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0)
2023(9229)
2022(7469)
2021(6845)
2020(5644)
2019(12263)
2018(11977)
2017(22884)
2016(11791)
2015(12608)
2014(11953)
2013(11460)
2012(10538)
2011(9379)
2010(9333)
2009(8441)
2008(8438)
2007(7627)
2006(6431)
2005(5641)
作者
(31880)
(26890)
(26424)
(25304)
(17120)
(12877)
(11881)
(10165)
(9995)
(9551)
(9091)
(8917)
(8696)
(8354)
(8298)
(8214)
(7882)
(7794)
(7736)
(7459)
(6579)
(6552)
(6324)
(6176)
(5968)
(5929)
(5846)
(5785)
(5355)
(5299)
学科
(50670)
经济(50634)
(39370)
管理(37055)
(33426)
企业(33426)
方法(18647)
技术(16865)
数学(15462)
数学方法(15309)
业经(14246)
中国(14180)
地方(13741)
(13705)
技术管理(12000)
产业(11276)
(10506)
(9494)
(9244)
农业(9217)
理论(8169)
(8019)
银行(8008)
地方经济(7938)
(7798)
金融(7797)
(7740)
(7572)
贸易(7565)
(7168)
机构
学院(162256)
大学(158774)
(69258)
经济(67962)
管理(63912)
理学(55729)
理学院(55078)
研究(54457)
管理学(54267)
管理学院(53939)
中国(39421)
科学(32969)
(32563)
(30326)
(26042)
(24569)
财经(24423)
中心(24306)
(24066)
研究所(23741)
业大(22588)
(22156)
经济学(21512)
(21004)
师范(20805)
(20330)
北京(19995)
(19809)
经济学院(19356)
农业(18734)
基金
项目(114064)
科学(93148)
基金(83807)
研究(83679)
(73083)
国家(72522)
科学基金(64008)
社会(56404)
社会科(53866)
社会科学(53855)
(47223)
基金项目(45116)
自然(40356)
自然科(39556)
自然科学(39547)
自然科学基金(38897)
(38508)
教育(37491)
资助(31508)
编号(31450)
(30540)
创新(27556)
(26388)
重点(25796)
(24151)
国家社会(23868)
成果(23799)
课题(23065)
(21990)
(21775)
期刊
(77129)
经济(77129)
研究(49185)
中国(34453)
管理(26975)
科学(23389)
学报(22758)
(22403)
(22325)
教育(18060)
大学(17650)
学学(16733)
农业(15545)
技术(15038)
业经(14974)
经济研究(14057)
(13533)
金融(13533)
财经(11944)
科技(10982)
(10527)
商业(9871)
问题(9789)
技术经济(9375)
(9155)
现代(8221)
(8103)
(7319)
论坛(7319)
(7102)
共检索到237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鲁朝云  
现阶段我国各省份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探讨各省份现代流通产业增长的空间依赖与异质性协同问题,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各省份之间流通产业互动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空间经济视角,选取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现代流通产业空间依赖与异质性关系。研究发现:现代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空间滞后系数显著,表明某一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已受到周边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印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与异质性。最后,为有效协调二者关系,提出区域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安刚  张林  
在全球产业空间整合进程中,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是一个新的挑战。基于知识异质性视角构建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多样而异质的知识是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共同知识基础与知识相对优势强化了这一条件;知识价值的空间非均衡是跨空间协同创新的基本动力,由知识缺口带来的潜在知识收益推动跨空间知识协同。基于系统论构建"制度协同-要素协同-结构协同-功能协同"的IFSF协同创新系统路径,提出非知识要素协同、知识资产协同、知识结构协同以及功能优化协同的具体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源  陆可晶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区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偏微分方法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并对我国区域流通产业的空间依赖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和政府参与对本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度和政府参与能够推动周边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基础交通对周边区域流通产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晋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在分析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只存在于全国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应从构建区域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开放化流通产业服务环境、完善跨区域交通体系等方面,渐次推进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利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基于我国2000-2018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消费水平和技术创新对流通业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水平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消费水平与科技创新均对提升流通业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消费水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消费水平与科技创新对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来看,消费水平与技术创新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消费的直接带动效应表现为西部最强、东部次之、中部最弱;技术创新的直接带动效应表现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消费水平与技术创新的溢出带动效应只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消费与技术对流通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促进流通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力  刘宇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流通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各区域禀赋条件差异诱发地区经济出现分化情况,流通产业集聚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投射。就此,本文着重考虑区域空间异质性原则,基于行政规模异质性、人口规模异质性以及地理区位异质性,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深入探讨流通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级行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效应,其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向效应最显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城市由于人口增加成本约束,很难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形成抑制性,但中部地区城市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减并中和了本区域的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芬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流通产业融入了信息化技术,其发展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功能化转变。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除了受到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周边地区对其所产生的渗透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流通产业所产生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此,研究区域流通产业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强度,不仅能加深对流通产业互动关系的深层次了解,还能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大明  原毅军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金涛  周纯  许晓静  
本文基于双元创新理论,构建了“数字技术-供应链协同创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534家农产品流通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数字网络技术水平对供应链协同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产生正向影响,且结果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数字组件水平对供应链协同创新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供应链协同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都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技术能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渐进式创新在二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本次研究从理论层面丰富了供应链协同创新在数字技术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也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汉杰  唐卫宁  彭定洪  王华  周建华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事关我国前沿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针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具有成本高、风险高、环境正外部性等基本特征,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有限理性及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的异质性,使双方在创新合作过程中均存在博弈行为。引入政府补贴、资源拥有量、碳价和资源交互系数等关键参数,构建企业资源禀赋异质下的产业共性技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并采用演化相位图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各参数对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得到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系统的演化特征及变化规律,提出促进资源禀赋异质企业协同创新的建议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王春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产业差异性,而无明显阶段差异性规律。据此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王春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淑梅  宋羽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一个国家流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而流通产业组织的创新是其重要的内容。它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我国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流通产业乃至国家整个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从流通产业组织的界定和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内涵为切入点,在以具体数据为依据的我国流通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流通产业组织的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靖华  常晓然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指导新时期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文章首先对相关政策赋值量化,然后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计算方法,从协同的角度探讨2001-2012年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内部协同情况(措施间、目标间、措施和目标间)。研究发现,受国务院行政改组、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行政措施与财政、金融、税收措施的协同度总体上升;财政、税收与金融措施间的两两协同度基本呈现相同的演化规律:前高后低,且总体在下降;除创新技术环境优化与流通主体培育的协同总体趋于下降以外,创新制度环境优化、创新市场环境优化、创新技术环境优化及流通主体培育四目标间的两两协同度总体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马辉  董美红  王素贞  黄梦娇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知识协同、资源协同、战略协同和创新绩效角度分析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力转化关系。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市场环境、强制性政策以及建筑设计标准化等方面提出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