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5)
- 2023(13346)
- 2022(11271)
- 2021(11051)
- 2020(9111)
- 2019(21501)
- 2018(21731)
- 2017(40505)
- 2016(22994)
- 2015(26425)
- 2014(26937)
- 2013(25596)
- 2012(23210)
- 2011(20925)
- 2010(21298)
- 2009(18895)
- 2008(18353)
- 2007(16185)
- 2006(14203)
- 2005(12186)
- 学科
- 济(82586)
- 经济(82497)
- 管理(60634)
- 业(55658)
- 企(46780)
- 企业(46780)
- 方法(41061)
- 数学(35737)
- 数学方法(35025)
- 中国(27358)
- 教育(24198)
- 农(23174)
- 学(19887)
- 理论(19789)
- 财(19112)
- 业经(18868)
- 地方(17487)
- 农业(15295)
- 技术(14370)
- 和(14088)
- 制(13950)
- 教学(13057)
- 贸(13005)
- 贸易(12994)
- 易(12580)
- 环境(12368)
- 务(11815)
- 财务(11729)
- 财务管理(11704)
- 发(11700)
- 机构
- 大学(312236)
- 学院(309218)
- 管理(120469)
- 济(109390)
- 经济(106504)
- 理学(104648)
- 理学院(103403)
- 研究(101288)
- 管理学(101128)
- 管理学院(100544)
- 中国(70160)
- 京(68644)
- 科学(64094)
- 范(50772)
- 师范(50428)
- 所(50039)
- 财(49829)
- 江(46268)
- 中心(45936)
- 研究所(45798)
- 业大(45190)
- 农(45185)
- 北京(44234)
- 教育(41287)
- 师范大学(40988)
- 财经(39958)
- 技术(39082)
- 州(37886)
- 院(37120)
- 经(36313)
- 基金
- 项目(211835)
- 科学(167065)
- 研究(161975)
- 基金(148607)
- 家(128002)
- 国家(126765)
- 科学基金(108960)
- 社会(96899)
- 社会科(91409)
- 社会科学(91381)
- 省(85142)
- 教育(82575)
- 基金项目(78283)
- 划(73135)
- 自然(70818)
- 编号(69959)
- 自然科(69179)
- 自然科学(69166)
- 自然科学基金(67850)
- 资助(62003)
- 成果(58452)
- 课题(51145)
- 重点(48339)
- 部(47564)
- 发(45134)
- 创(43956)
- 项目编号(42709)
- 年(41889)
- 教育部(41436)
- 规划(40666)
- 期刊
- 济(118402)
- 经济(118402)
- 研究(96260)
- 教育(70477)
- 中国(68304)
- 学报(46545)
- 管理(43919)
- 科学(42895)
- 农(40961)
- 大学(36678)
- 财(36452)
- 技术(34735)
- 学学(32615)
- 农业(29252)
- 融(21302)
- 金融(21302)
- 业经(20267)
- 图书(20155)
- 职业(19758)
- 财经(18455)
- 经济研究(18149)
- 经(15670)
- 业(14988)
- 坛(14773)
- 论坛(14773)
- 科技(14703)
- 问题(14683)
- 技术经济(14419)
- 理论(14379)
- 发(13795)
共检索到455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志明
职业教育不同阶段和层次间实现科学、合理的衔接,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衔接模式为核心,通过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方面衔接的探讨,提出现代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模式构建的策略,包括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别和层次定位,建立递进式国家行业职业教育衔接标准、建立职业教育独立而具特色的招生运营模式、优化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层次 衔接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涛
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我国中高职衔接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个体发展比较而言更是缓慢,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严重。本文通过笔者近三年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的摸索实践,总结了一套工作经验,希望对中高职衔接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中高职衔接工作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中高职衔接 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尔宁
本文介绍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分段培养的概况,指出课程体系衔接是分段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并以自动化专业"3+4"分段培养为例,提出了广泛开设公共课、逐步深化基础课、营造真实的实习环节、引入企业力量拓展职业能力、推进教材开发、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的课程衔接思路。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 课程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詹先明
加强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构筑终身教育"立交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当前的衔接与沟通中,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学制不连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建构完整的学位序列,加快推进高职本科发展,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等,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加强衔接与沟通不可或缺的方面。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衔接 沟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松林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由国家制定并具有法定效力、反映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的需求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及与其他教育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系统。专科与本科的衔接可以分为专升本模式、交叉模式和专本一体化模式。专科与本科衔接必须处理好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三大要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海宗 陈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在内部需要建立衔接机制,在普、职教育之间也要建立起相互衔接的机制,从而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多重的选择。在主要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功经验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 衔接模式 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课程衔接体系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实质内容与真正难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前正处于事实上的分割状态,体现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探索课程衔接理论与技术,关键是必须建立能促进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课程衔接体系所有问题的解决策略,最终都会汇聚到一个根本出发点,即职业能力标准。因此,系统地开发职业能力标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平 代晓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经济和产业、个体发展以及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种类,涵盖初、中、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还存在诸如职业教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与沟通失衡、中高职教育层次不衔接的问题。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 普职沟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桂荣 张泽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指"中职—高职高专—高职本科—研究生"贯通式的衔接,其要打破现行"中职—高职专科"学制式的外延粗放性衔接以及学历教育体系内部壁垒,将非学历教育与培训真正纳入职业教育衔接轨道,建立开放式的不同级别职业能力与资格的课程衔接标准。在具体实施上,包括一站式、对口提升式、螺旋上升式、梯型递近式等多种衔接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星岳 郭薇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是探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体现了面向人人教育的理念。改革招生办法、实施学分互认、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专业和课程以及学制的衔接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突破点和关键点。
关键词:
衔接 高职 应用型本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坤 陈粟宋
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衔接、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3+1"专本衔接等三种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
关键词:
中高职 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刘元芬
新知识生产模式强调知识生产的"异质性""应用情境性""跨学科性"和"自我反思性",这些特征和发展趋势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度和重视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淡化了"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旨趣"的课程价值取向,强化了"跨学科开放性融合"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打破了"以学术理论知识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转变了"以知识传授习得"为主导的课程组织实施形态,改变了"同质类结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新知识生产模式下,课程适应性建设应坚持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促进实践知识内化,坚持应用问题导向的课程目标定位,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坚持跨学科交融的课程内容设置,凸显知识整合,坚持多元协同介入的课程组织实施,强化自我反思,坚持异质类多维的课程质量评价,强化知识综合化。
关键词:
新知识生产模式 职业教育 课程适应性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玉保 刘斌 刘国栋
健全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妥善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衔接问题,以符合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集中在一贯制和对口招生模式,通过层层分析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构建"一个目标、双边合作、四方联动"的平台、创新"两阶段四过程"人才培养方法、建立"学习补助-奖学金-企业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构建开放式合作办学平台,拓展学生行业认知、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创新中高等职业教育"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中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衔接 四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坚
学习项目既是美国职业教育新型培养模式,更是美国职业教育核心理念"整合与衔接"的集中体现。其以专业群为教学基础;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级标准;制定旨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保障教学衔接畅通的项目开发要素,以帮助学生获取各种资格证书及学位为即时目标,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成就成功职业生涯为长远目标,极大提高了美国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玉林 沈雕 陈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职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中高职衔接的诸多要素中,在与区域产业结合实现专业设置的衔接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就是首要任务。文章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衔接表象分析入手,在解析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与职业标准基础上,提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实现中高职目标衔接、建设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统领中高职教育的观点,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双核"的中高职教育目标衔接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职业标准 目标 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