分利用监管科技的发展来匹配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完善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机制设计,对于大型科技金融平台注意创新发展和强化监管并重,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的统筹协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曹彬  李鑫  
互联网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市场,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强烈"鲶鱼效应"。但互联网金融由于存在虚拟化、信息技术装备依赖、安全系统欠缺或失误以及法律监管与缺失等问题,其风险管理比传统金融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笔者在考查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类别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并从互联网技术特点、虚拟化、业务操作过程、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等层面,提出了风险防范与监管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