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2)
- 2023(12820)
- 2022(10301)
- 2021(9241)
- 2020(7814)
- 2019(17651)
- 2018(17512)
- 2017(33543)
- 2016(18775)
- 2015(21711)
- 2014(22396)
- 2013(22026)
- 2012(21101)
- 2011(19362)
- 2010(20313)
- 2009(19516)
- 2008(18946)
- 2007(17565)
- 2006(15749)
- 2005(14377)
- 学科
- 济(100038)
- 经济(99945)
- 管理(50974)
- 业(47505)
- 企(37335)
- 企业(37335)
- 方法(36784)
- 数学(31612)
- 数学方法(31250)
- 中国(25437)
- 农(24823)
- 地方(23349)
- 学(22052)
- 业经(20651)
- 财(19338)
- 制(16838)
- 农业(16548)
- 贸(14675)
- 贸易(14668)
- 融(14371)
- 金融(14368)
- 地方经济(14314)
- 易(14103)
- 理论(14051)
- 和(13796)
- 银(13742)
- 银行(13702)
- 行(13111)
- 环境(12628)
- 体(12440)
- 机构
- 大学(294601)
- 学院(291910)
- 济(125283)
- 经济(122606)
- 研究(107175)
- 管理(102409)
- 理学(86697)
- 理学院(85558)
- 管理学(83785)
- 管理学院(83237)
- 中国(79780)
- 科学(66606)
- 京(63491)
- 所(56868)
- 财(56373)
- 农(53334)
- 研究所(51551)
- 中心(47512)
- 江(46526)
- 财经(44538)
- 业大(43438)
- 农业(42010)
- 范(41356)
- 师范(40929)
- 北京(40314)
- 经济学(40203)
- 经(40086)
- 院(37323)
- 州(36425)
- 经济学院(35950)
- 基金
- 项目(182772)
- 科学(141977)
- 研究(132167)
- 基金(130881)
- 家(114737)
- 国家(113779)
- 科学基金(95082)
- 社会(83974)
- 社会科(79206)
- 社会科学(79179)
- 省(70986)
- 基金项目(68189)
- 教育(61055)
- 划(60101)
- 自然(59612)
- 自然科(58150)
- 自然科学(58127)
- 自然科学基金(57075)
- 资助(53676)
- 编号(53583)
- 成果(45875)
- 重点(42237)
- 发(41015)
- 部(40377)
- 课题(38203)
- 创(36201)
- 国家社会(34901)
- 科研(34629)
- 教育部(34249)
- 创新(34039)
- 期刊
- 济(150467)
- 经济(150467)
- 研究(90572)
- 中国(59158)
- 学报(50690)
- 农(50220)
- 科学(45235)
- 财(44314)
- 管理(38419)
- 大学(37868)
- 学学(35550)
- 农业(33575)
- 教育(32945)
- 融(27565)
- 金融(27565)
- 技术(25822)
- 经济研究(24215)
- 财经(23648)
- 业经(22137)
- 经(20555)
- 问题(20049)
- 业(17678)
- 技术经济(16032)
- 版(15728)
- 贸(15664)
- 统计(14780)
- 世界(14524)
- 图书(14069)
- 国际(13872)
- 商业(13302)
共检索到453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基于不同的研究层次及其目的,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研究思维:一是功能性的,它强调对经济现象的存在表现以及现象之间功能性联系的分析;二是因果性的,它强调对经济现象内在或背后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因果性机理的探究。尽管因果性分析曾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特色,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越来越偏重于功能性分析,并日益畸化为形式主义;它在伦理实证主义思维的支配下,不但为现实社会制度提供合理化解释,而且还往往会得出反人类道德的政策结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唐绍祥
主流经济分析以经济人为基本假设 ,试图建立公理化的演绎逻辑体系 ,由此形成的形式主义方法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主导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 ,但其过于追求形式化的倾向也加剧了自身理论体系的局限性 ,引起了诸多质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玲
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相互发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的直接融资,由于目前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农村非正规金融必然存在。文章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经典的均衡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因此,有效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同服务于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双边信用 优先权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小龙 刘祖云
乡村社会能否有效运行与村社的内聚程度及其结构功能紧密相关。"村社空心化"即是在村社结构不能有机整合导致对应功能运转不畅所引发的乡村社会整体运转失序的一种状态。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的考察,认为现阶段"村社空心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表现形式:集体层面的"权威空心"、精英层面的"人才空心"、个人层面的"合作空心"。研究认为,"共同体"是应对村社"空心化"困境的一种有效路径,可以通过"村社共同体"的重塑和"城乡共同体"的建构,来消弭"村社空心化"的多重困境,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文溥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集体主义为理论逻辑前提,实践证明它是不能成立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前提实质上是个人占有主义的物质利益论,它也难以解释众多经济事实。以个人效用最大物质利益最大化假定,导致了新古典以济学理论逻辑的重大矛盾。发展以社会主义市声经济为现实背景的现代经济学,需要建立新的理论逻辑前提:个人发展主义的利益结构认。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亚辉
