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76)
2023(2975)
2022(2208)
2021(2297)
2020(1815)
2019(3788)
2018(3885)
2017(6125)
2016(3991)
2015(5019)
2014(4983)
2013(4203)
2012(3821)
2011(3596)
2010(3658)
2009(3351)
2008(3334)
2007(3109)
2006(2760)
2005(2556)
作者
(10001)
(8236)
(8160)
(7929)
(5254)
(3883)
(3847)
(3207)
(3170)
(3154)
(2842)
(2768)
(2654)
(2607)
(2559)
(2531)
(2530)
(2523)
(2457)
(2281)
(2273)
(2041)
(1993)
(1975)
(1969)
(1913)
(1908)
(1796)
(1680)
(1662)
学科
(9097)
经济(9081)
教育(8939)
管理(6675)
(6369)
中国(6113)
(4917)
企业(4917)
思想(4861)
政治(4768)
理论(4412)
思想政治(4342)
政治教育(4342)
治教(4342)
德育(4321)
(4145)
(3832)
教学(3587)
业经(3013)
农业(2835)
方法(2611)
(2537)
研究(2290)
(2249)
地方(2123)
(2102)
工作(2030)
学校(1940)
(1889)
学法(1886)
机构
大学(54350)
学院(48693)
研究(18452)
(13528)
经济(12997)
(12402)
管理(12348)
科学(11737)
中国(11683)
(11664)
师范(11613)
教育(11060)
理学(10212)
理学院(9947)
管理学(9418)
师范大学(9391)
管理学院(9307)
(9237)
(8765)
研究所(8346)
北京(8300)
(7499)
(7478)
中心(7190)
(6905)
(6755)
业大(6538)
技术(6392)
农业(5741)
财经(5690)
基金
项目(29239)
研究(24440)
科学(22331)
基金(18259)
(15254)
国家(15049)
教育(14230)
社会(14104)
社会科(12996)
社会科学(12993)
科学基金(12230)
(12099)
成果(11222)
编号(11165)
(10648)
课题(9456)
基金项目(8920)
(8571)
大学(8408)
资助(7335)
重点(7092)
项目编号(6831)
自然(6799)
规划(6671)
(6656)
自然科(6615)
自然科学(6614)
(6521)
自然科学基金(6486)
研究成果(6085)
期刊
教育(22766)
研究(21176)
(18615)
经济(18615)
中国(16971)
学报(10177)
大学(9234)
(7601)
科学(7331)
学学(6851)
(6532)
管理(5624)
农业(5530)
图书(5384)
高等(5303)
职业(4775)
技术(4633)
高等教育(4553)
书馆(4290)
图书馆(4290)
财经(3596)
(3532)
(3303)
(3209)
(2797)
论坛(2797)
(2756)
金融(2756)
成人(2722)
成人教育(2722)
共检索到87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布鲁姆将现代民主社会看作人类洞穴处境,其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权威意见的不可侵犯导致了大学的封闭和野蛮化,并遗弃了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想解决大学的危机,一是要通过思想史研究批判地理解现代视域的局限与来源,并回到古代视域中寻求自然正当;二是要通过以阅读希腊古典著作为核心的自由教育,接续哲学探索的传统,以超越现代洞穴,实现人的整全和良善的生活。而在实践中,对哲学、自由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和处理将会是成败的关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艾伦.布鲁姆所写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对美国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发了美国学术界的激烈论战。本文拟从艾伦.布鲁姆这本集中论述大学教育的专著和其他相关文献中,从其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政治哲学角度,探讨布鲁姆对大学教育理解和思考,归纳出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完善人性和永恒的真理;推崇自由教育和精英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是实现自由教育的主要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志祥  武璇  肖倩茹  付慧真  黄颖  
[目的/意义]由学术不端行为发酵、演变而来的重大负面学术事件(Major Negative Academic Events, MaNAE)给学术共同体、学科发展甚至国家学术声誉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现有研究缺乏对MaNAE产生、扩张及消退的演化过程与参与主体行为机制的深入探讨。[方法/过程]针对MaNAE的多主体、多要素及复杂、动态演进的特征,文章借鉴《理想国》的洞穴之喻,探索性地构建了洞穴之喻(the Allegory of the Cave, AoC)理论模型,辅以描述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类统计分析方法、全文引文情感分析方法以及内容分析法,展开对MaNAE的量化研究。以安维萨心脏干细胞造假事件为例展开单案例纵向时序研究,基于事件核心人物产出分析学术洞穴演化过程,基于政府基金支持的变化分析反馈效应,基于学术共同体情感分化探讨洞穴演化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AoC理论模型较好地阐释了研究问题,为负面学术事件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阐释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韦恩远  肖菊梅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芳  
