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3)
- 2023(7125)
- 2022(5777)
- 2021(5330)
- 2020(4443)
- 2019(9593)
- 2018(9381)
- 2017(17950)
- 2016(9968)
- 2015(10873)
- 2014(10687)
- 2013(10320)
- 2012(9360)
- 2011(8290)
- 2010(8260)
- 2009(7698)
- 2008(7876)
- 2007(7139)
- 2006(6510)
- 2005(5720)
- 学科
- 济(38356)
- 经济(38194)
- 业(29486)
- 管理(29353)
- 企(23720)
- 企业(23720)
- 方法(16533)
- 农(14560)
- 数学(12667)
- 数学方法(12498)
- 中国(12489)
- 财(12096)
- 业经(11409)
- 农业(9656)
- 制(8783)
- 学(8723)
- 贸(8570)
- 贸易(8568)
- 易(8326)
- 理论(7449)
- 和(7271)
- 务(7191)
- 财务(7173)
- 财务管理(7155)
- 地方(6970)
- 企业财务(6787)
- 银(6456)
- 银行(6425)
- 技术(6079)
- 行(6016)
- 机构
- 学院(142093)
- 大学(142055)
- 济(57689)
- 经济(56559)
- 管理(53293)
- 研究(49223)
- 理学(46123)
- 理学院(45582)
- 管理学(44771)
- 管理学院(44525)
- 中国(37228)
- 科学(31484)
- 农(30955)
- 京(29536)
- 财(27552)
- 所(25935)
- 业大(24789)
- 农业(24340)
- 研究所(23445)
- 中心(22448)
- 财经(21726)
- 江(21626)
- 经(19654)
- 北京(18555)
- 范(18474)
- 师范(18207)
- 经济学(17433)
- 院(16972)
- 州(16877)
- 省(16693)
- 基金
- 项目(95699)
- 科学(75053)
- 基金(70048)
- 研究(66155)
- 家(63024)
- 国家(62431)
- 科学基金(52643)
- 社会(45409)
- 社会科(41820)
- 社会科学(41801)
- 省(37534)
- 基金项目(37507)
- 自然(34458)
- 自然科(33694)
- 自然科学(33682)
- 自然科学基金(33120)
- 划(31995)
- 教育(30052)
- 资助(27269)
- 编号(25633)
- 重点(21694)
- 部(20837)
- 成果(20316)
- 发(20108)
- 创(20007)
- 科研(18740)
- 创新(18631)
- 国家社会(18414)
- 计划(18329)
- 业(17928)
共检索到212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迎生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给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离婚问题日益突出,离婚率趋向上升。究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社会由家庭所承担的各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如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性生活功能、生育功能、抚育功能、情感功能、娱乐功能、赡养功能等,在现代社会逐渐外移、淡化或社会化,夫妇共同的责任与义务随之削弱,从而导致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传统纽带愈益松弛乃至消失。 第二,现代社会成员社会流动性强,人们活动的空间大大拓宽,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强;但同时也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1)现代社会不同地区、职业乃至不同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的增加,使人们接触面扩大,在婚姻家庭关系上重新选择的可能性增多;现代社会阶层体系日益开放,人们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上升,这种变化同时伴随着个人身份、地位、声望的升降,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难以维系而要作出相应的调整。(2)由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通过分析知识谱系 ,可以发现 ,现代教育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化力量 ,也就是塑造“理性化的身体”,规范世俗日常生活 ,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现代社会的整合与繁荣。现代教育的这种追求在扬弃古典教育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教育的现代性问题 ,即知识教化权力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冲突。围绕这一冲突 ,后期现代教育强化了学校的社会联系 ,从而使得学生必须融入现代社会体系 ,才能找到“体面的出路”
关键词:
现代社会 知识权力 教育冲突 反叛学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晓南
在现代社会中,舞蹈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发挥其养生、健美、娱乐、交际等多重功能。如何弘扬优秀的舞蹈文化,创造和发展优秀的广场舞蹈、剧场舞蹈和电视舞蹈,不断增进舞蹈家的精品意识,并引导、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是舞蹈家应努力创造的新的目标和责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康之
在工业社会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行动目标与目的间呈现出辩证关系。总的说来,目标是目的的具象化。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多个目标来加以体现,而多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逼近了目的。目的是包含在目标之中的,也存在于朝着目标行动的过程中,而行动目标必须在合乎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意义上具有合理性。组织是行动者,一切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都是通过以组织形式出现的行动而实现的。工业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官僚制组织,而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适切的行动者是合作制组织。官僚制组织总是基于目标开展行动,除了组织的领导者,几乎没有人关注组织的目的。合作制组织不同,行动基本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它无法确立目标,但它始终贯彻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目的,直接地基于目的而承担任务和开展行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秋
