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9)
- 2023(9335)
- 2022(8086)
- 2021(7704)
- 2020(6544)
- 2019(15256)
- 2018(15287)
- 2017(29852)
- 2016(16889)
- 2015(19386)
- 2014(20134)
- 2013(19668)
- 2012(18761)
- 2011(17106)
- 2010(17758)
- 2009(16625)
- 2008(17012)
- 2007(15980)
- 2006(14181)
- 2005(13092)
- 学科
- 济(68193)
- 经济(68102)
- 管理(50411)
- 业(48418)
- 企(38690)
- 企业(38690)
- 方法(29590)
- 数学(25265)
- 数学方法(24859)
- 农(23272)
- 财(20094)
- 中国(19298)
- 制(15738)
- 业经(15400)
- 学(15116)
- 农业(15070)
- 地方(14517)
- 贸(14301)
- 贸易(14292)
- 易(13857)
- 策(12720)
- 理论(12461)
- 银(12238)
- 银行(12207)
- 务(11892)
- 财务(11851)
- 财务管理(11805)
- 行(11579)
- 和(11387)
- 企业财务(11066)
- 机构
- 学院(248638)
- 大学(246284)
- 济(100715)
- 经济(98248)
- 管理(92780)
- 研究(84217)
- 理学(77662)
- 理学院(76786)
- 管理学(75401)
- 管理学院(74918)
- 中国(66589)
- 京(52854)
- 科学(50959)
- 财(50671)
- 所(44392)
- 农(43573)
- 江(41839)
- 中心(39732)
- 研究所(39388)
- 财经(38350)
- 业大(35436)
- 经(34379)
- 北京(34043)
- 农业(33967)
- 范(33810)
- 师范(33494)
- 州(33205)
- 经济学(29923)
- 院(29645)
- 省(27933)
- 基金
- 项目(148913)
- 科学(115422)
- 研究(113137)
- 基金(104121)
- 家(89051)
- 国家(88225)
- 科学基金(74584)
- 社会(67904)
- 社会科(64058)
- 社会科学(64039)
- 省(59780)
- 基金项目(54040)
- 教育(53649)
- 划(49865)
- 编号(49299)
- 自然(47310)
- 自然科(46112)
- 自然科学(46097)
- 自然科学基金(45256)
- 资助(44368)
- 成果(42412)
- 课题(34940)
- 重点(33621)
- 部(33233)
- 发(32570)
- 创(30274)
- 性(29796)
- 项目编号(29016)
- 年(28348)
- 大学(28307)
- 期刊
- 济(121753)
- 经济(121753)
- 研究(78599)
- 中国(52907)
- 财(41026)
- 农(40663)
- 学报(35996)
- 管理(34443)
- 科学(32939)
- 教育(32802)
- 融(27215)
- 金融(27215)
- 大学(26962)
- 农业(26735)
- 学学(24830)
- 技术(23723)
- 业经(21122)
- 财经(19069)
- 经济研究(18519)
- 问题(16456)
- 经(16422)
- 贸(13990)
- 图书(13947)
- 业(13815)
- 技术经济(12956)
- 理论(12716)
- 版(11956)
- 商业(11867)
- 现代(11703)
- 统计(11683)
共检索到392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立群
根据决策理论的分类法,决策中心不在狭义所有权本身,而在最能有效地进行决策的现场.这一论断能否成立正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讨论的不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决策在个人、家庭、厂商、政府间如何选择的问题,而是财产组织内已经发生权能的分解后决策现场或中心如何选择的问题;不是决策层级系统中纵向不同层次的业务决策如何分布的问题,而是与财产组织最高层次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本经济决策权的分配问题.两个不同结构的权能组合模型的比较.模型I: 假定有这样一个财产组织,主体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它是一组特定生产资料的唯一所有者同时又是唯一占有者,它不受任何干预直接支配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亲自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冰
决策现场与组织规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周冰随着企业组织的出现,特别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出现,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似乎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拥有几十万雇员,年收益甚至超过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马克思在上个世纪曾设想,一个社会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勇
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决策的好坏影响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伦理决策愈益成为现代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企业伦理决策何以可能、企业伦理决策的作用表现何在以及如何基于伦理考量开展决策活动成为现代决策者必须思量的问题。
关键词:
