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3)
- 2023(17520)
- 2022(14847)
- 2021(14005)
- 2020(11462)
- 2019(26424)
- 2018(26321)
- 2017(49100)
- 2016(26717)
- 2015(29955)
- 2014(29752)
- 2013(28856)
- 2012(26233)
- 2011(23639)
- 2010(23961)
- 2009(22226)
- 2008(21178)
- 2007(18396)
- 2006(16125)
- 2005(14149)
- 学科
- 济(106855)
- 经济(106738)
- 管理(75433)
- 业(69687)
- 企(59322)
- 企业(59322)
- 方法(47721)
- 数学(40626)
- 数学方法(39966)
- 中国(33857)
- 农(28219)
- 融(28044)
- 金融(28042)
- 银(26553)
- 银行(26509)
- 地方(26209)
- 财(26017)
- 行(25538)
- 业经(25411)
- 学(23110)
- 理论(21777)
- 制(21013)
- 农业(19313)
- 和(17666)
- 贸(17267)
- 贸易(17249)
- 务(16827)
- 财务(16739)
- 财务管理(16710)
- 易(16667)
- 机构
- 学院(365941)
- 大学(365615)
- 管理(142331)
- 济(140213)
- 经济(136896)
- 理学(122940)
- 理学院(121564)
- 研究(120228)
- 管理学(119059)
- 管理学院(118416)
- 中国(94493)
- 京(77737)
- 科学(75547)
- 财(65226)
- 所(59363)
- 中心(56450)
- 农(56261)
- 研究所(54148)
- 江(53852)
- 业大(52880)
- 财经(52056)
- 范(50507)
- 师范(50007)
- 北京(49116)
- 经(47217)
- 州(45033)
- 院(44236)
- 农业(43768)
- 经济学(42222)
- 技术(40497)
- 基金
- 项目(251246)
- 科学(197011)
- 研究(186542)
- 基金(179453)
- 家(155706)
- 国家(154346)
- 科学基金(132799)
- 社会(115574)
- 社会科(109414)
- 社会科学(109388)
- 省(100120)
- 基金项目(94305)
- 教育(87229)
- 自然(85608)
- 自然科(83583)
- 自然科学(83569)
- 划(83547)
- 自然科学基金(81972)
- 编号(77707)
- 资助(74231)
- 成果(63411)
- 重点(56905)
- 课题(54429)
- 部(54231)
- 发(54151)
- 创(52571)
- 创新(48948)
- 项目编号(47877)
- 科研(47668)
- 大学(47183)
- 期刊
- 济(153922)
- 经济(153922)
- 研究(107881)
- 中国(74426)
- 学报(56553)
- 管理(52817)
- 科学(51646)
- 农(51469)
- 教育(50145)
- 财(48789)
- 大学(42929)
- 融(41073)
- 金融(41073)
- 学学(39862)
- 农业(35449)
- 技术(34742)
- 业经(25897)
- 财经(24731)
- 经济研究(24493)
- 图书(21857)
- 经(21133)
- 问题(19347)
- 业(17962)
- 理论(17525)
- 科技(17262)
- 技术经济(17062)
- 版(16565)
- 统计(16392)
- 现代(16285)
- 实践(16158)
共检索到542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晓棠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有助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面临各资源要素相对缺乏、多主体利益不易协调、实体化运行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基于现代组织理论,从环境、规模、战略、技术和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路径:营造积极有利的组织环境;形成合理适度的组织规模;制定特色鲜明的组织战略;强化技术支撑,构建有机式组织结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正>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的战略任务。为落实《意见》精神,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将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一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系统,建设好实践中心需要循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把准总体要求。把准总体要求是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23年,教育部发布《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指南》,为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通过完整、准确、全面地领会和把握实践中心建设的定位与目标、原则与理念、任务与职责、条件与保障、评价与监测等方面的总体要求,确保实践中心建设不走样、不跑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明确建设定位。实践中心分为学校实践中心、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一般由学校牵头建设,专注于学生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公共实践中心一般由各级政府行政部门牵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静晶 汪鲁才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具有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建设面向的区域性、建设任务的明确性、建设模式的多样性、建设资源的共享性等特征。其是落实国家有关战略要求的体现,是改革探索深入推进与转型发展的产物,能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有效载体,可以推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培训中心转型、优化政府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方式来开展建设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实践中心建设面临职业院校积极主动但能力不足、企业有需求但动力不足、政府有责任但定位不清的困境。未来,实践中心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主体的责权利、完善多主体的多维推动机制和搭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远 魏建军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一经提出便成为热点话题。当前,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亟须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进行澄清,从实践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等层面建立清晰的思维模型,以阐释其建设目的、意义和方法,并从基于区域类型,把握不同实践中心的建设定位;拓展资源禀赋,破解实践中心的建设之困;培育实践项目,实现实践中心的预期功能等方面为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提供策略和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涛 吉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互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创新之路。基于徐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介绍了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践载体、育人队伍、教学资源"和打造"1地多点、1点多师、1徒多岗、1业多评"的"1+N"模式,实现"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维勇 杜庆波 汤昕怡
基于UPD模式,从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模式和服务定位的角度出发,提出"ICT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ICT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区域共享、混合所有制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思路,提高了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为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改革经验和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志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尽快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由贺星岳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学园城"一体化实践的全面剖析,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与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高职院校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属性要求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文章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着手,探寻了高职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为个案,提出了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德慧
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凝练好"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思政元素和教学技巧,系统设计"课程思政"递进教学路径,突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培育、企业文化融入等职业教育特色,构建理论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朱秋莲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对"课程思政"建设不够重视、专业教师的认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学生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优化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体化实施;结合自身特点,突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注重多方联动、知行合一,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效果。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高校 课程思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群泌 梁称福 李欢玉
阐述了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专业群建设现状,对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和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基于产教融合提出了以“四个创新”为纽带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对策,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双元”育人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教练型”教师;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做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培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 现状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慧 王华锋
实践教学是传统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的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具有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教学模式互助互补,教学资源协同创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载体,弥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德技并修、专业一致、能力提升、多维评价”四大教育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从“强化教学保障、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优势,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正>2023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到2025年,建成300个左右全国性实践中心,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和市级实践中心,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实践中心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茜
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价值。中职学校混合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教学环境的混合、教学过程的混合、教学评价的混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结合、多元评价等原则,从“课前:教学活动的准备”“课中: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后:教学活动的评价反馈、巩固拓展”三个阶段构建中职学校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策略为: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强化企业参与、优化教师教学、加强教学评估、提供保障措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招娣 衡孝庆
在场域理论视域中,产教融合主要包括政治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三种场域,它们由不同的主体所主导,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实践场域,形成三种不同的权力结构,遵循三种不同的制度规则而产生的角色定位与意向表达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产教融合场域内多元主体互动运行逻辑,明晰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权力边界,即既要避免各主体权力的“缺位”,也要防止各主体权力的“越位”;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进一步使产教融合场域中的行动者在保有自身特有的场域性前提下,积极构建与对应场域相契合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三方权力主体,尤其需要中间性组织作为媒介以寻求产教融合三方主体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诉求,以此来统一价值取向、统一行动意向、统一目标诉求,达成行动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共同利益,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和中间性组织等四方主体视角完善运行策略以达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提升产教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场域理论 教育教学 生产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