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2)
2023(4045)
2022(3067)
2021(3258)
2020(2503)
2019(5595)
2018(5842)
2017(9105)
2016(6086)
2015(6971)
2014(7176)
2013(6214)
2012(5702)
2011(5409)
2010(5709)
2009(4785)
2008(4670)
2007(4526)
2006(4283)
2005(3715)
作者
(13875)
(11412)
(11346)
(10952)
(7321)
(5462)
(5454)
(4642)
(4377)
(4229)
(3924)
(3785)
(3732)
(3655)
(3617)
(3572)
(3436)
(3435)
(3372)
(3285)
(3233)
(2885)
(2847)
(2767)
(2649)
(2586)
(2534)
(2531)
(2417)
(2327)
学科
教育(19128)
(14829)
经济(14696)
管理(12410)
中国(12133)
(10598)
理论(10444)
(10320)
企业(10320)
(6795)
方法(6639)
业经(6129)
教学(6043)
(5944)
(5906)
技术(5200)
(4385)
发展(4156)
(4034)
研究(4030)
(3934)
社会(3818)
经济理论(3796)
企业经济(3720)
农业(3658)
(3602)
政治(3562)
(3516)
思想(3489)
高等(3250)
机构
大学(80677)
学院(75196)
研究(29070)
教育(27638)
管理(23839)
(22265)
师范(22209)
(21361)
经济(20575)
理学(20237)
理学院(19892)
管理学(19426)
管理学院(19241)
(18816)
师范大学(18531)
科学(16077)
中国(14026)
(13690)
(13208)
北京(12621)
职业(12478)
研究所(12346)
技术(11906)
中心(11742)
(10919)
教育学(10798)
(10108)
(9951)
职业技术(8487)
财经(8438)
基金
项目(45985)
研究(43443)
科学(38764)
基金(30224)
教育(28857)
社会(27140)
(24567)
社会科(24190)
社会科学(24180)
国家(24162)
编号(21596)
成果(21310)
科学基金(20743)
(18975)
(18028)
课题(17502)
(15364)
基金项目(15119)
项目编号(13536)
规划(13304)
(12255)
教育部(11645)
(11619)
重点(11601)
研究成果(11532)
(11474)
(11162)
资助(10919)
(10688)
自然(10307)
期刊
教育(47419)
研究(34575)
中国(26756)
(26031)
经济(26031)
职业(11413)
技术(10749)
学报(8993)
科学(8817)
管理(8655)
大学(8453)
(8378)
(7600)
技术教育(7429)
职业技术(7429)
职业技术教育(7429)
图书(6343)
(6158)
论坛(6158)
学学(5938)
高等(5661)
农业(5408)
高等教育(5034)
(4973)
成人(4943)
成人教育(4943)
财经(4659)
书馆(4313)
图书馆(4313)
情报(4172)
共检索到127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通过分析知识谱系 ,可以发现 ,现代教育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化力量 ,也就是塑造“理性化的身体”,规范世俗日常生活 ,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现代社会的整合与繁荣。现代教育的这种追求在扬弃古典教育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教育的现代性问题 ,即知识教化权力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冲突。围绕这一冲突 ,后期现代教育强化了学校的社会联系 ,从而使得学生必须融入现代社会体系 ,才能找到“体面的出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迪·哈格里夫斯  熊建辉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曾经指出,西方的知识分子正经历着从"立法者"(Iegislators)到"阐释者"(interpreters)的转变。作为"立法者",知识分子的角色是为社会立法,仲裁社会的终极价值观,"立法者"的知识分子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而所谓"阐释者",是指知识分子面对后现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失去了价值理性守护者和仲裁人的作用和自信,而只能在沟通和理解中充当社会价值的调解人。于是,当今社会的很多学者都对价值判断避而不谈,而追求某种实效性。这在教育领域中也屡见不鲜。然而,在这样一个价值理性日渐黯淡的时代,《知识社会中的教学》一书的作者安迪·哈格里夫斯(Andy H...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塔皮奥·瓦瑞斯  冯典翻  
全球化与数字化对教育和学习生活、职场生活以及管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的议题日益重要,人们生活在多元认同的媒体环境中,同时也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排除的危险。随着知识社会的出现,要促进不同领域的职场生活中信息通讯技术的作用。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不断提升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技术水平,在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指引下,使学习者学会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养成媒介素养。全球大学系统是为促进全球和平,使人们有权使用跨国和跨文化边界的教育资源而创设的卫星/无线远程交流框架和教育课程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立军  陆步诗  
随着知识社会发展趋势在我国日趋明朗,知识社会的特征也日趋清晰,它向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整合各种学习理论,建构新的工程观、学习观和学习环境观,充分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建构适合高等工程教育的整合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物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提出一个由活动支持子系统、目标—任务支持子系统、学习策略支持子系统、环境支持子系统和学习评价支持子系统构成的高等工程专业学习支持系统。高等工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拓宽了工程学习的时空观,强化了学习支持服务和指导,整合了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优化了高等工程教育系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晓南  
