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4)
2023(16625)
2022(13529)
2021(12116)
2020(10403)
2019(23789)
2018(22993)
2017(44697)
2016(23963)
2015(26889)
2014(26802)
2013(26709)
2012(24490)
2011(22023)
2010(22480)
2009(21760)
2008(21326)
2007(19575)
2006(17297)
2005(16053)
作者
(69407)
(57983)
(57821)
(55213)
(37008)
(27793)
(26393)
(22366)
(21953)
(20653)
(19862)
(19431)
(18772)
(18389)
(18252)
(17973)
(17239)
(17136)
(16897)
(16573)
(14366)
(14314)
(14131)
(13291)
(13113)
(12980)
(12977)
(12878)
(11658)
(11524)
学科
(105848)
经济(105695)
(94335)
管理(84376)
(83285)
企业(83285)
方法(46793)
数学(37783)
数学方法(37455)
(36877)
(34141)
业经(32401)
中国(31309)
(28657)
金融(28653)
(27813)
(27133)
银行(27105)
(26143)
(24891)
财务(24849)
财务管理(24802)
农业(23601)
企业财务(23517)
(22315)
贸易(22299)
(21649)
地方(21388)
技术(19453)
(19175)
机构
学院(352159)
大学(348199)
(152446)
经济(149364)
管理(137454)
理学(117450)
理学院(116247)
管理学(114584)
管理学院(113936)
研究(113474)
中国(95011)
(76044)
(72337)
科学(65914)
(60146)
财经(59413)
(56884)
(55236)
中心(54357)
(53759)
研究所(50801)
业大(49588)
经济学(47860)
农业(47105)
北京(45237)
财经大学(43796)
经济学院(43565)
(43316)
(41495)
师范(41091)
基金
项目(225614)
科学(179584)
基金(166132)
研究(166099)
(142888)
国家(141638)
科学基金(123470)
社会(109048)
社会科(103649)
社会科学(103619)
(88911)
基金项目(88110)
自然(78000)
自然科(76244)
自然科学(76222)
教育(75355)
自然科学基金(74918)
(72964)
资助(67199)
编号(66075)
成果(53021)
(50568)
重点(50430)
(49833)
(48613)
(46248)
创新(45928)
国家社会(45867)
课题(45583)
(45146)
期刊
(173174)
经济(173174)
研究(106888)
中国(70007)
(63441)
(56540)
管理(54300)
学报(49578)
科学(47528)
(46371)
金融(46371)
大学(38670)
农业(37475)
学学(36787)
技术(31096)
财经(30436)
教育(29856)
业经(29781)
经济研究(27568)
(26153)
问题(23042)
(21998)
(19669)
技术经济(19668)
商业(17502)
财会(17458)
现代(17138)
理论(16612)
统计(16604)
世界(16593)
共检索到53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桑佳嘉  
推动产业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是提升我国产业绩效、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评估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水平的基础上,从空间角度检验了两业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两业深度融合的水平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两业融合发展能够提升本地产业发展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扩大贸易开放的同时能够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具有明显的经济和产业溢出效应,随着交通可达性的提升,两业融合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将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其中装备方队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武器装备的研发水平,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国制造再一次震惊世界。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矫萍  田仁秀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数字技术创新能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在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两业”深度融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和“两业”融合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对“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成立;(2)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两业”融合的基本路径,且能诱导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两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3)数字技术创新对“两业”融合的促进效应因区域和产业结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因而要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建设,提升“两业”融合的质量与效率;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激活“两业”融合的内生动力;实施区域发展差异化策略,扩大“两业”融合发展的规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幸  钟坚  王欢芳  
基于耦合度模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测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量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其产业融合,其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后直接效应为负,但总效应为正,进而反馈调节其相邻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鉴于此,应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合理引导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信息技术新优势,建立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兴   刘新琨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权法,测算了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耦合发展水平以及先进制造业升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耦合发展水平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总体上对先进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北部沿海地区升级效应相对更强,除南部沿海地区外的其他区域升级效应均显著;(2)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动态演进的过程,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且沿海区域的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普遍优于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3)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水平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体上由2009年的0.249提高到了2021年的0.503。为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政府应鼓励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深度互动融合,建立融合型产业新体系,完善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研究,增强产业融合技术发展新动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矫萍  田仁秀  李苏苏  
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立足于大湾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我国“十四五”规划所倡导的推动深度融合的战略导向,在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业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大湾区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相比于港澳两地和中心城市,对珠三角地区和外围城市的两业融合的影响更大;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引发质量变革是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主要路径,起着提升两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从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建立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的进程等方面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倩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地位、拓展现代流通服务增值空间的发力点。本文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效应等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效果,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与显著性高于中西部地区。第二,技术创新在数字贸易影响“两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中介效应,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以直接影响为主,以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为辅。第三,数字贸易对“两业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关联较强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地理相邻地区。文章提出落实以数字贸易发展为导向的经贸政策、促进内循环产业经济与数字贸易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中介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雁翔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oran’I指数法对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水平存在上升的过程,东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偏低。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本地经济效应,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提出要强化各行业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完善区域商贸流通环境,为产业融合的推进提供基础支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欢芳  彭琼  傅贻忙  刘奎兵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依据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遴选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系统内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水平呈缓慢增长趋势,达到初级协调阶段;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两业融合水平发展不平衡,呈“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产性服务业薪酬因素是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胁迫因素”,先进制造业规模因素和薪酬因素是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约束因素”。鉴于此,应打造两业融合载体,增强两业发展活力;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业融合区域联动;优化要素投入,发挥核心要素驱动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金秀  孙敬水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历程,从动力机制、传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并探讨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环境建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金秀  林晓炜  
深入探讨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问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从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内涵,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机理,以及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方法与监测预警等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继英  李琪  
当前长三角地区亟须通过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来调整产业布局,但目前关于两业融合的测算方法较为单一,也缺乏对区域两业融合时空演变的考察和空间异质性分析。为此,以2012—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其两业融合水平,并将经济环境、政府支持、市场开放、外商投资、区域创新及信息技术等确定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有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并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区域内和区域间有差异,经济环境、外商投资和区域创新对本市产业融合的驱动作用明显,信息技术应用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市产业融合发展;对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而言,政府支持是直接驱动因素,经济环境和区域创新发挥空间外溢效应;对现代服务业制造化而言,经济环境、外商投资和区域创新是直接驱动因素,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溢出效应驱动邻市现代服务业制造化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长三角地区的两业融合发展提出提升融合水平、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以及培育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玉梅   周一诺   孙小强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是数字经济下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将融合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创新、研发创新、生产与制造创新、传送与商业化创新、反馈与提升创新5个环节,分析各环节影响因素及全过程融合创新机理;从融合创新基础、融合创新环境、融合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基于空间异质测量30省(市、自治区)的融合创新水平及融合创新内部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省份的融合创新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各省份融合创新的耦合度高,协调度虽逐年提升但相对较低;各省份融合创新的失调大多表现为融合创新成果滞后型失调。文章认为应从加大融合创新基础投入、积极营造融合创新环境、加强融合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保障融合创新各环节协调推进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水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颖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依据2005—2018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和先进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考量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产业集聚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和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其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特征。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中高分位点显著,对其地位的“倒U”形影响在各分位点均显著,并且在高分位点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利用FDI的溢出效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维持适宜的资本深化态势以及有序推进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宽   史磊  
[目的]破解农业碳排放问题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途径。[方法]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空间影响关系。[结果](1)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2)基于投入要素视角,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间接实现“减碳效应”。(3)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农村产业融合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结论]充分肯定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作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