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9)
- 2023(11854)
- 2022(9924)
- 2021(9228)
- 2020(8166)
- 2019(18750)
- 2018(18514)
- 2017(35430)
- 2016(19456)
- 2015(22253)
- 2014(22430)
- 2013(22417)
- 2012(20776)
- 2011(18662)
- 2010(19174)
- 2009(18020)
- 2008(18448)
- 2007(16861)
- 2006(14657)
- 2005(13387)
- 学科
- 济(78221)
- 经济(78110)
- 管理(63078)
- 业(55955)
- 企(46884)
- 企业(46884)
- 方法(34463)
- 财(34243)
- 数学(29705)
- 数学方法(29338)
- 中国(22698)
- 农(22442)
- 制(21342)
- 务(17707)
- 财务(17668)
- 财务管理(17609)
- 业经(17200)
- 学(16864)
- 企业财务(16704)
- 地方(15857)
- 财政(14729)
- 体(14293)
- 农业(14042)
- 银(13798)
- 银行(13766)
- 贸(13747)
- 贸易(13742)
- 易(13303)
- 理论(13153)
- 行(12995)
- 机构
- 大学(280333)
- 学院(277969)
- 济(114136)
- 经济(111646)
- 管理(104521)
- 研究(94450)
- 理学(88808)
- 理学院(87810)
- 管理学(86276)
- 管理学院(85726)
- 中国(72627)
- 财(64514)
- 京(59391)
- 科学(56588)
- 所(48595)
- 农(46843)
- 财经(46575)
- 江(44650)
- 中心(43471)
- 研究所(43229)
- 经(41866)
- 业大(39916)
- 北京(37582)
- 农业(36489)
- 范(35907)
- 经济学(35654)
- 师范(35570)
- 州(34531)
- 财经大学(33993)
- 院(33823)
- 基金
- 项目(177760)
- 科学(138833)
- 研究(131737)
- 基金(127894)
- 家(110813)
- 国家(109891)
- 科学基金(93354)
- 社会(83363)
- 社会科(78919)
- 社会科学(78893)
- 省(69683)
- 基金项目(67179)
- 教育(61373)
- 划(58376)
- 自然(58364)
- 自然科(56972)
- 自然科学(56951)
- 自然科学基金(55910)
- 编号(54648)
- 资助(52162)
- 成果(46857)
- 重点(40543)
- 部(40074)
- 课题(37989)
- 发(37439)
- 制(36666)
- 创(36609)
- 国家社会(34622)
- 教育部(34473)
- 性(34365)
- 期刊
- 济(130030)
- 经济(130030)
- 研究(86740)
- 中国(61511)
- 财(56931)
- 学报(44105)
- 农(42767)
- 科学(38874)
- 管理(38246)
- 大学(33636)
- 教育(31512)
- 学学(31408)
- 农业(27766)
- 融(26173)
- 金融(26173)
- 技术(24381)
- 财经(24122)
- 经济研究(21068)
- 经(20628)
- 业经(20090)
- 问题(17426)
- 图书(15371)
- 业(15230)
- 版(14536)
- 财会(14484)
- 贸(14369)
- 会计(14357)
- 技术经济(13540)
- 统计(13468)
- 理论(13437)
共检索到434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冰洋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论基础不仅在于提供公共产品,还在于建设合理的公共秩序,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统筹。与公共产品强调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不同,公共秩序强调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基础上的现代财政制度,对多元社会整合、建设良好公共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财政制度的职能为保护性职能、生产性职能和分配性职能,财政政策既包括经济政策也包括秩序政策。中国财政制度沿着"建设财政—公共财政—现代财政"的演变逻辑,呈现"嵌入企业—嵌入经济—嵌入社会"的递进演变。中国现代财政制度构建中,预算制度建设要民主法治、透明高效;财政收入制度要法定统一、嵌入社会;财政支出制度要社会参与、保护社会;政府间财政关系要寓活力于秩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灿新 聂新军
在组织行为中,权力是行动者的行动能力,它产生于行动者对不确定性的控制能力。权力的正当使用无疑有助于组织具体行动体系高效有序地运行,然而,行动者人为地创造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具体行动组织的优先权颠倒和目标置换。为了构建有效的组织秩序,促成行动成员间的合作和交换,行动者必须遵守组织游戏规则,遵从经他们相互协商、谈判而达成的成文契约或是不明言的潜在规则。
关键词:
组织行动者 权力 规则 秩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根基,其四十年改革变迁是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反映,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益发展始终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议题。从国家维度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基础;从市场维度分析,合理有效的产权配置是解决农民利益发展市场化的关键;从农民维度分析,产权要素与市场要素集聚混合所带来的发展新动能与风险并存。农村过渡性市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秩序均衡策略,其对农村产权安排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对农民利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从社会中脱嵌、利益格局分化、创造性破坏三大进程,公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3)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4)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经济有效、社会有序、政治包容;(5)财政支出、收入、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等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公共秩序 国家治理 国家能力 财政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财政体制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内生关联性,通过"事权划分、财力分配、转移支付、预算控制"四个内在要素作用于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的支出责任分工上,中央承担了26.64%的社会治理支出,地区间社会治理支出均衡水平不断提升;在社会治理的财力分配上,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占比88.23%,且地区间财力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央转移支付分担了22.17%的地方社会治理支出,并提高了地区间财力均衡水平。匹配现代社会治理的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为:明确社会治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理顺社会治理财力分配、优化转移支付机制及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财政体制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内生关联性,通过"事权划分、财力分配、转移支付、预算控制"四个内在要素作用于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的支出责任分工上,中央承担了26.64%的社会治理支出,地区间社会治理支出均衡水平不断提升;在社会治理的财力分配上,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占比88.23%,且地区间财力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央转移支付分担了22.17%的地方社会治理支出,并提高了地区间财力均衡水平。匹配现代社会治理的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为:明确社会治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理顺社会治理财力分配、优化转移支付机制及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维林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这一复杂的制度体系进行解析并分析其演化的路径与趋势,提出供给制度的剖析应立足于提供者、生产者、使用者的三方制衡关系,将其解构为四个基本制度元以辨识其内在结构与核心机理。考察不同阶段重点建构与完善的制度元,认为制度演化更替存在有序性,提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长期演化序列,以及"三方制衡、多元治理"的制度结构未来演化趋势。
关键词:
地方公共服务 制度元 演化序列 演化博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苑
