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8)
2023(13912)
2022(11559)
2021(10974)
2020(9169)
2019(21200)
2018(20625)
2017(38399)
2016(20555)
2015(23486)
2014(23284)
2013(22667)
2012(20591)
2011(18335)
2010(18001)
2009(16515)
2008(16492)
2007(14082)
2006(12078)
2005(10538)
作者
(54964)
(46096)
(45614)
(43626)
(29179)
(21806)
(20924)
(17821)
(17552)
(16373)
(15661)
(15504)
(14640)
(14488)
(14265)
(14206)
(13535)
(13520)
(13274)
(12979)
(11314)
(11006)
(11000)
(10622)
(10443)
(10290)
(10122)
(10094)
(9219)
(8997)
学科
(80122)
经济(80006)
管理(66642)
(59321)
(50297)
企业(50297)
方法(35974)
(34514)
数学(31377)
数学方法(30909)
中国(24875)
(23009)
(20219)
业经(19017)
(18383)
财务(18313)
财务管理(18258)
企业财务(17404)
地方(17115)
农业(14861)
(14790)
财政(14366)
(13972)
(13651)
贸易(13644)
(13533)
银行(13518)
理论(13507)
(13294)
(13089)
机构
大学(278964)
学院(276743)
(115699)
经济(113415)
管理(109128)
理学(94165)
理学院(93146)
管理学(91562)
研究(91194)
管理学院(90999)
中国(70412)
(63239)
(57894)
科学(52350)
财经(46248)
中心(43614)
(43369)
(42131)
(41567)
(40157)
研究所(38656)
业大(37895)
经济学(36135)
北京(35891)
(35644)
师范(35275)
财经大学(34424)
(33885)
经济学院(32507)
(32239)
基金
项目(189188)
科学(150792)
研究(141928)
基金(138817)
(119762)
国家(118761)
科学基金(103579)
社会(91859)
社会科(87057)
社会科学(87038)
基金项目(73371)
(73101)
教育(66521)
自然(65441)
自然科(63912)
自然科学(63897)
自然科学基金(62716)
(61690)
编号(57037)
资助(55621)
成果(46540)
(43070)
重点(43054)
(40326)
(40175)
(40003)
课题(39589)
国家社会(38674)
创新(37822)
教育部(37817)
期刊
(126351)
经济(126351)
研究(85786)
中国(60079)
(54538)
管理(41853)
学报(39367)
科学(36821)
(35884)
教育(32973)
大学(32067)
学学(29727)
技术(26671)
(24953)
金融(24953)
农业(24497)
财经(23212)
经济研究(20414)
(19915)
业经(19572)
问题(16220)
财会(14505)
会计(14115)
图书(13711)
(13342)
理论(13251)
(13224)
(12973)
技术经济(12834)
统计(12215)
共检索到424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财政模式决定财政制度,1949年以来我国财政模式历经五次转型,与之相应产生了五种财政制度。在对70年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笔者从目的、作用时间、建设标准、历史来源四个维度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并对生产建设型财政制度、分灶吃饭型财政制度、公共财政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财政制度要与资源配置方式相适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及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匹配的财政制度特征为建设方向,提出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总体架构,并从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改革、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杨志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就开始财政制度的现代化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制度的统一和正常运行,支持了新生政权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在计划经济时代,财政制度因应时代需要,作了相应的调整。财政平衡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重要意义,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物资平衡所构成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是宏观经济稳定目标的体现。计划经济探索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促成了改革开放大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中国财政最初主要是放权让利,形成了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基本相适应的财政制度。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之后,财政制度改革进入快轨道,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对财政制度作相应改革,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财政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此,中国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对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作了积极探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肖捷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健全财政体制、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国家最高领导层提出了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个不变"战略判断、"五+二"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落实上述思想体系的总枢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历史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为此,需要在客观上探寻现代财政的历史逻辑,科学制定我国财政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国家视角下的财政制度变迁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研究西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国家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政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旭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是对十八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保障。《决定》凝聚全党智慧,立足国情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内容全面系统,目标高瞻远瞩,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体系。今天,我们在此举行中国财政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在京)常务理事会议,主题是学习十八届四中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建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各级财政部门党组织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骁  李雪  
本文探讨了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法治财政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核心;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财政法治建设中,完善财政法律制度是根本,推进财政收支法定是主要内容,加强财政公开透明是工作保障,法治文化建设则是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办公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王桂娟  
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奠定了美国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凯恩斯主义在美国政府经济政策中的主导力量,为了应对滞胀诞生了里根经济学,克林顿克执政期间完成了美国财政从巨额赤字到预算盈余的转变,小布什试图重振里根经济学,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将美国经济拖入了百年不遇的大危机。从美国百年来的财政制度和政策变化趋势看,我们可以发现财政总量与支出结构变化的两个基本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增强;社会性支出比重大幅提高。总结美国财政政策的经验,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1)财政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和就业;(2)寻求财政的可持续性;(3)财政政策的出台有时效性和终止期;(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红英  
本文通过对日、美、中三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百年变迁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义务教育是一国政府投资于公民基本素质、社会公平和国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发展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法制化,并在实施中建立稳定的政策机制,是义务教育经费能够得到充足保障的制度基础;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呈现中央化的趋势是追求义务教育公平的表现;义务教育均衡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武丽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但关于制度及其变迁动力的研究,经济社会学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借助于"嵌入性"这一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本文把财政视为制度网络中的一个部分,在财政与经济社会制度的互动中来理解财政演变的轨迹,从财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出发,本文提出财政制度变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假设,以期对中国农村财政的百年变迁提供一种理论解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旭东  岳芳敏  
一、广东公共财政制度变迁的历程和路径(一)广东公共财政改革的历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8年)、初始阶段。改革目标:通过政企分开、收支两条线等举措,主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主要内容和措施:(1)使党政军公检法司与经商办企业脱钩,解决政府部门利用手中权力资源牟利的问题,取消政府部门直接配置资源的权力。(2)财政改革重点是通过“收支两条线”等集中财权财力、规范收支行为的办法,治理政府“三乱”问题(指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包括乱摊派),重点保障公用经费来有效遏制以权牟利和权力寻租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文峰  李正彪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容易导致制度"锁定"在低效框架内,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路径依赖"之中。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区域间公平的财政制度构建受到原来财政制度安排的影响滞后于市场经济建设,降低了整体制度的绩效。实现制度变迁路径转换需要推进协调的制度变迁,重点排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阻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旨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和新预算法关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规定。一、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