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8)
- 2023(11625)
- 2022(9683)
- 2021(8810)
- 2020(7272)
- 2019(15723)
- 2018(15743)
- 2017(29341)
- 2016(15396)
- 2015(16950)
- 2014(16214)
- 2013(15424)
- 2012(13741)
- 2011(12308)
- 2010(12573)
- 2009(12018)
- 2008(11577)
- 2007(10367)
- 2006(9177)
- 2005(8280)
- 学科
- 管理(57196)
- 业(53518)
- 济(51574)
- 经济(51488)
- 企(44972)
- 企业(44972)
- 财(17868)
- 方法(17823)
- 中国(17563)
- 制(17425)
- 技术(16812)
- 农(16159)
- 业经(15977)
- 数学(13960)
- 数学方法(13776)
- 环境(13226)
- 技术管理(12322)
- 划(11456)
- 银(11282)
- 银行(11271)
- 体(11257)
- 务(10963)
- 财务(10937)
- 财务管理(10910)
- 行(10816)
- 贸(10696)
- 贸易(10685)
- 理论(10513)
- 农业(10488)
- 易(10409)
- 机构
- 学院(207815)
- 大学(205344)
- 济(83906)
- 管理(82038)
- 经济(81943)
- 理学(69997)
- 理学院(69311)
- 管理学(68315)
- 管理学院(67900)
- 研究(65741)
- 中国(51062)
- 财(42600)
- 京(42153)
- 科学(37110)
- 江(33068)
- 财经(32489)
- 所(30857)
- 中心(30787)
- 经(29249)
- 研究所(27332)
- 范(26824)
- 农(26648)
- 师范(26595)
- 北京(26204)
- 州(26011)
- 业大(25765)
- 经济学(25427)
- 院(24490)
- 财经大学(23824)
- 经济学院(22641)
- 基金
- 项目(138602)
- 科学(111603)
- 研究(108447)
- 基金(99823)
- 家(85008)
- 国家(84233)
- 科学基金(74258)
- 社会(71103)
- 社会科(67344)
- 社会科学(67328)
- 省(56141)
- 基金项目(52549)
- 教育(49699)
- 划(45767)
- 编号(44850)
- 自然(44579)
- 自然科(43572)
- 自然科学(43563)
- 自然科学基金(42811)
- 资助(37782)
- 成果(36838)
- 创(35274)
- 制(32853)
- 创新(31942)
- 重点(31292)
- 课题(31236)
- 发(30382)
- 部(30156)
- 国家社会(29559)
- 项目编号(28415)
共检索到322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跃
针对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稀缺社会组织资源等特点,基于服务科学理论,界定了现代服务环境下制造服务创新概念——围绕制造的服务和制造向服务的延伸,指出了该创新存在的无形性与轨道化并存、多主体性、网络化、耦合性、均衡性等特点;基于服务创新的"四维"模型,从新服务产品、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技术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服务环境下制造服务创新的外延。
关键词:
现代服务 制造服务 内涵 外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及真
本文以印度为典型案例,构建"创新冰山模型",从探究其到底有无创新力开始,进而解构印度式"隐形创新"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挖掘印度式"隐形创新"的四大模式,即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增值、流程创新——智力因素注入、模式创新——服务外包重塑、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变革,借鉴印度式"隐形创新"面临各类深层困境下其政府、企业、高校寻求突破的经验;最后,从中印比较视角探讨了我国"隐形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其提升途径。
关键词:
印度式“隐形创新” 内涵外延 经验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琳 赵立龙 刘洋
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视为可利用外部关系资源,进而运用社会网络理论考察制造企业嵌入知识密集服务关系网络的创新研究方法,为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然而,当前对于制造企业知识密集服务嵌入的内涵与动因尚缺乏清晰论述,其对服务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就更为缺乏。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界定制造企业知识密集服务嵌入的内涵,阐述其动因,并以此为基础,整合网络嵌入、组织搜索及吸收能力等核心理论,探讨知识密集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饶立新
对服务的词源、一般词义和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中服务定义之分析,以及我国税务行政与学术研究中纳税服务定义的分析表明:服务最显著的特征是让人受益;纳税服务的核心特征是帮助纳税人了解和遵从税法;服务与管理是能够区分的;纳税服务的外延边界可从法律法规规定、公共产品理论和税收遵从理论等视角进行探究。
关键词:
服务 纳税服务 管理与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洁平 文爱玲 闫晶
从生态创新定义出发,结合工业的概念及特点提出工业生态创新概念,并从宏观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中观行业生态创新和微观企业生态创新出发,总结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现状,并针对不足从国家、行业、企业层面提出工业生态创新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永康 梅强 李文远
科技服务业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业,然而学界对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两个层面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外延作了清晰的界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内涵 外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了部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是,在理论界、政府管理部门乃至相关行业,对于什么是家庭服务业,如何理解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申静 周青
基于对高端服务业在中国经济结构及其升级转型中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首都的发展定位,对北京市高端服务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经济一体化和服务全球化的发展,借鉴欧洲工业标准的分类体系并参考北京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建立了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分类体系并明确了其产业范围。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确立了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7大重点行业,全面探析了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高端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内涵 外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衍
本文在分析了现行会计业务处理存在预测、控制能力较弱的基础上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的特点 ,提出会计应当与业务流程的每一环节相对应 ,产生相应的会计记录 ,使会计核算在内涵上进一步细化 ;同时 ,将核算对象从实际层 ,扩展到预算层、暂估层 ,使对外报告会计与内部管理会计相结合 ,拓展会计的外延 ,并就如何拓展会计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和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内涵 外延 事中控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灏 马中
环境金融作为一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学科,目前国内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环境金融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清。文章首先对环境金融的定义和功能进行了阐述,认为其本质是基于环境保护目的的创新性金融模式,再从环境金融的制度安排、投资主体、业务范围、主要产品和市场类型这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梳理出环境金融的整个框架体系,最后为将来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
环境金融 概念 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士福 赵淑明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品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但包括产品的实体本身,而且包括随同实体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包含有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个层次。正确、全面地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的内涵与外延,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新铭
经过多年调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十五大上得以确立。公有制为主体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还要有一个定量测算问题。但由于统计数据中没有直接给出所有制结构的数据,因此,严格根据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公开数据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测算,进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 非公有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立龙 魏江 郑小勇
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关注不断升温,但对其内涵界定和理论定位仍较模糊。本文在梳理创新战略内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问题,初步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玉梅 周一诺 孙小强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是数字经济下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将融合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创新、研发创新、生产与制造创新、传送与商业化创新、反馈与提升创新5个环节,分析各环节影响因素及全过程融合创新机理;从融合创新基础、融合创新环境、融合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基于空间异质测量30省(市、自治区)的融合创新水平及融合创新内部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省份的融合创新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各省份融合创新的耦合度高,协调度虽逐年提升但相对较低;各省份融合创新的失调大多表现为融合创新成果滞后型失调。文章认为应从加大融合创新基础投入、积极营造融合创新环境、加强融合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保障融合创新各环节协调推进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徐方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制造业创新能力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