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2)
- 2023(12531)
- 2022(10411)
- 2021(9427)
- 2020(7798)
- 2019(18177)
- 2018(17749)
- 2017(34340)
- 2016(18823)
- 2015(21375)
- 2014(21773)
- 2013(21757)
- 2012(20311)
- 2011(18480)
- 2010(18905)
- 2009(17435)
- 2008(17429)
- 2007(15936)
- 2006(14105)
- 2005(13034)
- 学科
- 济(91925)
- 经济(91842)
- 管理(49798)
- 业(48480)
- 企(36684)
- 企业(36684)
- 方法(35259)
- 数学(31145)
- 数学方法(30898)
- 中国(30316)
- 地方(26766)
- 农(25893)
- 业经(20195)
- 财(19469)
- 学(17551)
- 农业(17360)
- 贸(16096)
- 贸易(16085)
- 制(15947)
- 易(15444)
- 地方经济(14264)
- 银(14204)
- 银行(14171)
- 融(14137)
- 金融(14135)
- 环境(14081)
- 发(13867)
- 行(13689)
- 和(12617)
- 理论(11660)
- 机构
- 学院(279805)
- 大学(276835)
- 济(118896)
- 经济(116269)
- 管理(102055)
- 研究(101525)
- 理学(86744)
- 理学院(85572)
- 管理学(84147)
- 管理学院(83600)
- 中国(75304)
- 科学(62803)
- 京(60633)
- 财(53184)
- 所(52500)
- 农(49907)
- 研究所(47544)
- 中心(45696)
- 江(43883)
- 财经(41950)
- 业大(41213)
- 范(39491)
- 师范(39099)
- 农业(39068)
- 北京(38757)
- 经(37927)
- 经济学(37262)
- 院(36649)
- 州(35209)
- 经济学院(33730)
- 基金
- 项目(180996)
- 科学(142255)
- 研究(131368)
- 基金(129560)
- 家(112921)
- 国家(111959)
- 科学基金(95339)
- 社会(84228)
- 社会科(79999)
- 社会科学(79974)
- 省(72249)
- 基金项目(69029)
- 划(60761)
- 自然(60302)
- 教育(59716)
- 自然科(58874)
- 自然科学(58857)
- 自然科学基金(57752)
- 编号(52600)
- 资助(52522)
- 发(45219)
- 成果(42364)
- 重点(41407)
- 部(39563)
- 课题(37998)
- 创(36960)
- 发展(36426)
- 展(35837)
- 创新(34730)
- 国家社会(34676)
共检索到427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尹叶青
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供应链管理入手,探究现代物流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物流网络式系统内部各个节点根据自身功能,促进物流供应链稳定运行,不断改变城市运输和用地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进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现代物流 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军
现代物流作为具有服务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可以显著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保障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
现代物流 空间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谷艳博 宗会明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生产网络进一步深化,物流业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物流业发展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在理论层面上,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加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同时为城市扩张提供动力,使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空间上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化,缩小城市内部区域差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具体探讨江北区物流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非 李沛
以现代物流视角研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与城市内部空间,在对相关的城市地理学、空间经济学、交通地理学及物流管理学等领域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现代物流放松了原有城市空间理论"到最近处购买"的前提假设,由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构成的传统销售渠道已被改变。作者认为应从基于现代物流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研究、基于物流园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批发市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三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
物流 城市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鲍家声
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可以发现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长沙提供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占录
不同规模的城市其用地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中国660余个不同规模城市的用地效率分析,在总结和分析了传统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用地效率分析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极是大型化,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人口100万—400万);另一极是小型化,保持或发展成为小型城市(人口10万左右)。城市的大型化,并不是意味着越大越好,当发展成巨大城市后,研究显示城市用地开始出现低效蔓延,各项指标都处于劣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可以为中国实施"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众多小城市为补充的区域城市体系非均衡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 用地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婉娟
建设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是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文以我国26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技术创新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技术创新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都呈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城市技术创新将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仪 余文忠
介绍了物流节点及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特征的概念,并对柳州市5个行政区域的物流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城市现代物流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婷 许文龙
本文以成都市为实证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在理论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环城市乡村旅游带近年的变化,阐述了变化原因,并提出了将来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就这些趋势提出了开发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带 空间结构 发展策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玉光
为深入研究物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首先对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市场供需调节、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作用与贡献,并运用投入产出法对自2002-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劲的推动力和推动效应。
关键词:
物流业 国民经济 推动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丹 朱凤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速,对于物流产业效率的要求随之提高。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是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通过流通产业促进市场结构优化的核心要素。本文选取2006-2017年26个相关政策并进行文本分析,采用python工具绩效朴素贝叶斯分析相关文件对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判断当前阶段所采用的政策效能是否具备合理性与有效性,并从政策客体视角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方向,提出我国物流行业优化路径。
关键词:
物流产业 政策效应 文本分析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晓虹
福厦城市群是位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较为发达的城市集聚体。包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莆田五个省辖市,石狮、宁德、福安三个县级市及四十一个县。面积5.361万km~2,总人口2121.29万。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低谷地带。改革开放以来,本区因临近台湾而成为大陆对外经济发展的前沿和窗口,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之快令人瞩目。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95.60亿元,占福建省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唐捷
"工业化后"的城市,与过去两个世纪工业城市的差异足以使其用全新的内涵来解读,其表征着一系列新兴城市功能和形态。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在若干方面是工业城市的延续,在演化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功能和形态。经营性城市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特征;多中心网络化成为其存在的主要形态;其空间结构也表现出扩散的特征即地理空间的蔓延和经济空间的重构。对先行国家工业化后大都市区发展的经验性总结,于我国率先完成工业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