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9)
- 2023(8392)
- 2022(6344)
- 2021(5779)
- 2020(4492)
- 2019(9953)
- 2018(9847)
- 2017(17542)
- 2016(9675)
- 2015(11034)
- 2014(10978)
- 2013(10404)
- 2012(9677)
- 2011(8739)
- 2010(8808)
- 2009(8100)
- 2008(7703)
- 2007(7303)
- 2006(6505)
- 2005(5926)
- 学科
- 济(33723)
- 经济(33665)
- 管理(25700)
- 业(22451)
- 企(17385)
- 企业(17385)
- 农(13094)
- 中国(12354)
- 学(11115)
- 业经(10111)
- 方法(9974)
- 制(9922)
- 财(8725)
- 农业(8657)
- 体(8453)
- 地方(8213)
- 理论(7766)
- 数学(7716)
- 数学方法(7565)
- 教育(6886)
- 银(6846)
- 银行(6805)
- 融(6703)
- 金融(6696)
- 行(6619)
- 和(5888)
- 体制(5691)
- 发(5613)
- 贸(5440)
- 贸易(5432)
- 机构
- 学院(137679)
- 大学(135217)
- 研究(54455)
- 济(47540)
- 经济(46223)
- 管理(43799)
- 中国(40238)
- 科学(37136)
- 理学(36585)
- 理学院(36022)
- 管理学(35080)
- 管理学院(34852)
- 农(33006)
- 京(31096)
- 所(29673)
- 研究所(27164)
- 农业(26351)
- 业大(25023)
- 中心(23805)
- 财(23767)
- 江(23376)
- 院(20657)
- 技术(19915)
- 省(19876)
- 北京(19684)
- 范(19509)
- 师范(19126)
- 州(18212)
- 财经(17482)
- 科学院(16514)
- 基金
- 项目(93055)
- 科学(71008)
- 研究(66035)
- 基金(63439)
- 家(58657)
- 国家(58090)
- 科学基金(46887)
- 社会(39030)
- 省(38822)
- 社会科(36534)
- 社会科学(36522)
- 划(33155)
- 基金项目(32335)
- 自然(30873)
- 教育(30759)
- 自然科(30106)
- 自然科学(30089)
- 自然科学基金(29514)
- 编号(27401)
- 资助(25427)
- 成果(22988)
- 重点(22246)
- 课题(21503)
- 发(21395)
- 创(19657)
- 计划(19143)
- 部(18898)
- 创新(18313)
- 科研(17696)
- 科技(17641)
共检索到22204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张景森
构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上的现代流通体系,是一个以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由不同的业态、品类、节点、链条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式、流通组织、流通载体、流通技术等连接起来的系统,它集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融合性本质特征于一体,不仅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引导现代生产发展,以"提低、扩中、限高"的方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现代消费,引领城乡、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以数字化赋能流通过程、流通组织、流通产业、流通环境,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现实困境 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瑞娟
构建共富型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乡村产业的农业基础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乡村产业形态多样化持续推进。在共富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中出现了乡村产业联合体型、多业态联结型、单一产品复合型、生态科技赋能型等产业发展模式,其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多样化、共富型特点明显。针对构建共富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中存在的体系建设不完善、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业生产要素活力不强、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共富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包括要因地制宜分区域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有效融合,深化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构建差异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等。
关键词:
共富型 乡村产业 利益联结 分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利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正向推动共同富裕发展,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间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及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新基建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即伴随数字新基建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颖鹿 宋凤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并提出加大税收对分配的调节力度。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税收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与发展差距以及均衡分配格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回顾我国共同富裕的探索历程,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其改革实践与共同富裕目标一脉相承,相互促进。通过剖析税制改革同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内在机理,明确税制改革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着力点,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税制改革路径,为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税收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 胡刚
教育正义具备理想和实践两个维度,理想维度的教育正义是一种实现公平的正义,实践维度的教育正义是通过制度变革来进行教育补偿、消除看得见的不正义及提升消除不正义的能力,体现了制度变革与行动能力提升的一致性。基于教育正义,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职业教育可以发挥其促进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弱势群体创富能力提升及弱势群体价值理念及精神面貌重塑等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在助力共同富裕实践中,应按照教育正义的要求,构建职业教育全民化、普惠化、终身化、多样化、技能化、公共产品化等理念,从行业办学、纵横融通体系、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入学模式、县域职教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洋 王雪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辟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但在现实运行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困境,应探索和推广多种稳健经营模式、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队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政策体系。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共同富裕 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彦霏
资源型地区当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拉大的新特点,是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亟须关注的重要区域。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阐释,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先富带后富”到“全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探索。资源型地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涉及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和丰富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程意义重大。因此,需要聚焦目标,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全方位着手,推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统筹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改革开放前追求“同步富裕”,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效率优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后“重新审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核心要义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发展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采取“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要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二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三是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五是针对重点目标人群实施“精准扩中”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梦怡
为了研究国家审计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本文首先对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随后,从共同富裕的内容、国家审计监督共同富裕的方向以及国家审计防范共同富裕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出发,探讨了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机理。继而根据内涵与机理,提出实施共同富裕政策跟踪审计、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加强审计机关问责力度、使用研究型审计思维模式、提供专门的共同富裕项目结果公告等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实现国家审计助推共同富裕的目的。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共同富裕 机理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地 贺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也跨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定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提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实现路径 经济运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孟娜 叶天希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巩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汲取中华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的"三轮"驱动,发挥"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仁慈之手""三手"作用,有机结合"自然选择""制度安排""道德力量",使"竞争""制度""信任"三力并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辅之以奉献分享"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明晰产权但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尊重企业家和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体系,破除平均主义观念,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 平均主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