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0)
- 2023(7462)
- 2022(5782)
- 2021(5598)
- 2020(4494)
- 2019(10065)
- 2018(10251)
- 2017(15771)
- 2016(9851)
- 2015(11284)
- 2014(11482)
- 2013(9850)
- 2012(8860)
- 2011(8023)
- 2010(8469)
- 2009(7197)
- 2008(7029)
- 2007(6824)
- 2006(5971)
- 2005(5292)
- 学科
- 业(29180)
- 管理(29136)
- 企(25141)
- 企业(25141)
- 教育(22951)
- 济(21953)
- 经济(21940)
- 技术(20496)
- 中国(15656)
- 技术管理(12770)
- 理论(11809)
- 教学(11344)
- 农(8347)
- 方法(7807)
- 业经(7403)
- 研究(6964)
- 学(6562)
- 学法(6555)
- 教学法(6555)
- 农业(6204)
- 学校(5955)
- 数学(5916)
- 数学方法(5795)
- 学理(5634)
- 学理论(5634)
- 发(5617)
- 财(5201)
- 发展(4963)
- 展(4839)
- 思想(4827)
- 机构
- 大学(127180)
- 学院(122219)
- 研究(42755)
- 管理(41546)
- 济(38047)
- 经济(36840)
- 理学(35325)
- 理学院(34868)
- 管理学(34097)
- 管理学院(33821)
- 教育(32993)
- 范(28885)
- 师范(28733)
- 京(28644)
- 科学(24903)
- 中国(23502)
- 师范大学(23017)
- 技术(21952)
- 江(21884)
- 所(20122)
- 职业(19795)
- 北京(19097)
- 研究所(18324)
- 中心(18181)
- 州(16987)
- 财(16852)
- 业大(15960)
- 院(15817)
- 农(15297)
- 职业技术(13923)
- 基金
- 项目(79511)
- 研究(71137)
- 科学(64443)
- 基金(49730)
- 教育(43681)
- 家(41566)
- 国家(40973)
- 社会(40353)
- 社会科(37939)
- 社会科学(37931)
- 省(36562)
- 科学基金(35362)
- 编号(32460)
- 划(31534)
- 成果(29487)
- 课题(27716)
- 基金项目(25784)
- 年(23816)
- 创(23746)
- 规划(20976)
- 创新(20889)
- 项目编号(19976)
- 重点(19804)
- 自然(19611)
- 自然科(19244)
- 自然科学(19242)
- 发(18970)
- 自然科学基金(18931)
- 部(18663)
- 资助(17895)
- 期刊
- 教育(64042)
- 研究(48513)
- 中国(44055)
- 济(42710)
- 经济(42710)
- 技术(20752)
- 管理(18780)
- 职业(16920)
- 学报(15012)
- 科学(14450)
- 大学(13635)
- 农(13540)
- 财(13079)
- 坛(11158)
- 论坛(11158)
- 技术教育(10626)
- 职业技术(10626)
- 职业技术教育(10626)
- 科技(10219)
- 农业(10163)
- 图书(9926)
- 学学(9897)
- 高等(9672)
- 高等教育(8174)
- 成人(7922)
- 成人教育(7922)
- 技术经济(7627)
- 书馆(7381)
- 图书馆(7381)
- 发(7041)
共检索到202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荣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要求高校教育为之培养它所需的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高校教育技术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改革。具体措施是 :( 1)更新传统教育技术手段 ,创新现代教育技术 ;( 2 )实现电化教育 (国际上称教育技术 )的四个转变 ,即观念转变、教育功能转变、教育知识结构的转变和教育组织结构的转变 ;( 3)开创教育技术新模式 ,为高校教育技术扩大生存空间 ;( 4 )发动和依靠教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
教育技术 高校 创新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典兵
文章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念转变上看,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创新为重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从目标定位上看,应当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从制度设计上看,需要构建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制度和学生科研制度;从影响因素上看,必须充分发挥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的积极作用;从内部机制上看,需要建立健全适合创新人才形成的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国金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力量.它通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专门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复合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知识产权科技特色教育明显滞后,创新重任的承担受到阻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楠 任保平
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思考的基础和教育的心脏。以"大问题"教育观念为导向,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深耕细作,需要对学生持续的关注和规范。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变革,宏观经济在变革,社会在变革,大学教育也在变革。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科技兴国的有效措施。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下,高校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状态,要明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教育的基本概况,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推动高校教育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校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阎升光 何丽娟
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人才诞生的摇篮;通识教育实施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之目的在于让高校大学生领悟中华文明之灵魂,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激励大学生不断思考,成为拥有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思想理念、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的一代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旦
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支撑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加快理念转变、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完善资源保障。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力 张文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独立设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 实验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苗勇 徐瑾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施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其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体现。正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中尚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创新活动平台构建等方面着手,有助于培养并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两个直逼症结核心的议题,关乎学术创新环境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这么一种倾向:好像谈论制度建设就只有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而涉及人才培养就只是教学方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要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服务,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石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政策空转、异化与固化困境的严峻考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借助生态学、心理学、移动互联等视角来交叉审视,高校、政府、企业应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坚持社会需求的根本导向,立体化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多渠道、分层次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智慧型创新人才,合力推动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德忠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从强化创新观念、对高校进行科学分层与定位、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创新人才培养规模等方面提出初步思考。
关键词:
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确辉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这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总体来看,高校创新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学生还普遍存在着知识面不宽、专业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发展的后劲。这与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关系密切。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课程改革应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可 杨萌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完成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必须从多维的角度出发,改革优化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等,确立正确的办学目标,从整体上推进高校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多维视角 高校 创新人才 培养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