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8)
2023(17103)
2022(14320)
2021(13445)
2020(11087)
2019(25871)
2018(25838)
2017(49078)
2016(26668)
2015(30556)
2014(30796)
2013(30174)
2012(28113)
2011(25369)
2010(25689)
2009(23498)
2008(23359)
2007(21127)
2006(18440)
2005(16741)
作者
(78078)
(65019)
(64750)
(61703)
(41209)
(31340)
(29828)
(25431)
(24751)
(23598)
(22070)
(22040)
(20855)
(20639)
(20266)
(20152)
(19752)
(19250)
(18854)
(18559)
(16303)
(16122)
(15945)
(14938)
(14686)
(14680)
(14619)
(14426)
(13277)
(13049)
学科
(116568)
经济(116448)
管理(73617)
(72221)
(57610)
企业(57610)
方法(49875)
数学(43460)
数学方法(42718)
(34231)
中国(32367)
地方(29582)
业经(26853)
(26735)
农业(22881)
(22555)
(20954)
(20079)
贸易(20059)
理论(19817)
(19340)
(17921)
银行(17887)
技术(17765)
(17498)
(17274)
金融(17270)
(17108)
环境(16590)
(16158)
机构
学院(381350)
大学(377234)
(153745)
经济(150299)
管理(144817)
研究(128179)
理学(123485)
理学院(122071)
管理学(119595)
管理学院(118878)
中国(98181)
(81211)
科学(79352)
(70247)
(66145)
(65464)
(60609)
中心(60283)
研究所(58936)
业大(57019)
财经(54746)
(51875)
农业(51542)
北京(51460)
师范(51315)
(49470)
(48562)
(46341)
经济学(46148)
技术(43910)
基金
项目(249084)
科学(194716)
研究(183955)
基金(176371)
(153296)
国家(151935)
科学基金(130145)
社会(113648)
社会科(107738)
社会科学(107712)
(100531)
基金项目(92454)
教育(86472)
(83599)
自然(83579)
自然科(81617)
自然科学(81597)
自然科学基金(80086)
编号(77158)
资助(73275)
成果(62541)
(57756)
重点(56636)
课题(54217)
(54028)
(52097)
创新(48654)
科研(47415)
大学(46277)
国家社会(46137)
期刊
(175733)
经济(175733)
研究(110937)
中国(82204)
(61219)
学报(58007)
(55913)
管理(54801)
科学(53464)
教育(49213)
大学(44213)
农业(41895)
学学(41104)
技术(39519)
(35332)
金融(35332)
业经(31186)
经济研究(27442)
财经(26617)
问题(23180)
(23039)
(22979)
图书(21430)
统计(20250)
技术经济(20019)
(18500)
(18436)
商业(18161)
理论(17456)
(17237)
共检索到582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鸣  虞洪  
面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多重挑战,全国各个区域围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以多样化方式进行了探索试验,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有的探索实践呈现两个共性的基本特征:一是主要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和订单生产等经营形式方面寻求单向突破,二是主要通过向种粮大户定向补贴的方式对规模化经营给予政策支持。总体而言,粮食产业发展中以市场化机制为基础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还缺乏实质性突破。本文对重构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揭示其蕴含的普适经验和创新价值,并回应其政策需求,以期优化粮食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杰  王蔷  
在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对象瞄准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资源供需错配等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创新建立了以"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为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总结了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东升  马亚炜  莫小坤  
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是实现粮食规模生产的有效载体,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四川省新津县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为实证分析蓝本,立足于"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角度,归纳总结出产权制度改革、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是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的主要动力;梳理出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近年来,新津县国土资源局在省、市国土部门的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发展、保红线"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土地整治的投入,从1996年到2011年,省、市、县三级政府共投入资金5.31亿元,开发"三荒"341.87公顷,复垦废弃土地94.1公顷,综合整治土地1.73万公顷,新增耕地2164.91公顷,节约集体建设用地指标87.07公顷。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强  
为了缓解农村生产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2006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在四川省旺苍县启动了贫困社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通过在四川省旺苍县七年的实践,探索出了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建立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新路径。新型的扶贫机制和模式对满足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金融需求,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促进农村社区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贫困社区互助资金项目服务于农民的同时,促进了农民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目标与扶贫目标的统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任永昌  廖祖君  
本文对四川蒲江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中新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该模式通过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和销售公司在整合政府、企业、农民各利益主体的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的产业扩张和规模经营、形成企业与农民的完全利益共同体、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重要探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芦忠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基于对先进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和途径的研究,并结合四川省的产业现状,从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快速集聚资源、有选择地发展四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以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借鉴"硅谷模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商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小强  姚传珍  
四川省技术市场发展模式初探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办公室周小强,姚传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了技术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资源通过技术市场配置。技术市场在物资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及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中具有先导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鹰  陈春燕  李晓  
近年来,各粮食主产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四川省邛崃市依托"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担保"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在对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总结基础上,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其内在机理,表明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土地规模经济性和服务规模经济性,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岳雪松  李晓燕  
四川蓬溪县兴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为办好土地流转合作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宝莉  何东  刘传辉  
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了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后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问题。在居住区及其周围发展生态产业,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生态产业可以通过三条路径进行: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手工加工业及园区配套工业,发展休闲文化旅游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阮小莉  彭嫦燕  
农地流转效益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农村土地银行能够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效益促进农地流转;反过来,农地流转能带动土地存贷业务发展,促进农村土地银行持续经营,两者之间存在互动作用机制。调研发现,当前在四川省彭州市农村地区,农地流转效益低下,农地流转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土地银行经营存在隐患,农地流转与农村土地银行互动作用机制不可持续。为实现两者互动持续发展,可从完善农村土地银行自身不足、优化外部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佳颖   罗幼强   李晴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强调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经营规模化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但涉及农户、村社集体、社会化组织、农业企业等多类利益主体,其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成为农业规模经营可持续的关键,并对金融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对我国主要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四川实践深入分析了金融在土地规模经营利益联结关系中的角色作用,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熙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四川省土地整治经验,从资金筹集、使用和收益总结了土地整治资金运行的一般机理,并梳理比较了资金运行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显示,在未来的土地整治中,仍应坚持以财政、国土和企业参与的传统三角模式为主,并严格控制政府平台举债的模式,鼓励向以PPP为主的流线购买模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立土地整治开发基金,同时实施财政绩效监管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