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1)
2023(2044)
2022(1640)
2021(1512)
2020(1122)
2019(2590)
2018(2382)
2017(4827)
2016(2211)
2015(2432)
2014(2303)
2013(2182)
2012(1826)
2011(1477)
2010(1320)
2009(1136)
2008(929)
2007(627)
2006(423)
2005(237)
作者
(4964)
(4222)
(4206)
(3979)
(2610)
(1963)
(1889)
(1620)
(1602)
(1406)
(1362)
(1350)
(1271)
(1270)
(1232)
(1230)
(1204)
(1201)
(1191)
(1174)
(969)
(937)
(907)
(906)
(905)
(885)
(857)
(852)
(831)
(827)
学科
管理(7840)
(7691)
(7684)
经济(7674)
(6766)
企业(6766)
(2967)
方法(2922)
业经(2686)
中国(2451)
(2450)
数学(2201)
数学方法(2188)
(2082)
财务(2081)
财务管理(2079)
企业财务(1977)
技术(1874)
(1808)
贸易(1807)
(1772)
农业(1710)
(1682)
(1581)
银行(1581)
(1578)
金融(1578)
(1511)
环境(1446)
(1438)
机构
学院(29267)
大学(28593)
(13158)
经济(13003)
管理(12970)
理学(11716)
理学院(11621)
管理学(11545)
管理学院(11487)
研究(7585)
(6254)
中国(5756)
财经(5392)
(5025)
(4983)
经济学(4495)
财经大学(4257)
经济学院(4169)
中心(4037)
商学(4002)
商学院(3961)
科学(3667)
(3396)
(3365)
业大(3348)
师范(3346)
经济管理(3331)
(2947)
(2854)
研究中心(2761)
基金
项目(22965)
科学(19284)
研究(18430)
基金(17716)
(14933)
国家(14800)
科学基金(13562)
社会(13061)
社会科(12456)
社会科学(12454)
基金项目(9653)
(8640)
教育(8081)
自然(8006)
自然科(7853)
自然科学(7852)
自然科学基金(7711)
(7272)
编号(7252)
资助(5969)
国家社会(5759)
(5644)
(5597)
成果(5355)
(5298)
(5136)
人文(5123)
创新(5112)
重点(5098)
教育部(4937)
期刊
(12743)
经济(12743)
研究(8030)
(4862)
管理(4569)
中国(3474)
科学(3159)
学报(2908)
业经(2809)
财经(2627)
大学(2610)
(2519)
学学(2507)
(2422)
金融(2422)
经济研究(2364)
(2322)
教育(2240)
技术(1946)
问题(1751)
农业(1736)
商业(1662)
财会(1551)
现代(1538)
科技(1350)
(1279)
技术经济(1249)
理论(1230)
(1196)
商业经济(1194)
共检索到3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燕  赵瑞君  佟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装备制造业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浪潮,如何实现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都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文章尝试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进而不断加深对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燕  赵瑞君  佟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装备制造业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浪潮,如何实现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都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文章尝试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进而不断加深对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燕  赵瑞君  佟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装备制造业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浪潮,如何实现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都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文章尝试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进而不断加深对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丰富和完善了二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创新效应、制度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等四大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通过直接效应表现出来。邻近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向的直接效应,这主要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及发展阶段有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  张鹏  
利用2002—2016年我国27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全球生产网络下服务内容嵌入方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制造业服务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行业中服务内容嵌入结果不同,明确服务要素嵌入重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产业利用生产性服务仍然更偏向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服务化陷阱"依然存在,相对于高端技术产业,中低端制造产业问题更为严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素质偏低降低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代洋洋  
文章基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两业”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发展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邻地经济韧性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维度上,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两业”融合发展仅对本地经济韧性产生了正向影响,在恢复期对本地和邻地均产生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两业”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东部、中部地区本地和邻地经济韧性,在西部地区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邻地经济韧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东北地区的本地经济韧性为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业”融合发展通过人口流动和区域创新显著促进了本地及邻地经济韧性的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行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融合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产业价值链原先的结构得以打破并重构,产业融合开始出现并逐步深入。文化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工业旅游、动漫产业园和工业设计等。在政府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推动和网络创新等路径下,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益明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创新分为"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融合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链条全程融合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生产环节融合创新、流通环节融合创新、消费环节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销售直接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互联网+"视角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应坚持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加强财政和社会支农、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益明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创新分为"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融合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链条全程融合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生产环节融合创新、流通环节融合创新、消费环节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销售直接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互联网+"视角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应坚持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加强财政和社会支农、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倩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地位、拓展现代流通服务增值空间的发力点。本文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效应等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效果,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与显著性高于中西部地区。第二,技术创新在数字贸易影响“两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中介效应,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以直接影响为主,以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为辅。第三,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关联较强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地理相邻地区。文章提出落实以数字贸易发展为导向的经贸政策、促进内循环产业经济与数字贸易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中介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2004—2016年省级互联网发展水平,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进而助推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而这一机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其次,互联网发展能在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上促使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区际差异收窄,从而在全国整体层面上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且前者表现为加快区际制造业出口技术扩散、实现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空间互动,后者则体现在促使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向技术前沿加速收敛;此外,上述机制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从互联网发展视角,为探索中国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经验支持,同时对因地制宜地推进"互联网+"战略也有一定启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陈田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利用WIOD数据库中我国1995-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从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的角度分别计算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以及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运输业、邮政通讯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度与反向融合度。然后以14个分行业制造业为截面构造面板数据,从服务业整体与分行业两个方面,探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反向融合对于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和反向融合均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德淼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形成以供需循环、创新循环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内在联动关系,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  杨瑾  
基于集群视角,结合产业集群和集群共生已有研究成果,运用共生理论,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共生关系类型。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对应的共生关系类型,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总体模式。最后,结合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地域分布、产业特点、科研和技术能力等,提出了促进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共生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