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3)
2023(9408)
2022(7980)
2021(7602)
2020(6470)
2019(15084)
2018(15146)
2017(29074)
2016(16275)
2015(18726)
2014(19289)
2013(19041)
2012(17830)
2011(16319)
2010(16770)
2009(15708)
2008(16077)
2007(15251)
2006(13472)
2005(12099)
作者
(48444)
(40955)
(40780)
(38995)
(25703)
(19911)
(18597)
(16076)
(15440)
(14786)
(14119)
(13709)
(12957)
(12864)
(12853)
(12681)
(12566)
(11977)
(11787)
(11738)
(10326)
(10295)
(9986)
(9592)
(9452)
(9337)
(9259)
(9017)
(8455)
(8412)
学科
(71592)
经济(71434)
(50832)
(46835)
管理(40098)
(31225)
企业(31225)
农业(30798)
方法(30349)
数学(24783)
数学方法(24566)
业经(20751)
中国(19343)
(16779)
(15330)
地方(15169)
(14465)
(12927)
贸易(12919)
理论(12828)
(12537)
(12247)
(11140)
(10516)
(10464)
农业经济(10382)
(10305)
银行(10279)
(9763)
土地(9591)
机构
学院(241880)
大学(236193)
(98494)
经济(96268)
管理(89760)
研究(80968)
理学(76558)
理学院(75695)
管理学(74360)
管理学院(73915)
中国(63565)
(61627)
科学(50961)
(50192)
农业(47436)
(44378)
(42877)
业大(42457)
(40141)
中心(39103)
研究所(38411)
财经(34436)
(32775)
师范(32499)
北京(31375)
(31184)
(30966)
农业大学(29188)
经济学(29066)
(28973)
基金
项目(151024)
科学(116816)
研究(114219)
基金(105724)
(91218)
国家(90265)
科学基金(75975)
社会(71398)
社会科(66112)
社会科学(66087)
(62046)
基金项目(56432)
教育(52343)
编号(50447)
(50398)
自然(47075)
自然科(45865)
自然科学(45851)
自然科学基金(45028)
资助(42342)
成果(41080)
(34227)
课题(34143)
(33977)
重点(33842)
(33677)
(30862)
(29565)
创新(28690)
科研(28643)
期刊
(120613)
经济(120613)
研究(70045)
(64435)
中国(53799)
农业(43452)
学报(39445)
科学(35742)
(35463)
大学(29991)
教育(28955)
学学(28176)
管理(27772)
业经(26013)
(23851)
金融(23851)
技术(22225)
(21302)
问题(17376)
财经(16961)
经济研究(16350)
(14828)
农村(14669)
(14669)
(14564)
农业经济(14210)
技术经济(12897)
世界(12751)
经济问题(12490)
资源(12099)
共检索到37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树焕  李传松  
以亚当·斯密、马克思为代表的"小农消亡论"者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自耕农必然被资本主义雇佣农场代替,但当今世界自耕农经营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表明斯密和马克思的判断没有成为现实。以恰亚诺夫、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论"者指出自耕农比雇佣农场更有效率,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他们的论断与社会现实相符合,但"理性小农"的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农业生产制度的创新、自耕农生产较低的监督成本、农业生产独特的时空特点等因素,是自耕农兴盛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建云  
在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中,租佃制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因而专家学者们对租佃制的研究也比较充分。然而,在近代中国,自耕农经济占了相当的比重。特别是华北平原上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自清代以至近代,一直是自耕农比较发展的地区之一,山东、河北两省更成为全中国自耕农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对自耕农经济的研究,成为近代华北农村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将华北平原自耕农经济自清代至近代的状况摸清,以便为今后全面研究华北地区的土地和生产关系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柳春藩  
关于汉代自耕农经济,已有专文记述,这里想着重根据汉简中的一些资料,试图进一步探讨分析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具体情况,不当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一 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己拥有小块土地,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劳动,自己占有劳动产品。在汉代,这种自耕农经济突出表现为一家一户拥有小块土地,进行个体生产,男耕女织,以农为主,耕织结合,基本上自给自足。 自耕农是土地所有者。汉代自耕农一家一户拥有和耕种的土地,大体是多少呢?让我们看看有关资料: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地市高校的角色认知,是指地市高校在区域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功能定位。地市高校的角色认知应遵循恪尽职守、适时调整,服务地方、融入地市,效益优先、突出特色等原则。地市高校是农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导航员”,是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助力器,是地方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继安  
知识社会确立了高素质劳动者对知识的主体地位,反映了高职生具有职业特点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客观必然性。知识观的转型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高职生学习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的全新内涵。知识社会的视野实现了高职生发展知识、能力素质这种学习内涵的有机统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曲纵翔  田宁  
