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5)
- 2023(4079)
- 2022(3303)
- 2021(3033)
- 2020(2585)
- 2019(5909)
- 2018(5801)
- 2017(10448)
- 2016(6217)
- 2015(7221)
- 2014(7230)
- 2013(7166)
- 2012(6699)
- 2011(6235)
- 2010(6359)
- 2009(5606)
- 2008(5622)
- 2007(5109)
- 2006(4561)
- 2005(4150)
- 学科
- 济(23098)
- 经济(23069)
- 管理(15068)
- 业(14930)
- 企(12060)
- 企业(12060)
- 方法(10504)
- 数学(9018)
- 数学方法(8853)
- 学(8192)
- 农(7147)
- 中国(6975)
- 财(5453)
- 业经(5358)
- 农业(5088)
- 地方(4841)
- 制(4508)
- 理论(4120)
- 和(4118)
- 贸(3580)
- 贸易(3579)
- 策(3441)
- 易(3422)
- 环境(3408)
- 银(3258)
- 技术(3239)
- 银行(3212)
- 融(3188)
- 金融(3187)
- 体(3164)
- 机构
- 大学(92699)
- 学院(91141)
- 研究(40185)
- 济(31376)
- 经济(30553)
- 科学(29447)
- 管理(29339)
- 中国(27684)
- 农(27599)
- 理学(24614)
- 理学院(24238)
- 所(23809)
- 管理学(23577)
- 管理学院(23445)
- 农业(22405)
- 研究所(22089)
- 京(21922)
- 业大(20201)
- 中心(16818)
- 省(15484)
- 江(15463)
- 院(14601)
- 财(13914)
- 北京(13858)
- 农业大学(13790)
- 室(13690)
- 科学院(13371)
- 业(13116)
- 技术(12848)
- 实验(12290)
- 基金
- 项目(64195)
- 科学(47665)
- 基金(44001)
- 家(42524)
- 国家(42181)
- 研究(39692)
- 科学基金(32948)
- 省(26771)
- 自然(24100)
- 划(23745)
- 自然科(23516)
- 自然科学(23498)
- 自然科学基金(23053)
- 社会(22566)
- 基金项目(22382)
- 社会科(21192)
- 社会科学(21178)
- 资助(19377)
- 教育(18151)
- 计划(15979)
- 重点(15825)
- 科技(15512)
- 编号(14447)
- 发(14229)
- 部(13355)
- 科研(13156)
- 创(12887)
- 业(12545)
- 课题(12192)
- 创新(12187)
共检索到14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钰滢 周璇 徐庭亮 常征 易星湾 高华北 赵红霞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潘会堂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月季品种‘赞歌’(2n=4x=28)和野蔷薇变种粉团蔷薇(2n=2x=14)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以现代月季品种‘赞歌’×粉团蔷薇的91株杂交后代为材料,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和SSR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对蔷薇属杂交后代鉴定的效率。【结果】杂交后代的表型参数多介于两亲本之间,变异系数为19.71%~67.13%,变异广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91个杂交后代中有70个三倍体(2n=3x=21),18个四倍体,1个六倍体(2n=6x=42),2个不能确定倍性;对21个流式细胞仪检测为非三倍体的后代和3个连续开花的三倍体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8个后代的分析结果与细胞流式仪倍性检测结果一致,确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倍性的准确率为93.41%;从2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对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后代进行扩增,结果显示2个四倍体的杂交后代为假杂种,六倍体后代为真杂种。【结论】在鉴定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时,核型分析和SSR标记法比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更准确。本研究获得的三倍体杂交后代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晓六 刘佳 赵红霞 王晶 罗乐 潘会堂 张启翔
以现代月季品种(2n=4x=28)为母本,玫瑰品种(2n=2x=14)为父本设4个组合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13个。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以及SSR分子标记对其中的7个杂交后代进行了杂种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多具备父母本的中间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均表明7个杂交后代为三倍体(2n=3x=21),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1A型为主;11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发现7个杂交后代均含有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数据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现代月季和玫瑰的遗传物质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玫瑰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本研究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洪伟 康向阳 张正海 王君 蔡肖