劳动的构成要素是进入劳动过程中的一切使劳动之所以成为某种具体劳动的各种条件或因素。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科技水平不同,各种要素在劳动中的作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劳动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也不一样。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条件下,劳动的构成要素有了新的内容并突出了乘数要素的作用。研究劳动的乘数要素的作用对于鼓励创新劳动和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劳动 劳动要素 乘数要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伟 吴学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在丰富我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也对我国本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机遇,高度重视民族音乐在整个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积极挖掘民族音乐的内在价值,将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文章先介绍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特点,然后对民族音乐经济价值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究,探讨了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价值具体体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徐丹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塔皮奥·瓦瑞斯 冯典翻
全球化与数字化对教育和学习生活、职场生活以及管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的议题日益重要,人们生活在多元认同的媒体环境中,同时也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排除的危险。随着知识社会的出现,要促进不同领域的职场生活中信息通讯技术的作用。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不断提升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技术水平,在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指引下,使学习者学会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养成媒介素养。全球大学系统是为促进全球和平,使人们有权使用跨国和跨文化边界的教育资源而创设的卫星/无线远程交流框架和教育课程系统。
关键词:
知识社会 媒介素养 全球大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秀英 兰纪平
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症结不是在于基尼系数所表达的分配结果不均,而是在于机会不平等的过程中产生的分配不公。能否处理好不同范畴的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因滥用公共权力引起的社会分配不公,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社会需要通过改革有效调整已经形成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使之能够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演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效率与公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军 李蜀庆
由于工业化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但是由于压缩型工业化国家进行工业化的背景和条件不同,环境问题表现出与传统工业国家不同的形态,存在着多样性和复合性,因此,在应用循环经济理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时应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压缩型特征,各国应根据基本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循环道路。
关键词:
压缩型工业化 循环经济 环境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慜超 李侠
垃圾科学的出现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新颖的文化现象,对垃圾科学概念的梳理,能够使我们有效区分形态各异的垃圾科学现象。垃圾科学的产生与科学解释过度有关,而科学解释权是一种隐蔽的文化资本,它在市场中存在着一种交易关系,垃圾科学现象的实质就是科学解释权在交易中的一种扭曲表现。
关键词:
垃圾科学 史蒂文·米洛伊 科学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树安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 ,保护农民的利益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二元”结构的矛盾。“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工业化迅速而城市化滞后。“二元”矛盾不是趋向于缓解 ,而是趋向于加剧。这说明“三农”问题将更趋严重 ,不能靠局部性 ,临时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只有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促进城市的生产因素向农村流动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快城市化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才是根本途径。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三农 解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班涛 殷晶晶
在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市场社会转变的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经历变迁,各阶层组成部分以及所占比重相应发生了变化,农村边缘阶层为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下层位置的群体,对于解析社会结构性质与现实社会问题至关重要。传统时期农村社会地位的划分主要以道德与伦理为标准,边缘阶层为在家庭与社区层面未能达到公共道德规范要求的群体,他们对主流规范有着一定的认同以及存有为共同体再接纳的空间,因此对社会秩序稳定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在经济社会快速分化的转型期,村庄社会地位的划分主要以经济收入与财富多寡为标准,"新边缘阶层"主要为缺乏市场能力与家庭劳动力数量少的低收入阶层,他们之所以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底层在于既无法将仪式事务办得体面又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中被动的向内收缩。"新边缘阶层"日益被主流结构强制甩出,从而积攒起负向情绪,增加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冲击的风险。为防止社会结构愈益紧张,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