高度复杂性作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使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已不足以帮助我们把握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复杂性。从复杂性视角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的目标、对象、内容、过程、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显示,在非线性的复杂思维方式前提下,求得教育对象个体与整体间的平衡,同时从教育工作自身及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两方面深刻把握教育过程的自组织特征,不失为完善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徐丹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瑜  
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动即产品的市场生命力的变化,使得产品经历了类似生物体的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同层级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越倾向于基本需求的产品,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控性越低,反之,亦反。学者采取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产品的市场生命力,存量的方法很好的衡量了市场需求的程度,增量的方法却弥补了其在营销应用方面的不足。企业应该根据其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萌  
在当前新一轮主题公园建设热潮已经出现的背景下,探讨主题公园生命力及其培育问题正当其时。主题公园生命力是指由主题公园的内部活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力及其跟所依托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应力三者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它具有系统性、持续生成性,内外协调性等特点。培育途径主要包括:确认业态属性;保持不断创意;构建多维产业链;实施精细化管理与情感服务;优化产业政策;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通过分析知识谱系 ,可以发现 ,现代教育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化力量 ,也就是塑造“理性化的身体”,规范世俗日常生活 ,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现代社会的整合与繁荣。现代教育的这种追求在扬弃古典教育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教育的现代性问题 ,即知识教化权力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冲突。围绕这一冲突 ,后期现代教育强化了学校的社会联系 ,从而使得学生必须融入现代社会体系 ,才能找到“体面的出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晓南  
在现代社会中,舞蹈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发挥其养生、健美、娱乐、交际等多重功能。如何弘扬优秀的舞蹈文化,创造和发展优秀的广场舞蹈、剧场舞蹈和电视舞蹈,不断增进舞蹈家的精品意识,并引导、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是舞蹈家应努力创造的新的目标和责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迎生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给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离婚问题日益突出,离婚率趋向上升。究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社会由家庭所承担的各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如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性生活功能、生育功能、抚育功能、情感功能、娱乐功能、赡养功能等,在现代社会逐渐外移、淡化或社会化,夫妇共同的责任与义务随之削弱,从而导致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传统纽带愈益松弛乃至消失。 第二,现代社会成员社会流动性强,人们活动的空间大大拓宽,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强;但同时也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1)现代社会不同地区、职业乃至不同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的增加,使人们接触面扩大,在婚姻家庭关系上重新选择的可能性增多;现代社会阶层体系日益开放,人们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上升,这种变化同时伴随着个人身份、地位、声望的升降,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难以维系而要作出相应的调整。(2)由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树安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 ,保护农民的利益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二元”结构的矛盾。“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工业化迅速而城市化滞后。“二元”矛盾不是趋向于缓解 ,而是趋向于加剧。这说明“三农”问题将更趋严重 ,不能靠局部性 ,临时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只有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促进城市的生产因素向农村流动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快城市化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才是根本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珏  王金柱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财产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贵生  司晓玲  
鉴于我国支付基础设施、人口特征、居民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现金仍然是居民的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近年来,随着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现金消失论甚嚣尘上。银行卡、票据、第三方支付的广泛应用,的确打破了长期以来现金在日常消费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主导的移动支付已渗透到公众日常消费、理财、小额信贷等众多领域,这些现象不时发生,很容易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