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4)
- 2023(13753)
- 2022(11655)
- 2021(10936)
- 2020(8875)
- 2019(20359)
- 2018(20458)
- 2017(38634)
- 2016(21211)
- 2015(23782)
- 2014(23894)
- 2013(23685)
- 2012(21915)
- 2011(20047)
- 2010(20179)
- 2009(18272)
- 2008(17736)
- 2007(15600)
- 2006(13941)
- 2005(12585)
- 学科
- 济(89257)
- 经济(89167)
- 管理(59167)
- 业(56112)
- 企(45117)
- 企业(45117)
- 方法(35019)
- 数学(29333)
- 数学方法(28998)
- 中国(27125)
- 农(25273)
- 地方(24676)
- 业经(21362)
- 学(20586)
- 财(18740)
- 农业(17423)
- 环境(17377)
- 和(15506)
- 理论(15235)
- 贸(15035)
- 贸易(15022)
- 制(14992)
- 易(14449)
- 银(14302)
- 银行(14262)
- 技术(14193)
- 融(14181)
- 金融(14180)
- 发(14090)
- 行(13756)
- 机构
- 大学(300330)
- 学院(299701)
- 管理(117656)
- 济(116527)
- 经济(113807)
- 研究(106021)
- 理学(100927)
- 理学院(99712)
- 管理学(98063)
- 管理学院(97524)
- 中国(78129)
- 科学(66837)
- 京(66408)
- 所(53976)
- 财(52347)
- 农(49152)
- 研究所(49095)
- 中心(47017)
- 业大(44800)
- 江(44733)
- 范(43135)
- 北京(42873)
- 师范(42767)
- 财经(41343)
- 院(38677)
- 农业(38013)
- 经(37492)
- 州(36972)
- 师范大学(34650)
- 经济学(33356)
- 基金
- 项目(202597)
- 科学(158581)
- 研究(150658)
- 基金(144059)
- 家(125224)
- 国家(124098)
- 科学基金(105959)
- 社会(92783)
- 社会科(87776)
- 社会科学(87753)
- 省(80303)
- 基金项目(77010)
- 教育(68512)
- 自然(68280)
- 划(67573)
- 自然科(66563)
- 自然科学(66550)
- 自然科学基金(65303)
- 编号(62654)
- 资助(58712)
- 成果(51008)
- 发(47318)
- 重点(45460)
- 课题(43792)
- 部(43735)
- 创(41845)
- 创新(38916)
- 科研(38118)
- 项目编号(37933)
- 发展(37810)
- 期刊
- 济(137133)
- 经济(137133)
- 研究(93313)
- 中国(61616)
- 学报(47300)
- 农(45750)
- 管理(44524)
- 科学(44261)
- 教育(39881)
- 财(37113)
- 大学(35480)
- 学学(32931)
- 农业(32421)
- 技术(26631)
- 融(26500)
- 金融(26500)
- 业经(23918)
- 经济研究(20903)
- 财经(19264)
- 图书(18622)
- 问题(17373)
- 业(16484)
- 经(16364)
- 科技(15794)
- 理论(15057)
- 资源(14630)
- 技术经济(14354)
- 现代(14301)
- 实践(13774)
- 践(13774)
共检索到453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丁为民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却也使人类陷入沉重的生态危机之中。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即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学者以对现实严峻生态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超前的忧患意识,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观念层面阐释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态转向的实质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生态转向 生态文明 研究述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敦荣 张曾明 张嘉巽
苏南教育与现代文明●顾敦荣张曾明张嘉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复兴“伟大的中国文明”!《决议》指出:“这个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美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巍
《论语》是我国传承至今的千年经典,在数千年的诵读与传承中,《论语》及其承载的智慧精神都逐渐化作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渊薮。从内容上看,《论语》广泛记录儒家先贤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哲学、政治、教育、生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何为人、如何为学、如何为政。由陆卫明和李红合著的《〈论语〉智慧与现代文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在传统《论语》文本的基础上,角度新颖地探讨了《论语》智慧与现代文明之间
关键词:
《论语》 现代文明 价值阐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尹磊 罗瑞华
本文通过对产业生态学的起源、基本概念、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地总结与评述,揭示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产业生态学 生命周期评价 生态工业园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博大精深、诚朴雄伟的华夏文明是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中华儿女的伟力创造,也是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文明互学互鉴、碰撞交流的伟大收获,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承发展、开放包容、强国利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路径与态度。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会议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李良探讨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路径与态度。本刊将李良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成 甘晖 万劲波
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影响文明进程的两大动力,进而从文明演化的视角出发,把两种关系拓展到四种基本关系。三种生产和四种关系的划分形成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一种理论框架,揭示了环境社会系统中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以此为基础、并对其存在能动作用的"意识流"(含信息流)。从三种生产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研究了文明的演化,指出文明演化中的两大基本矛盾。分析了三种生产、两种关系、主流价值观等的演化特征或规律,指出两大基本矛盾激发导致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社会发展危机,工业文明被环境文明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提出今后几个值得深化研究的方向或问题,包括:将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框架 演化 环境社会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甘晖 夏成 万劲波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及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已具雏形,丰富并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并有望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论文着重梳理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公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一,提出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强调人类应当从整体观的视角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调整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整体的和谐与公正是系统持续健康运行的灵魂与核心。第二,指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核心是研究系统中的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影响物质流的"意识流"(含信息流)。第三,论述了三种生产论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清晰地描绘了环境社会系统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欣顺