为探讨胡杨与杨属其他派树种远缘杂交的可行性,该研究以小青杨为母本、胡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发现胡杨花粉能够在小青杨雌蕊柱头上萌发,并最终获得了6株杂交后代。杂种幼苗的生长势强弱差异明显,其叶片均为披针形,与父本胡杨幼苗以及萌条的叶形相似;在SSR标记初步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相应的统计分析,证明父本与母本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等同的,杂交后代是胡杨与小青杨杂交的真杂种。
关键词:
胡杨 小青杨 远缘杂交 杂种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立鑫 张强 宣嘉媛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目的】探索枣不同倍性杂交后代花粉形态特征及变异程度,比较枣不同倍性群组的花粉形态差异,为枣孢粉学倍性鉴定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冬枣(2n=24)×四倍体辰光(2n=48)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子代(13个)和二倍体子代(8个)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基于赤道轴长度、极轴长度、极赤比、花粉大小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倍体子代花粉与二倍体子代花粉及其亲本均为N3P4C5型单粒3沟孔类型,极面均为三角形。三倍体子代赤道轴长度和花粉大小分别为17.36μm和443.27μm2,与四倍体父本辰光、二倍体子代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极赤比大小排序依次为二倍体母本冬枣>二倍体子代>三倍体子代>四倍体父本辰光,花粉形状随着倍性的增加呈近圆趋势。三倍体子代外壁纹饰粗糙,大部分呈网状雕纹,极面端小部分网脊平行交叉分布;二倍体子代外壁纹饰较整齐,中部呈网状雕纹,靠近极端呈条状雕纹,亲本与子代萌发孔均出现瘤状物。在欧氏距离为5时,供试枣群体分为4类,其中父本辰光单独聚为一类,母本冬枣和多数二倍体子代聚为一类,多数三倍体子代聚为一类;21个后代群体中出现了4个花粉形态与倍性不一致的株系。【结论】枣亲本和子代花粉的萌发孔与外壁纹饰均为同一类型;三倍体子代群体花粉性状较二倍体子代群体变异程度大;赤道轴长、极赤比、花粉大小可以用于花粉形态倍性的初步鉴定。
关键词:
枣 倍性 杂交后代 花粉形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天俊 王英超 张坤婷 潘淑英 宋桂敏 王通 李振国 刘炳才 李秀红
对3个不同绵羊类群(无角道塞特二代公羊、杜泊一代公羊、杜泊二代公羊)共8个样本应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随机引物中,有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不同程度的清晰可辨的RAPD谱带,其中标记总数为35条,多态标记数为24条。共得到147条清晰的谱带。杜泊一代与杜泊二代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80 9;杜泊一代与无角道塞特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15 2。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 绵羊 遗传距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秋菊 崔学强 邓杰玲 黄昌艳 殷文忆 张自斌
为获取性状优良的子代单株用于后续新品种培育和优质亲本的选配,采用iPBS与形态学双标记鉴定方法,对‘粉条纹’石斛(母本)与‘丹绒之星’石斛(父本)杂交组合进行遗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iPBS标记鉴定36个子代植株均为真杂种,在遗传距离0.71处,亲本及36个子代可分为3大类群,子代先与父本聚为一类再与母本聚合,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0.686 1)>母本(0.510 5);形态学鉴定显示两亲本在各个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子代假鳞茎高度均值为25.48 cm,假鳞茎直径1.14 cm,叶片长度14.17 cm,叶片宽度3.45 cm,子代株型与叶型大小主要介于双亲间;子代花横径均值为4.96 cm,花纵径均值为5.75 cm,两者优于双亲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78%,多数子代植株花型较父母本偏小;在花部性状中,上萼宽、侧萼长宽和侧瓣长4个性状表现出一定超亲优势,唇瓣长和花梗数2个性状展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其余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子代在花色遗传上以父本的白紫色系为主,并在双亲花色色谱基础上展现梯度变化。综上,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提高鉴定石斛兰杂种的效率,形态学标记鉴定有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良的子代个体,2种标记方法均可有效缩短石斛兰杂交育种进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艳杰 刘晓 张海滨 张国范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因此杂交育种过程中存在非目标配子污染的问题。本研究筛选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两个亲本及正反交两个F1子代群体各10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后代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不存在外源等位基因污染情况。卡方检验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即微卫星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其中对AIMS026扩增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出现自交后代基因型,即杂交过程中没有自身配子的污染。该研究证实了微卫星在海湾扇贝中分离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验证了海湾扇贝杂交过程...