考虑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转移效应,建立了一个以财政分权为核心,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区域居民三方互动的完整框架,解释了财政分权下我国整体投资格局呈现重物质资本而轻人力资本,并且落后地区更倾向于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特征的原因。首先构建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治域中的博弈,然后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区域模型分析了组织域中的博弈,基于二者分离解释的不足,进一步对组织域和政治域进行了关联分析。这种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下基于域之间关联作用的分析表明,以上现象的出现是财政分权下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互矛盾的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长昆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之下,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替代官僚制的重要备择制度安排,所以研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绩效对于理解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有的对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环境条件—制度安排"以及"制度安排—制度绩效"展开,在环境条件—制度绩效之间存在重要的断裂。基于此,在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以及制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解制度环境—制度绩效的理论框架,解释嵌入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具有相似属性的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迥异的绩效命运。同时,在该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对13个公共服务市场化案例的经验展示,对制度环境影响制度绩效的机制进行了详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协同治理理论发端于西方,植根于西方的一套理论谱系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陷入"拿来主义"的窠臼,本文对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三者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具备西方协同治理模式运行的基础,试图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下,勾绘出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社会共同需要和集体决策是现代财政的基础,现代财政的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现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安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财政本质、职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的召开,将财政的认识更是提高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现今的财政理论相比财政实践已大大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财政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还停留在收支平管以及通过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财政收支的范围等技术层面,这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崛起的步伐。中国的实践已经从"追赶时代"迈向了"引领时代",再一味地借鉴西方的理论特别是财政理论已经明显不合时宜。我国财政学科建设由于受到财政现有理论的影响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笔者从对"财政"本源理念的认识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制度框架的实践入手,展开对财政理论及财政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试图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科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一些探索而力尽绵薄、抛砖引玉。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财政学科 现代财政制度 框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龙小燕
本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背景下,提出以"财政全域国家治理"理论框架支持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是新历史时期、新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和财政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命题。基于财政基础理论层面"国家分配论"、"社会集中分配论"的本质认识和"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型态认识,论述了财政是现代化"五位一体"国家治理的基础、重要支柱及全面改革的支撑,进而提出创新构建"财政全域国家治理"理论框架以服务于建立全面渗透和优化经济社会生活的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认识,强调这一框架是新历史时期客观现实需要与时俱进财政理论创新所引发的逻辑性延展。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军 孙永军 余应敏
现代财政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转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不足: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财政支出效益不高、税收征管水平不高、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解决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财政审计虽然在我国财税体制完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不能适应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是财政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财政审计应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推动绩效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次,加快税收征管审计发展,促进税务机关提高征管水平;再次,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要聚焦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财政审计要采取针...
关键词:
财政审计 现代财政制度 国家治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席涛
对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制度创新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基本指向和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规范来约束政府、公共图书馆、读者的行为,调节和优化政府、公共图书馆、读者的关系,并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目的。目前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公民的公共图书馆权益缺乏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健全读者权益保障机制。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分析框架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王钊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制度供给的主观绩效与客观绩效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分析思路框架,并运用该思路框架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简单考察,从总体配置、区域配置和产品配置三个侧面得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一个基本判断。
关键词:
主观绩效 客观绩效 公共产品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