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主体,时代新人蕴含着深刻的现代性。着眼各族人民共同现代化的命运走向,植根中华文明的新民传统,对时代新人的现代性追问,是中华民族在面向未来的愿景构思、走向未来的道路选择以及创造未来的文明担当过程中彰显出来的核心问题。通过思考人在现代化革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占有、反思批判和实践存在等应然层面的关键问题,时代新人的现代性得以通过具有民族特色和文明底色的现代人文性、现代合理性和现代主体性表达出来。时代新人的这些现代性,需要依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育来实现。通过培植现代人格、普及现代价值、锻造现代身份,时代新人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公共理性得以形塑、精神家园得以构筑,从而有助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赓 徐保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不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自党的十八大后逐渐兴起,在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战略之后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当前学界主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理论来源、理论特色、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精准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可更好地推进后续相关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奇 孙萍 徐建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党的"十八大"将其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高度。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并在2010年代后进入高峰期。在长达30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关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建设内容、评价体系及其在具体实践中与国土资源开发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之处,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尽快界定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内涵,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区域、分角色、分时段解构城市生态文明,并重视技术方法和治理理论的衔接与应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琦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殖民征服打断了印第安古代文明的正常发展,随之出现了欧洲文明、非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到18世纪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文明结构。但这种文明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均具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着发展模式的转换、发展型政府的建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产阶级社会的扩大、各种创新性文化成果的涌现,拉美才逐渐形成了现代文明,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文明。现代拉美文明是多源混合的文明、亚西方文明、具有长期边缘性和不平等历史的文明、兼收并蓄和开放创新的文明、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文明。拉美文明的和谐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拉美文明的不平等性、依附性、不平衡性又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拉美文明具有和谐性与不平等并存、开放性与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论”,这正是我们认知拉美文明的关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谭刚
从教育领域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揭示的一个关键教育命题就是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解析该问题的关键是系统分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的基本逻辑。首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何以需要存在?本文试图廓清其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而言的必要性,从增强文明自觉、提升文明素养、指引文明走向来论证其存在的价值逻辑。其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需要以何存在?本文尝试从文明本质理解、文明特性把握以及文明知识传授方面思考其生成逻辑。最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如何实现存在?本文认为需要依托价值逻辑,紧扣生成逻辑,找准实践抓手,在对话交往的生活教育、传承发展的历史教育、开放包容的通识教育中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的实践落地。由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观教育的基本逻辑得以明晰,从而有助于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复兴提供学理支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石中元
电视病及其预防电视的荧光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一是强光和反射光。彩色电视光线很强,看久了眼睛容易疲劳。老人易流泪、眼酸痛,儿童视力下降。有资料显示,中小学生的视力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其中80%是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缘故。另据一篇医学报告指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北京同仁堂有着333年悠久历史,是中医药行业中的著名老字号,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严格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了许多广大消费者放心的精品良药,确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