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18)
- 2023(17104)
- 2022(14246)
- 2021(12986)
- 2020(10909)
- 2019(24802)
- 2018(24563)
- 2017(47346)
- 2016(25642)
- 2015(28532)
- 2014(28311)
- 2013(27902)
- 2012(25406)
- 2011(22762)
- 2010(23158)
- 2009(22125)
- 2008(22270)
- 2007(20160)
- 2006(17702)
- 2005(16254)
- 学科
- 济(106829)
- 经济(106670)
- 业(97482)
- 管理(89868)
- 企(86242)
- 企业(86242)
- 方法(46359)
- 财(36491)
- 数学(36424)
- 数学方法(36057)
- 农(34477)
- 业经(32909)
- 中国(27785)
- 制(26549)
- 务(25117)
- 财务(25078)
- 财务管理(25030)
- 农业(23755)
- 企业财务(23723)
- 理论(20149)
- 贸(19937)
- 贸易(19925)
- 技术(19838)
- 和(19323)
- 易(19294)
- 地方(19176)
- 学(19153)
- 体(18328)
- 划(17718)
- 银(17669)
- 机构
- 学院(370361)
- 大学(366977)
- 济(154229)
- 经济(150931)
- 管理(145436)
- 理学(124504)
- 理学院(123193)
- 管理学(121375)
- 管理学院(120666)
- 研究(117367)
- 中国(92731)
- 财(76831)
- 京(76283)
- 科学(69264)
- 农(60432)
- 财经(60018)
- 所(58561)
- 江(57765)
- 中心(54871)
- 经(54290)
- 研究所(52249)
- 业大(51417)
- 北京(47479)
- 经济学(47401)
- 农业(47346)
- 范(46470)
- 师范(46062)
- 州(45397)
- 财经大学(44165)
- 经济学院(42848)
- 基金
- 项目(238221)
- 科学(189570)
- 研究(178275)
- 基金(174035)
- 家(149398)
- 国家(148071)
- 科学基金(129039)
- 社会(115436)
- 社会科(109337)
- 社会科学(109308)
- 省(93819)
- 基金项目(92215)
- 教育(81508)
- 自然(81408)
- 自然科(79523)
- 自然科学(79500)
- 自然科学基金(78108)
- 划(77418)
- 编号(73492)
- 资助(69429)
- 成果(60017)
- 重点(53183)
- 部(53031)
- 创(52223)
- 发(51168)
- 课题(49457)
- 制(48594)
- 创新(48110)
- 国家社会(47753)
- 业(46285)
- 期刊
- 济(178713)
- 经济(178713)
- 研究(109167)
- 中国(72079)
- 财(64216)
- 农(57016)
- 管理(56648)
- 学报(51811)
- 科学(49386)
- 大学(40228)
- 农业(38464)
- 学学(37805)
- 教育(36757)
- 融(35085)
- 金融(35085)
- 技术(32549)
- 业经(31133)
- 财经(30578)
- 经济研究(27647)
- 经(26395)
- 问题(23403)
- 业(22371)
- 技术经济(19739)
- 贸(18624)
- 图书(18478)
- 现代(18203)
- 财会(18084)
- 商业(17948)
- 版(17368)
- 理论(16946)
共检索到55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段文斌 刘大勇 皮亚彬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的视角,将复合效率优势变量纳入空间经济模型,分析了现代服务业聚集的形成机制,并应用空间计量方法,结合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对2005-2010年中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效率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提升及共同作用是现代服务业聚集的重要机制;市场便利程度和拥挤程度分别促进和削弱了现代服务业聚集;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不足,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复合效率优势及市场需求,发展潜力更大。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市场潜能、城镇化与区域协同、国际产业资源整合等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娟
本文以北京为例,介绍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形成的自然生成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机制各自的特点、优点和缺点;结论表明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培育需要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三庚
CBD的发展是与其人才聚集分不开的。本文选择世界典型CBD人才聚集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产业氛围、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文化气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是CBD区域吸引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CBD 现代服务业 人才聚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勇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空间旅游业发展模型,然后在考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省域市场潜能、旅游业聚集密度与旅游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和旅游业聚集密度对旅游业空间聚集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借助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验证了市场潜能、聚集密度对我国旅游业空间聚集的稳健性作用。
关键词:
市场潜能 聚集密度 旅游业空间聚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王玺
空间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学意义上的空间聚集是最主要的因素。为探究在沿边地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聚集,本文构建了一个面板模型,并使用SUR回归方法探究沿边地区影响聚集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沿边地区制造业的聚集有助于经济效率的实现,进而这种聚集自身能够得以强化;但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不同部门的聚集带来的是效率的损失,表明这种聚集来自于政府部门对追求经济效率企业的过多干预,本身缺乏内生机制。此外,由于受到多个政策冲击的影响,现阶段沿边地区整体上呈现出生产要素外流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当结合沿边地区实际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迁移,为本地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丰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常瑞祥 安树伟
现有研究表明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是基于国土空间上的城市集聚,但需作进一步的行业细分和实证。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以我国285个城市的区位空间为足迹空间,从连续空间上大规模聚集角度计算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没有形成"中心—外围"结构;2003-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程度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聚集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其细分行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聚集 标准差椭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远仁 沈利生 李淑燕
在纳入空间效应前提下,通过构建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在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明显的集聚发展趋向,但各省域高端服务业集聚度有下降之势;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阻滞了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创新环境、城镇化率显著促进了高端服务业集聚;智力支持、固定资产投入率总体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在时间维度上显著促进高端服务业的集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变动引起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内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利用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8年的截面数据和2003—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城市规模变动呈现出U型特征;中心城市的分散型结构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论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瑞荣
文章通过构建两业协同集聚指数,基于2008—2016年浙、苏、粤、沪、京的面板数据,对两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浙、苏、沪、粤两业协同集聚水平较高,北京的协同集聚水平较低。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业协同集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两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当两业协同集聚水平超过一定规模后,其对制造业升级具有反向变动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守超 陈斐
本文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基于2003~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区位熵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比较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守超 陈斐
本文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基于2003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区位熵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比较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薇
我国当前农业资本形成严重不足,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形成恶性循环。根本原因在于,其一,支农资金运用范围的宽泛,过于分散化,没能有效集中到农业产业中,导致支农资金使用配置效率不高,没有实现"造血型"的支农功能;其二,农业部门的比较利益低,缺乏足够的盈利吸引力,资本天然的趋利性使得农业内部资本向城市、非农部门流失,农业外部资本不愿进入,没能实现农业资本的积累。因此,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农业产业链条进行资金注入,催动农业资本形成,实现农业资本在农业产业链条中的有效循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资本 资本形成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青 任玲 王洪卫
人才要素是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关键,然而城市住房负担已成为聚集青年人才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各城市相继实施了针对青年人才的住房补贴政策。文章基于2010~2019年69个大中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住房补贴政策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补贴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其政策效应在房价较高和毕业生资源较多的城市尤为显著;租房补贴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上述城市的效应明显高于购房补贴政策。机制分析发现,住房补贴政策增加了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了人才聚集,进而提高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文章的发现为各城市制定适宜的住房补贴政策吸引聚集人才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英华 邱碧槐
基于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以湖南省为例,利用产业集聚测算方法对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2004年湖南省区域集聚度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省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与制造业集聚地有较强的相关性;横向对比发现,湖南省14个服务行业的集聚度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空间集聚 对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