布鲁姆分类学自1956年诞生以来,50多年间被不断修订和更新,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教育界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它的6个教育目标是教育界课程设置的基准,也是TBL(团队学习)应用于大学大班教学的理论基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率先推行的由四大核心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TBL经验,为21世纪大班教学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借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炜  张润芝  张艳霞  赵雪梅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有利于交互的语言环境是开展国际汉语教学的前提,而交互性学习环境的设计离不开学习活动的设计。现阶段,虽然汉语教学者们已经意识到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文化领悟力,但在具体设计中依然存在诸如学习者视角缺失、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不完整、未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等问题。数字布鲁姆为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学习目标分类框架和技术工具运用指南,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从数字布鲁姆的视角出发,首先从已有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研究中梳理出国际汉语远程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然后在对国际汉语学习内容和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橙  
哈罗德·布鲁姆自幼酷爱阅读,一生热爱教学,以文学批评享誉美国,晚年致力于国民教育。他强调,儿童应该珍惜时间阅读经典,阅读是接纳孤独、满足自我的有效方式。鉴于此,中国读者应该坚守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阵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可将其编著的《睿智儿童必读之诗文》作为经典阅读入门书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春辉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德浩  覃厚仁  
虽然人们长期地使用洞穴这一术语,洞穴学也已发展成一门学科,但时至今日,对洞穴仍然没有一个获得一致公认的较为确切的定义。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是:洞穴为人所能进入的天然的地下空间。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对于水和小型洞穴动物说来(常为若干毫米),岩石中更小的空间和裂隙都是它们存在和活动的场所,因而将小裂隙、甚至人工开凿的地下通道和掘穴动物所造成的地下孔洞也归入洞穴范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文静  王河江  
提问是教学设计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是指在课堂进行时教师有计划、有准备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发现其困惑之处并加以指导和纠正,继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阐述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的基本概念、应用原则、课堂实践和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张楚廷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学的素质教育在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拉开了序幕。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素质教育是中国大学独创的,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回首过去的二十年,我们希望素质教育的思想能延续下去,只要我们一直坚守它,素质教育就不容易被遗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幸福乃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教育关涉幸福,这是不证自明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要不要关涉幸福,以幸福为基本价值诉求,而在于,教育究竟应该关涉怎样的幸福,何种幸福本身就内含着通向幸福的路径。而幸福问题的根本,乃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的冲突无疑是贯穿人类生活始终的基本问题,甚至是事关个体存在的中心问题。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揭示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冲突的不可避免,以及哲学教育的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民主化,民众生活在现代化中的位序提升,哲学生活在物欲化的生活中日趋晦蔽,这进一步加剧了哲学教育的艰难。在今天,教育哲学就是要为哲学教育提供辩护,或者说为哲学生活提供教育的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崑  廖志冬  高中信  
The selection of dens of Vulpes corsac% was investigated at Xinbaerhu Youqi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notably influence on den habitats of %V. corsac% were human disturbance and water resource. The table of frequency and dentrogram indicated ...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立柱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恰当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完整性生成的社会时空,有效推动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融共生性,真正走出了一条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传燧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了实现“道”与“器”、人文与科学、学术性和工具性、思辨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整合,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的有机统一,重建当代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