在现代社会中,舞蹈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发挥其养生、健美、娱乐、交际等多重功能。如何弘扬优秀的舞蹈文化,创造和发展优秀的广场舞蹈、剧场舞蹈和电视舞蹈,不断增进舞蹈家的精品意识,并引导、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是舞蹈家应努力创造的新的目标和责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迎生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给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离婚问题日益突出,离婚率趋向上升。究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社会由家庭所承担的各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如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性生活功能、生育功能、抚育功能、情感功能、娱乐功能、赡养功能等,在现代社会逐渐外移、淡化或社会化,夫妇共同的责任与义务随之削弱,从而导致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传统纽带愈益松弛乃至消失。 第二,现代社会成员社会流动性强,人们活动的空间大大拓宽,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强;但同时也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1)现代社会不同地区、职业乃至不同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的增加,使人们接触面扩大,在婚姻家庭关系上重新选择的可能性增多;现代社会阶层体系日益开放,人们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上升,这种变化同时伴随着个人身份、地位、声望的升降,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难以维系而要作出相应的调整。(2)由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章乐  
教育与生存的关系曾经历了从融于一体到绝对排斥的演变,而今的教育又过度热衷于生存。无论是排斥生存还是热衷生存,其实质都是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待教育与生存的关系。现代人需要克服这种二元对立,重建一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能帮助人们获得赖以生存的职业,也能引导人们学会过闲暇的生活。一方面,我们需要确认自由教育具有谋生的意义,因为它为现代人的谋生提供了基本的素质条件。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确认谋生的教育也蕴含自由的成分:如果现代人赖以生存的职业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如果其职业包含着复杂的理智成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职业的内涵,那么谋生的教育就可以蕴含自由的成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远飞  
高等教育合法性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对应着两种内在价值:知识和实用。现代大学在走出象牙塔之后,已步入市场社会,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制度、道德体系乃至价值观念,对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其失去应有之平衡。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诸多社会危机尤其是环境危机和文明冲突的时代,至善论高等教育哲学亟需彰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俊  
个体化社会是指某种具体的个体化进程正在其中发生着的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是个体社会化,包括个体个性化与个体共性化两个方面。我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无论对个体的个性化还是共性化都呈现出一种"双刃剑"式的影响,同时也使个性化逐渐取代共性化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导成分。面对个体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把培养的重心从培养共性转移到培养个性上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则要在"走向个人"的同时"回归集体",实现教育手段的社会化。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社会性发展的"个性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微微  赵明玉  饶从满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对于国家认同和归属的情感显得有些复杂。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整合功能,以强化公民的情感联结;现代民主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与它们的新角色相一致的社会团结和凝聚的新途径和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托尼·贝兹  李亚婉  刘莉  
托尼·贝兹先生在本文中充分展示了网络社会中教育多媒体的优势所在;深刻分析了未来世界对人才培 养的要求;设计了新型的电子化教育机构的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欢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人类文化领域的主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在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人文教育产生了一些冲突与弊端。深刻分析造成这些弊端与冲突的根源,促进科学教育技术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对实现我国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茗  
本文分析、论述了现代信息环境下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冲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康宁  
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 ,“准入性知识” ,“开放性知识” ,“速变性知识”。与之相应 ,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的学习将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功利性”特征、“个体性”特征及“全程性”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继安  
知识社会确立了高素质劳动者对知识的主体地位,反映了高职生具有职业特点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客观必然性。知识观的转型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高职生学习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的全新内涵。知识社会的视野实现了高职生发展知识、能力素质这种学习内涵的有机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