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5)
2023(9100)
2022(7913)
2021(7473)
2020(6560)
2019(15577)
2018(15754)
2017(30089)
2016(16985)
2015(19779)
2014(20341)
2013(19796)
2012(18335)
2011(16613)
2010(17294)
2009(16052)
2008(16186)
2007(14977)
2006(12787)
2005(11457)
作者
(50958)
(42632)
(42381)
(40590)
(27159)
(20559)
(19577)
(16870)
(16039)
(15572)
(14480)
(14424)
(13746)
(13616)
(13298)
(13294)
(13242)
(12692)
(12541)
(12199)
(10736)
(10597)
(10532)
(9808)
(9724)
(9627)
(9611)
(9587)
(8800)
(8622)
学科
(71372)
经济(71292)
管理(49822)
(47769)
(39767)
企业(39767)
方法(37554)
数学(33099)
数学方法(32484)
(20070)
中国(17388)
(17347)
(15740)
业经(14962)
理论(13825)
地方(13360)
农业(13167)
(12894)
(12748)
贸易(12739)
(12325)
(11672)
(11050)
财务(11002)
财务管理(10962)
企业财务(10280)
技术(10118)
(10032)
银行(9992)
(9468)
机构
学院(249439)
大学(247547)
(96364)
管理(95519)
经济(94081)
理学(82129)
理学院(81211)
管理学(79337)
研究(79099)
管理学院(78878)
中国(60082)
(52730)
科学(51461)
(44666)
(44384)
(41667)
(39466)
业大(39323)
研究所(37730)
中心(37310)
农业(35335)
财经(35159)
北京(33135)
(32534)
师范(32153)
(31668)
(31639)
技术(29169)
经济学(28871)
(28009)
基金
项目(160870)
科学(124935)
研究(115767)
基金(113768)
(99248)
国家(98429)
科学基金(83876)
社会(69619)
社会科(65786)
社会科学(65764)
(65511)
基金项目(59736)
教育(56295)
自然(56150)
自然科(54851)
自然科学(54839)
(54550)
自然科学基金(53786)
编号(49229)
资助(48950)
成果(40025)
重点(36662)
(35128)
课题(34635)
(33848)
(33411)
科研(31155)
创新(31146)
大学(30199)
计划(29904)
期刊
(106289)
经济(106289)
研究(68724)
中国(49829)
学报(40497)
(40302)
(36483)
科学(36214)
管理(34705)
教育(31435)
大学(30030)
学学(28033)
农业(27010)
技术(25741)
(19783)
金融(19783)
业经(18703)
财经(17149)
经济研究(16572)
(15167)
统计(14795)
(14680)
问题(14186)
技术经济(13703)
(13326)
图书(13144)
(12788)
商业(12301)
决策(12180)
理论(11350)
共检索到365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丹  纪晓旭  刘昕  
现代组织管理重在管人,管人重在激励,而激励则应按需激励,对症下药。组织若想人才济济,那么应当注重按需激励。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组织行为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ERG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等,然后分析组织成员在不同年龄时期的不同需求,并提出动态地进行按需激励,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组织动态按需激励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彪  王焱  
本文首先从经营者的激励模型研究出发,由于模型的粗象性影响线性规划的求解,所以就探讨了对模型进行数据函数化的处理方法,以此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的拟合模型。然后根据人力资源的拥有者和人力资源的使用者,对于拟和模型中的两个参与者进行静态博弈分析,并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模型的对偶命题。最后,本文还建立了两阶段动态激励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雷  刘冬  李南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总包商对分包商的激励模型;通过比较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激励模型的解,分析了总包商与分包商的特质、外生随机变量及其影响程度等因素对激励报酬强度系数的影响,并对激励模型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及结论,提出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设计激励机制必须考虑的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是在静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环境的动态变化,重点考虑了企业人员的增减变动、企业高管和其他人员的特殊奖励政策、企业内部的分层分级、奖励股份实施流程等因素变化对模型使用的影响而提出的。该模型能更好地适用于企业实务,为企业与员工价值的双赢做出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沙振江  
基于优化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动因,提出激励型教学模式,阐述该模式所具有的内需性、探索性、机动性、互动性、差异性等特点,从激励型教学模式的类型划分、不同类型的比较分析、各种类型的综合运用等角度,描述激励型教学模式的内容,对实施该模式的必要条件进行几点思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再胜  
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部门组织激励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公共部门激励实践的若干实证研究 ,探讨了公共部门组织激励存在的特殊问题以及不同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鸿雁  张玉玺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一个基于声誉机制的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将企业的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通过经理人的当前努力和长远努力动态地联系起来,以形成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根据分析得出了不同经理人的努力成本、短期激励的程度等都对企业的长期业绩和经理人的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进而也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当前,为众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股权激励方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按股分配与员工个人工作业绩脱节,长此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动态股权制的产生虽是一个有力的创新,但是也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从此目标出发,文章在建立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设计目标、业绩利润值区间对分配的影响、静态模型对团队行为的影响、静态模型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待研究的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探讨,认为: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能有效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方式融合在一起,兼顾企业对员工的短期和长期激励,更好地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和员工分配方式的动态化,因此,该模型对于解决传统股权激励机制缺陷的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玉刚  汤幼平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继动态股权制后一种新的实现股权和分配动态化的激励体系,实现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的无缝衔接,不仅短期激励效果强,而且通过当年未分配利润的转增能自动使股权份额随业绩增减发生相应变化,有利于形成对员工的长期激励。此外,该模型能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组织的绩效考核和分配,适用于各个管理层级和岗位,以及其他任何存在分配性行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真正能够在实务当中无限制使用的新型激励体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玉刚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设计上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两个特点,这使它比用一般数学模型来进行分配计算更有优势。在捐款激励型新型互助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可使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作为个人所应承担的爱心互助捐款及所能相应享受的爱心保额的分配,更能发挥激励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启龙  周晶  盛昭瀚  
分析了声誉效应在PPP项目中的作用机理,并把声誉效应引入到PPP项目的激励体系之中,构建了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最优动态激励契约模型。研究认为,声誉效应能够通过外部性效应和内部性效应对项目投资方产生影响,相比于纯粹的显性激励机制,引入声誉效应的隐性激励机制能够增加政府部门在PPP项目中的收益分享比例并且能够加强投资方的努力行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平军  杨保安  
组织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信息化评价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现有组织信息化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激励理论,探索基于标杆的信息化评价-激励模型。该模型同时将组织信息化评价(反馈)和信息化促进(激励)融为一体,提供可以持续改进的促进组织信息化的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蒋勤峰  姜红玲  
员工们除了有薪酬、福利以及股权等物质需求以外,还有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受重视有发展、共享好的工作环境等非物质等精神需求。管理者通常容易把激励员工的方法集中在薪酬福利等物质需要的满足上,但是单纯的加薪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阐述一些企业常用的非薪酬激励的方法,希望对我们有所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志强  邢以群  
本文在对核心员工的特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 ,借鉴博弈论和目标设置理论的有关理念 ,提出了一个针对核心员工的激励模型。本激励模型从激励主体与激励对象两个角度出发 ,在核心员工和企业各自所拥有的信息基础上 ,双方进行博弈 ,最终达到均衡 ,并以契约的形式实现 ,以此为目标来更好地激励核心员工的行为 ,使得核心员工和企业双方利益达到最大化 ,进而达到公司与核心员工的双赢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