守法是法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守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为基本分析技术,可发现左右人们守法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考量。在此认识框架下,以2002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化解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频频"抗法"尴尬境遇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法经济学 守法 守法成本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行政功能经济化的危害张向达目前,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抛开体制方面的原因进行探析,我们习以看到行政功能经济化则是其主要原因。所谓行政功能经济化是指政府行政组织在运用根据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力治理社会公共事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大娟
注意力经济是资本主义围绕注意力这一特殊劳动范式而展开的一套全新剥削机制。数字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数字景观的集群构建和时间物体的批量产出合谋共筑,加速对注意力的捕获和收割,是架构注意力经济在场语境的存在性前提。注意力经济以资本联袂数字技术撩拨和刺激个体注意力为起点,将个体的“观看”行为转化为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并通过对注意力的数字化管控加固注意力经济运行的权力基础,确保了注意力经济由外环到内里加速循环运转。从本质上说,注意力经济是资本主义在数字时代翻新积累方式、谋求价值增殖最大化的产物,其安身立命的生命基因密码依然是资本对感性“活劳动”(注意力劳动)的绝对支配和无偿占有。注意力经济没有根本改变资本逻辑扩张和剥夺的权力本性,它对个体日常生活的渗透和覆盖,给个体带来了形式化存在的痛楚,使个体生命时间断裂,精神世界出现“焦土化”问题。对此,唯有全面激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遗产,借以澄明资本裹挟注意力经济的假象,才能对数字时代资本褫夺剩余价值的新型方式和人的生存境况有根本性认识,从而敞显超越资本逻辑、复归人之为人的思想道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富强
逻辑实证主义起源于对归纳主义之逻辑缺陷的弥补,它不仅与早期的描述主义以及工具主义相一致,而且还可以调和归纳与演绎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它为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披上了严密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外衣,特别适合功利主义的要求。但是,逻辑实证主义本身却内含了约定主义和工具主义,它是在特定引导假定下做些细枝末节的检验工作,从而不但不能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很难对实践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庆
UML活动图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机,被认为最适合描述软件过程建模,但其缺乏精确的语义,不利于对模型进行形式化分析和验证。针对传统描述逻辑无法表达动态行为和时序特征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态描述逻辑的UML活动图形式化规约方案,讨论了时序描述逻辑时序扩展部分的语法和语义,研究了UML活动图的静态语义和动态语义的ALCQIUS形式化规约,通过具体应用实例说明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景维民 倪沙
"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观点不同。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对生产关系的治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适应于经济基础;正确处理上层建筑治理与生产关系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其本质要求;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匹配。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经济学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济广
金融深化理论关于市场化较高利率能够动员储蓄、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信贷公正的观点,在理论逻辑上是错误的,也没有得到实践的证明。信用货币时代不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率完全市场化和间接调控下的利率市场化都不能提高信贷市场效率和货币政策调控效率,反而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干扰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抑制投资来优化投资与消费结构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利率管制的历史绩效显著强于利率自由化。市场经济应实行有管控的市场利率与市场制约下的法定利率相结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简兆权 刘益
经营环境的变化可以迅速地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和战略地位。战略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研究企业的适应性,以对竞争和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大量事实表明,当战略转换成为必要时,企业必须克服组织惯性和维持与内部一致性的现有管理逻辑。本文探讨企业组织惯性形成过程,并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管理者抵制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克服措施。
关键词:
战略转换 组织惯性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覃家琦 王敬
本文将经济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完整而清晰的形式化,提出了历史理论、经验性理论、逻辑性理论、定义式理论、解释性理论等理论形式概念,给出了理论演变的阶梯循环图,并对相关一些实际问题如理论文献、数学工具、理论积累、计量经济学的性质、范式等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
演绎逻辑 归纳逻辑 理论形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民选 冯庆元
按照大卫·哈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商品住房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经历了从统一到背离的过程,因而划分为两个阶段。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背离虽然从理论上解释了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投机炒作盛行的乱象,但是它却尚未进一步描述出住房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再次统一的第三个阶段。而习近平新时代"房住不炒"定位的理论逻辑,则是坚持住房基本属性应从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换价值回归到以居住为目的的使用价值上面来,从而实现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再次统一。
关键词:
“房住不炒”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