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8)
2023(11015)
2022(8972)
2021(8328)
2020(6633)
2019(15463)
2018(15099)
2017(28806)
2016(15535)
2015(17234)
2014(17252)
2013(17383)
2012(16751)
2011(15382)
2010(15982)
2009(14931)
2008(14816)
2007(13650)
2006(12713)
2005(11835)
作者
(46506)
(39676)
(38937)
(36880)
(24945)
(19102)
(17373)
(15337)
(15220)
(14190)
(13772)
(12954)
(12889)
(12710)
(12494)
(12054)
(11429)
(11381)
(11230)
(11078)
(10285)
(9958)
(9737)
(9298)
(8914)
(8900)
(8752)
(8632)
(8320)
(7879)
学科
(77396)
经济(77322)
(47658)
(45667)
管理(32637)
农业(31652)
中国(24937)
地方(23730)
(23136)
企业(23136)
方法(22319)
业经(20214)
数学(18623)
数学方法(18425)
(15561)
(15339)
(14681)
地方经济(12669)
(12660)
(12532)
贸易(12519)
(12438)
金融(12437)
(12403)
银行(12378)
(12078)
(12015)
教育(11887)
发展(11748)
(11713)
机构
学院(228398)
大学(225365)
(100891)
经济(98762)
研究(90523)
管理(81288)
理学(68542)
中国(68480)
理学院(67724)
管理学(66543)
管理学院(66121)
(60341)
科学(53009)
(49965)
(46937)
农业(45875)
(43802)
研究所(42016)
业大(40015)
中心(39935)
(38365)
(33010)
财经(32992)
师范(32726)
(31932)
北京(31929)
(30823)
经济学(30136)
(30006)
(29902)
基金
项目(143158)
科学(111725)
研究(109605)
基金(100430)
(88043)
国家(87114)
科学基金(72427)
社会(69788)
社会科(65652)
社会科学(65641)
(58479)
基金项目(52132)
教育(49107)
(47502)
编号(46225)
自然(42872)
自然科(41791)
自然科学(41780)
自然科学基金(41014)
资助(40333)
(38267)
成果(38231)
课题(33309)
(33116)
重点(32866)
(31790)
发展(31448)
(30935)
(29619)
国家社会(28862)
期刊
(130407)
经济(130407)
研究(77219)
(64809)
中国(60345)
农业(43914)
学报(37502)
科学(35411)
教育(33253)
(30812)
大学(29675)
管理(28877)
学学(27802)
业经(26429)
(26134)
金融(26134)
(21246)
技术(20643)
经济研究(18623)
问题(17837)
财经(16267)
农业经济(15058)
农村(15027)
(15027)
世界(14478)
(14145)
(13121)
经济问题(12844)
技术经济(12023)
(11186)
共检索到378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秀红  
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化生产,吸纳现代要素能力强,资本技术集约度和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粮农从源头保证了粮食安全。但现代粮农的成长模式应该怎样选择,本文认为:政府植入式的外生成长不利于现代粮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现代粮农的内生成长与自主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其长期、持续、良性发展。同时从内生增长的理论视角深刻剖析了现代粮农自主发展的涵义以及自主发展能力内生增长的涵义,并提出了现代粮农自主发展和内生成长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少新  何炼成  
社会资本是指包括信任、共同的规范或习俗、组织三方面内容在内的生产性资源 ,它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本理论为解释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文平  
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普遍存在利率管制,但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这是传统金融自由化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建立的模型证明了,只要利率稍微为正,利率管制就可以通过创造租金,激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增设分支机构,起到动员储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中国改革二十余年的经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珺  
以增长为取向的适应性调整是20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演变的基本轨迹。其中,业绩评价与激励的制度设计确立了增长取向的主线。不确定的体制转轨环境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实现增长取向上的持续性调整,经营企业、经营城市与经营园区就是这种适应性调整的阶段性特征。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地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变化,适应性调整作为一种策略可能不会改变,但增长取向将会发生以协调发展为取向的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廷惠  
作为理解经济增长原因的专业化和收益递增现象,与知识的发现、利用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动态效率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本质上取决于知识的重新利用。经济增长的实际路径不可能离开企业家发现过程,正是受到利润机会激励的企业家不断发现、利用和扩散知识的争胜竞争过程,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闫春  邓阳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人口出现的新特征,采用弹性不再固定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收集我国2003-2016年统计数据,剖析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首先,建立包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三种要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其次,构建包括教育、健康、科技、人口迁移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揭示不同要素单独或相互作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反映人力资本质量的"学研型人力资本"和以数量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连春  
一、包容性增长成为共识当下中国迫切地需要包容性、共享式增长,这样的增长,不仅是当下经济、社会情势所必需的,也是共和理念的内在逻辑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丰福  
本文从探讨管理会计研究的困惑出发 ,以行为会计、行为科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 ,总结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与变革 ,认为以行为科学为主题研究管理会计问题 ,既是历史主线 ,又是其发展方向 ,并提出了以行为科学为主导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师文明  余晓辉  
用金融发展规模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选择金融效率来替代。但学者们并没有从理论上构建模型分析金融效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导致其实证结论缺乏理论支撑。因此,在Garcia-Penalosa和Turnovsky(2006)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内加入金融部门,分析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效率的提高虽然会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也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金融效率提高拉大收入不平等主要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政府在金融发展问题上应当兼顾效率和公平,赋予金融部门一定的社会责任,消除人为不公平的信贷配给,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志强   陆益龙  
新时代为改变城乡失衡局面,需要推动乡村现代化,确立在地化发展思路,吸纳并整合有效制度和创新政策,提升区域空间城乡均衡发展水平。借鉴先行经验完成在地化转化,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宜自身禀赋的制度功能再设计框架,成为我国乡村现代化特色发展的普遍路径。本文从特色乡村现代化演进逻辑视角,依据模因理论的文化复制性和制度传播原理,结合G县国际慢城的实际经验,提出特色乡村发展路径具有可模仿和借鉴属性的论点,认为后发地区学习先进乡村现代化理论,要强化根植性本土基因的发展性改造思路引领;推进输入式制度基因功能性嵌入的路径再造以及保持新规则基因建构的框架性稳定使能效落地等举措。研究对地方乡村现代化路径选择和策略实施提供了有益参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欧阳明  
从经济理论、统计制度、税收制度方面对投资和消费的税收贡献进行比较,发现投资的税收贡献高于消费(不考虑进出口因素),但是,近年来消费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税收增长速度由长期超GDP增长转为慢于GDP增长的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祺  代法涛  
"新常态"是中央层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根据拉美以及若干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可以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本文引入Eichengreen结构模型,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固定效应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经济发展20年的数据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演进提供理论解释。实证结论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相一致。未来,为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通过综合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理查德·N.库珀  丁俊萍  
本文假定美国确实有一个“新经济”,将讨论其事实根据,考察围绕“新经济”的争论和证据。探讨“新经济”的出现──如果它确实存在──可能对世界上其它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进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典理论忽视了对财政预算的公共资源属性及其对预算行为主体影响的研究。财政预算资金具有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在预算决策的政治过程中,会导致财政预算的"公地悲剧"。这是预算资金配置使用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规模恶性膨胀的经济性根源。财政预算过程的政治逻辑则规定了财政支出规模相对扩张的途径和限度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