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8)
2023(5550)
2022(4143)
2021(3793)
2020(3087)
2019(6869)
2018(6424)
2017(12539)
2016(6247)
2015(7125)
2014(7111)
2013(6824)
2012(6258)
2011(5704)
2010(6157)
2009(6259)
2008(5308)
2007(4918)
2006(4487)
2005(4396)
作者
(17403)
(14227)
(14015)
(13454)
(9096)
(6802)
(6438)
(5540)
(5333)
(5119)
(4830)
(4754)
(4643)
(4581)
(4384)
(4313)
(4175)
(4045)
(3976)
(3676)
(3674)
(3446)
(3273)
(3237)
(3217)
(3201)
(3088)
(2916)
(2875)
(2813)
学科
(27947)
经济(27915)
(24953)
金融(24953)
(21802)
银行(21800)
(21265)
(20357)
(17756)
企业(17756)
管理(17560)
中国(16659)
中国金融(10908)
方法(9989)
(9533)
(9310)
业经(8716)
地方(7936)
(7926)
理论(7532)
数学(7529)
数学方法(7458)
(6691)
财务(6673)
财务管理(6660)
企业财务(6446)
农业(6094)
(5990)
(5544)
(5292)
机构
学院(90517)
大学(89556)
(42588)
经济(41663)
中国(32242)
管理(32191)
研究(31805)
理学(26830)
理学院(26577)
管理学(26246)
管理学院(26085)
(21777)
(18804)
财经(16995)
中心(16570)
(15925)
科学(15758)
(15548)
(15448)
银行(15404)
(15352)
金融(15271)
经济学(14669)
(14449)
研究所(13747)
(13381)
人民(13312)
经济学院(13148)
财经大学(12821)
北京(12288)
基金
项目(53574)
研究(42927)
科学(42684)
基金(38936)
(32469)
国家(32143)
社会(28479)
科学基金(28002)
社会科(27120)
社会科学(27115)
(20679)
基金项目(19715)
教育(19272)
编号(17704)
(16845)
资助(15935)
自然(15435)
成果(15237)
自然科(15085)
自然科学(15083)
自然科学基金(14839)
重点(12583)
(12528)
课题(12486)
(12056)
国家社会(12047)
(12047)
(11993)
项目编号(11262)
创新(11204)
期刊
(48309)
经济(48309)
研究(32743)
(27287)
金融(27287)
中国(19147)
(16856)
管理(13353)
(11444)
教育(10738)
学报(10395)
科学(10236)
财经(9244)
大学(8653)
经济研究(8325)
学学(8082)
(8007)
技术(7559)
农业(6856)
业经(6846)
问题(5788)
理论(5564)
国际(5460)
(5269)
实践(4923)
(4923)
中国金融(4806)
现代(4734)
世界(4615)
技术经济(4309)
共检索到151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卫东  张世英  杜子平  
历史地考察现代金融理论的演进 ,可发现其不断呈现数量化的发展趋势 ,数理金融也经历了产生、发展到面临挑战的历程 ;为弥补传统数理模型的不足 ,金融理论不断吸收非线性方法、现代计量经济、现代控制论、人工智能等现代数理理论方法 ,并与之交叉融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我国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高附加值、高质量、网络化的金融产品将供不应求,银行、证券、保险业将有更多的合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牟森万  
一、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一)综合性。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各银行之间的分工很不明确,原来的分工已打破。首先,表现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交叉问题上。(这里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别指资本主义的银行)投资银行主要从事有价证券的发行和包销及办理投资等业务,这属资本市场和长期投资业务;过去各国的商业银行进行长期性投资是受限的,甚至根本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温信祥  
起源于国外的互联网金融短期内在国内获得迅速发展,这既是全球性的IT技术革命浪潮推动的,也是我国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这一发展阶段旺盛的金融需求催生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带来极致的客户体验、并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方面实现突破。在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的当下,传统金融机构要把握好持续创新与稳健经营之间的平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重构服务模式,同时提高客户体验,不断释放创新红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邱春杨  
数量化投资技术逐步成熟,有不同于传统投资的特点和优缺点,随着金融投资理论不断创新而得以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回顾。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建立数量化投资的过程、业绩及未来发展,并结合我国现实讨论了国内基金公司数量化投资的发展和前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泽慧  
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活动范围和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很难再按照单一分类方法把某一个金融中心归于那一类,此外,受历史机遇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国内金融中心最后都能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建立一个系统的数量化指标体系度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十分必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劲松  刘成钢  
现代金融体系利率风险管理的国际趋势及其新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巴劲松刘成钢8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的国际化与自由化浪潮席卷西方金融界,这就必然要求国际金融监管当局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在这一现实的需求推动下,出现了许多区域性的金融监管合作组织,如巴塞尔委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章融  金雪军  
现代金融理论自占据正统地位以来 ,越来越陷入无法解释众多“异象”的危机之中 ;而行为金融虽然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异象” ,但是本身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预见 ,在未来金融研究中 ,行为金融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将最终成为新的主流理论 ;而现代金融作为金融研究的“参照系”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久丽  李亚光  
木文对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将数量化理论Ⅲ应用于土地质量分级。与目前使用的系统聚类、动态聚类方法相比,数量化理论Ⅲ更适合于变量类型为定性变量的土地资源调查资料的分类。它弥补了系统聚类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数量化理论Ⅲ是一种可用于土地质量分级的理想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全怀周  
人力资源是当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评估人力资源绩效是任何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内容。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指标。模糊数量化理论III,能够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同时纳入模型,并对评估对象与指标进行分类,为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艳  
本文首先回顾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上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可以看到:1、银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提供流动性并充当被委托的监督者的作用。2、与金融市场这样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比较而言,银行更倾向于解决跨时风险分担问题,而前者便利跨部门风险风担。同时从实证方面显示金融中介体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至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传统区分方式已经过时。而比金融中介理稳定的实际上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设计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不同组合成为了金融系统研究的要中之要,也是历史上不同国家金融系统如此多样化的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培民  刘伟德  徐金发  
一、企业发展战略态势评价法的矢量化界定 对于企业发展战略态势的评价分析方法有多种,如BCG产品组合战略分析法、DPM分析法以及“SPACE”图分析法等。“SPACE”图分析法是在综合BCG产品组合战略分析法及DPM分析法基础上建立起来,其对企业发展战略态势分析相对更具全面性与综合性的优点(如图1)。在图1中,纵轴的两个方向分别反映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和企业外部环境稳定性;横轴的两个方向分别反映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行业发展状况。“SPACE”图就是通过对反映企业的这四大指标的综合分析,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态势作出全面的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锐刚  杨如彦  
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框架和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分别讨论了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的有效性问题。对两种模式下的实证检验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缺陷与问题。由于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产物,价格的形成体现了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速度。因而,有效市场实证研究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由于“联合假设”问题以及实证模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更强的理论来评估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