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2)
- 2023(13876)
- 2022(10976)
- 2021(9912)
- 2020(8277)
- 2019(18046)
- 2018(17839)
- 2017(33756)
- 2016(18429)
- 2015(20500)
- 2014(20492)
- 2013(19882)
- 2012(18328)
- 2011(16158)
- 2010(16502)
- 2009(15998)
- 2008(16285)
- 2007(15336)
- 2006(13845)
- 2005(12921)
- 学科
- 业(83606)
- 企(76384)
- 企业(76384)
- 济(75879)
- 经济(75742)
- 管理(74028)
- 业经(29221)
- 财(29081)
- 方法(28917)
- 农(27564)
- 制(21858)
- 务(21008)
- 财务(20979)
- 财务管理(20946)
- 中国(20505)
- 数学(20275)
- 数学方法(19982)
- 企业财务(19830)
- 农业(19323)
- 技术(17659)
- 体(16404)
- 理论(15700)
- 划(15249)
- 策(15198)
- 和(14704)
- 体制(14014)
- 学(13299)
- 贸(13109)
- 贸易(13098)
- 银(12845)
- 机构
- 学院(271369)
- 大学(265820)
- 济(110266)
- 经济(108010)
- 管理(103344)
- 研究(89227)
- 理学(87624)
- 理学院(86696)
- 管理学(85341)
- 管理学院(84834)
- 中国(71722)
- 财(56729)
- 京(56671)
- 科学(53299)
- 农(49328)
- 所(45577)
- 江(44640)
- 财经(43179)
- 中心(40552)
- 研究所(40462)
- 业大(39536)
- 经(38973)
- 农业(38766)
- 北京(35596)
- 州(34577)
- 经济学(33077)
- 院(32610)
- 范(32155)
- 师范(31734)
- 财经大学(31521)
- 基金
- 项目(170566)
- 科学(135344)
- 研究(126547)
- 基金(123432)
- 家(107067)
- 国家(106012)
- 科学基金(91890)
- 社会(81389)
- 社会科(76889)
- 社会科学(76866)
- 省(68750)
- 基金项目(64298)
- 自然(58641)
- 教育(57697)
- 自然科(57283)
- 自然科学(57262)
- 自然科学基金(56304)
- 划(56283)
- 编号(50634)
- 资助(49622)
- 成果(41671)
- 创(39012)
- 业(38827)
- 重点(38632)
- 部(37438)
- 发(37230)
- 制(37096)
- 课题(36117)
- 创新(35560)
- 国家社会(33290)
- 期刊
- 济(136848)
- 经济(136848)
- 研究(83393)
- 中国(60606)
- 财(49145)
- 农(48547)
- 管理(46415)
- 学报(42325)
- 科学(39683)
- 大学(33294)
- 农业(32878)
- 学学(31627)
- 教育(30081)
- 融(27500)
- 金融(27500)
- 业经(25263)
- 技术(25061)
- 财经(22701)
- 经济研究(21480)
- 经(19675)
- 业(18939)
- 问题(16897)
- 技术经济(14785)
- 版(14038)
- 现代(13900)
- 贸(13792)
- 财会(13768)
- 商业(13534)
- 世界(13290)
- 会计(12640)
共检索到427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乔 祝合良
现代流通业的高效运作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机理分析发现,现代流通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优化制造业分工、促使制造业降低成本与节能减耗、强化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提升制造业国际地位等效用。通过选取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针对区位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分别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对现代流通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加速现代制造业的流通化进程,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批发零售业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最后基于区位和行业特点,提出发展现代流通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石娜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体系下,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目前已经诱发出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迫在眉睫。流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价值链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流通技术投入,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 制造业 流通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石娜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体系下,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目前已经诱发出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迫在眉睫。流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价值链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流通技术投入,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 制造业 流通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之中,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服务性作用,能够实现我国制造业结构的改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可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商贸流通业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基于价值链参与度系数及位置系数,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及分工地位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全面剖析,最终提出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制造业价值链 转型升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仲伟 李先军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球制造业掀起新一轮竞争热潮,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给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的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聚焦于数量比例关系的"结构优化"向体现为产业技术和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提升"转变,从重视低成本大规模的"平面扩张"向强调差异性多元化的"立体递进"转变。为此,需要在要素基础、制造模式、产品生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创新,实现要素从引进到全球整合的转型,制造模式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和知识创造的转型,产品类型从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向一体化产品的转型,从"红海市场"向"蓝海市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在梳理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进行了考察。选择了物质资本存量等指标的估算办法,利用单位根与协整检验方法对各回归变量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基于索洛残差法估算了2000~2010年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计算了各要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高,而且在各要素中,劳动对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最低,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最高。文章还给出了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制造业 转型 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德国"工业4.0"是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物理平台将传统制造业中的设计、生产、运营等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科技的平台延伸、信息渠道和物料供应的拓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德国"工业4.0"的成功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加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宽传统制造业市场渠道和范围,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顺利升级与转型。
关键词:
工业4.0 制造业转型 升级路径 新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陈柳
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结构调整"推动发展的新阶段。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大规模新增投资的"增量"调整方式来推动制造业规模扩大,而对"存量"结构调整重视不够,导致制造业经济效益长期在低位徘徊。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增量调整"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必须实行以"存量调整"为主的"存量-增量"调整方式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据此,该文提出了制造业存量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和构筑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增量调整 存量调整 转型升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德升
制造业竞争力不强是近年来天津外贸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下降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陈旧、出口过于依赖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不强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制造业竞争力不强导致外贸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持续推动天津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新基建脉络,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数字化变革的机遇,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采取多种举措提升天津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聚焦痛点堵点,为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营造更好营商环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出口竞争力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莉
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来袭,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的智能化新业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带来的绿色发展新模式,高端技术力量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带来的被迫自主创新等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人才结构面临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重点领域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客观困境。为了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助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高职院校理应改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使制造业从业人员量质齐升;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市场化;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制造业人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良德
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推动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各商贸流通企业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使集群供应链网络不断升级和重构。对于制造业而言,一方面流通业的集聚使得城市的空间布局不断改变,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供应链内的竞争也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了制造产业的内外部重构。本文拟针对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集聚 制造业转型升级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良德
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推动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各商贸流通企业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使集群供应链网络不断升级和重构。对于制造业而言,一方面流通业的集聚使得城市的空间布局不断改变,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供应链内的竞争也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了制造产业的内外部重构。本文拟针对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集聚 制造业转型升级 影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璟 屈韬 陈勇姗 李佳蔚
基于2010—2018年佛山市27个制造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类检验佛山市服务要素集聚与技术异质性制造产业的业务关联及其影响效率,以探究服务业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过程中,服务专业化集聚对制造效率显著表现为价值创造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则显著表现为资本挤出效应;IT、商租服务通过成本效应直接推动制造效率提升;物流、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则需要通过产业关联这一中介路径对制造效率产生影响。当制造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时,应优先发展IT和商租服务集群,同时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吸收能力,打通物流、科技、金融服务与制造产业的业务关联,以服务带动制造增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莉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有必要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实现互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快速发展期。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趋于成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低速稳定期。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大气污染的环境规制,提高对水污染的环境规制水平更有利于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田潇潇
本文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思路的形成过程,评述了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政策取向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需要调整和拓展,主要思路是:以国内大市场为主要导向重构制造业产业链,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区域布局促进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循环水平。调整拓展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依据是:体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要求,反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特点,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带动制造业中高速增长。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制造业 转型升级 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