关键词:
海湾扇贝 雌雄同体 杂交 微卫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印山 陈文玲 郭修武 刘镇东 林洪 唐健
以葡萄二倍体品种无核红宝石与四倍体品种香悦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以杂交胚珠为试材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对胚珠萌发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法与染色体计数法对杂交后代幼苗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无核红宝石×香悦于花后60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8.33%,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8株,其中有1株三倍体植株(12.5%);香悦×无核红宝石在花后83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29.38%,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56株,其中有16株三倍体植株(27.59%)。
关键词:
葡萄 二倍体 四倍体 胚挽救 倍性鉴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小兵 王亚杰 杨惠娟 高滋艺 张伯虎 杨亚州 赵政阳
【目的】研究苹果果实品质性状仪器测定值与感官评价的定性定量关系,建立简便易行、客观准确的果实品质评价方法,为苹果新品种选育研究中杂种后代果实品质的分析和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富士’ב粉红女士’、‘秦冠’ב富士’、‘富士’ב嘎拉’3个杂交组合的481株杂交后代为试材,用仪器测定果实的果皮色差、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以专业人员对果实表色、质地、风味3个感官性状进行主观评判,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定性定量关系,初步建立苹果果实品质的量化评价方法。【结果】果实性状的感官评价与仪器测定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表色、质地、风味分别与仪器测定指标色差、硬度、可滴定酸和固酸比...
关键词:
苹果 品质评价 感官性状 理化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宇 陈驰杰 张文 田洋 陈严 王吾谦 邓子牛 李大志
为获得冰糖橙×枸橼的合子苗,以抗柑橘溃疡病枸橼为父本,以高感病品种冰糖橙为母本进行杂交,利用胚抢救技术获得杂交后代,然后利用筛选出的SSR引物对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并鉴定杂交后代中的合子苗。结果表明:在最终获得的359株杂交后代中,利用SSR标记能鉴定出合子苗12株。
关键词:
冰糖橙 枸橼 杂种鉴定 胚抢救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印山 郭修武 李坤 李轶晖 李成祥
以9个不同类型的葡萄品种为亲本,进行了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倍性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其中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种子形成率、种子出苗率都高于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中共产生6株三倍体,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13.2%,高于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在以三倍体为育种目标的杂交中,应以优质的四倍体品种做为母本来配置杂交组合。
关键词:
葡萄 杂交 亲和性 染色体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诸平 高亦珂 刁晓华 王映阁 郭彦超 张启翔
为研究多季花有髯鸢尾杂交后代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多季花有髯鸢尾品种Iris‘Halston’(赫氏蓝)和I.‘White and Yellow’(白与黄)为杂交亲本,构建杂交F1代群体和回交BC1代群体。表型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F1和BC1的二次花率分别提高到24.14%和35.18%;2)与观赏性紧密相关的垂瓣长度和旗瓣长度,垂瓣宽度和旗瓣宽度分别趋于连锁遗传;3)BC1的花色变异丰富,可产生白色系、紫晕系、黄色系、深色系、垂瓣基部有斑型、垂瓣边缘有斑型、垂瓣紫色旗瓣黄色型7种不同类型的花色;4)F1和BC1的花型产生较大变异,经过多代选育,旗瓣、垂瓣长宽比逐渐增加,花瓣更加狭长,观赏性增强。综上,多季花有髯鸢尾的花部性状可连锁遗传,以赫氏蓝和白与黄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可提高后代的二次花稳定性,并产生大量花色和花型变异。
关键词:
鸢尾 多季花 杂交后代 表型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