决策 伦理决策 决策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荀振芳
大学组织领导决策制度是大学治理体系的核心制度。从大学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会议制度来考察大学领导决策制度,可以对大学行政组织与决策系统两层级、三要素的运作机制、相互关系及管理效能进行解析,以此对大学党、政班子领导的决策职能、学校职能部门的功能定位以及大学二级学院(系、部)管理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同时提出了有待继续探索的重要视点,即大学党、政决策及与二级学院管理的对接问题、议事规则的有效补充制度、大学决策系统中"中层管理干部"的突显现象以及大学管理重心下移的基础与条件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江佩
规范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了组织伦理理论研究的焦点。某种意义上,社会经济转型也是道德规范和伦理行为的调整、重构和适应过程。在伦理行为规范的嬗变和重构过程中,可能会使人们出现伦理判断和行为方面的困惑与混乱,进而造成伦理违背事件的发生。(1)根据MacIntyre等的观点,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已不单发生在伦理准则上,更多发生在伦理信念和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上,不是发生在"我们应当遵守什么样的伦理"上,而是发生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遵守伦理规范"
关键词:
组织伦理 中国情境 组织公正 伦理决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敬德
现代企业决策机制探析于敬德(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机制的“转轨”是一个总趋势,出现了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企业决策机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机制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促进科学、高效、灵活的企业决策运行机制尽快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尹宗华
欧盟是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体。欧盟发展历程是各成员国逐步将部分主权让渡给欧盟机构的过程,最终使得欧盟机构在一些特定领域拥有某些超国家的管辖权。本文从欧盟决策法律基础和主要机构、决策程序、隐形决策机制对决策机制的影响等方面,对欧盟决策机制进行了探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锐
在企业现有最佳资本结构下进行相应筹资规划,合理确定资本限量。应用0-1整数规划提出两种分层建模方法。以净现值、现值指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构建企业资本限量投资项目组合优化模型。从而确定最优投资项目组合方案和合理投资规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义强 苏爱龙
本文通过对配股、增发、转债三种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内上市公司存在逆序财务决策问题。通过分析两类股东及管理者三方利益取向,发现除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与管理者存在部分利益交集外,其他各方利益差异显著,对应的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意愿各不相同。在股权分置现状下,现实的再融资方式选择的财务决策只能体现管理者和控股股东的利益,国内上市公司逆序财务决策问题的根源在于股权分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再融资方式 股权分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兰晓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新的组织和集结方式,它的兴起和发展对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笔者分析了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成因、特征、类型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对策。
关键词:
高校 青年自组织 问题探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丹 纪晓旭 刘昕
现代组织管理重在管人,管人重在激励,而激励则应按需激励,对症下药。组织若想人才济济,那么应当注重按需激励。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组织行为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ERG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等,然后分析组织成员在不同年龄时期的不同需求,并提出动态地进行按需激励,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组织动态按需激励模型。
关键词:
组织 动态 按需激励 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红丽 吕迪伟 吴坤津 刘善仕
西方管理学界开始研究不对称信任这一普遍存在于管理现场却被长期忽略的信任现象,并着力于探讨其对组织内行为和成员感知新的解释力。不同于传统相互信任观、互惠信任观,不对称信任将重新诠释管理现场背后的信任作用机制。本研究从其内涵及其相关概念、测量、前因及后果对该前沿问题进行阐释和探析,并提出中国情境下该研究潜在的方向和议题,以期为信任研究提供新洞见。
关键词:
不对称信任 传统信任 管理现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