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9)
2023(4051)
2022(2981)
2021(3097)
2020(2349)
2019(5393)
2018(5547)
2017(7799)
2016(6105)
2015(7115)
2014(7191)
2013(5980)
2012(5632)
2011(5411)
2010(5766)
2009(4625)
2008(4393)
2007(4156)
2006(3911)
2005(3669)
作者
(13906)
(11513)
(11421)
(11135)
(7405)
(5495)
(5397)
(4649)
(4411)
(4341)
(3953)
(3861)
(3839)
(3837)
(3794)
(3774)
(3721)
(3490)
(3485)
(3305)
(3304)
(3093)
(2891)
(2839)
(2702)
(2662)
(2621)
(2463)
(2416)
(2405)
学科
教育(21005)
中国(11671)
教学(9224)
理论(9089)
(9049)
经济(9039)
管理(7335)
(6129)
(5358)
学法(5234)
教学法(5234)
(5003)
研究(4854)
学理(4709)
学理论(4709)
(4284)
(4114)
发展(4014)
(3889)
(3784)
企业(3784)
改革(3773)
思想(3717)
政治(3602)
高等(3579)
农业(3457)
学校(3444)
(3409)
思想政治(3386)
政治教育(3386)
机构
大学(69958)
学院(66776)
研究(29578)
教育(29352)
(22294)
师范(22180)
师范大学(18270)
(17790)
科学(17654)
职业(15489)
技术(15086)
(14992)
(14711)
管理(14454)
经济(13948)
中国(13873)
研究所(13594)
(13383)
北京(12520)
理学(11591)
中心(11452)
教育学(11263)
理学院(11206)
(10949)
职业技术(10713)
管理学(10712)
管理学院(10544)
(10523)
(10168)
技术学院(9800)
基金
项目(39226)
研究(38594)
科学(31089)
教育(28596)
基金(21142)
编号(19991)
成果(19462)
课题(18967)
社会(18902)
(18831)
(17877)
(17779)
国家(17410)
社会科(17383)
社会科学(17377)
(16747)
科学基金(13259)
规划(12930)
(11613)
重点(11319)
项目编号(11256)
(10853)
研究成果(10809)
年度(10478)
(10277)
(10074)
基金项目(9928)
(9773)
(9747)
阶段(9713)
期刊
教育(54437)
研究(33400)
中国(30879)
(19693)
经济(19693)
职业(14526)
技术(12123)
学报(10187)
(9891)
技术教育(9516)
职业技术(9516)
职业技术教育(9516)
大学(8968)
科学(7970)
农业(7331)
高等(7003)
(6434)
论坛(6434)
学学(6362)
成人(6071)
成人教育(6071)
高等教育(6014)
管理(5998)
(5888)
(5431)
职教(4794)
(4639)
图书(4311)
发展(4142)
(4142)
共检索到123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丰丙芝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作为人生过程而非结果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教育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播与授受的功能,而且关涉到个体生命成长。为此,学校更应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彰显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爱武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最为著名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中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借鉴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确立"做学合一"的引领地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做学合一"提供实现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制度保证,在"双师"队伍建设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师资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秀梅  孙萍茹  安连锁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祥培  
专门以女性为教育对象的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全国并不多见。湖南女子大学是一所创办于1985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女子学校之一,也是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女子高校。女大自创办以来,紧紧围绕女性特色作文章,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更加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荣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要求高校教育为之培养它所需的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高校教育技术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改革。具体措施是 :( 1)更新传统教育技术手段 ,创新现代教育技术 ;( 2 )实现电化教育 (国际上称教育技术 )的四个转变 ,即观念转变、教育功能转变、教育知识结构的转变和教育组织结构的转变 ;( 3)开创教育技术新模式 ,为高校教育技术扩大生存空间 ;( 4 )发动和依靠教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利群  
文章介绍了深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借助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契机,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例,详细阐述了近四年通过参与大运会各项文化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项目、自主接触社会,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拓宽师生的视野,全力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左惟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两个标准""三项基础性工作",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讲话透彻阐释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基本遵循。东南大学党委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刁承湘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高等学校作为人口密度大、人才素质高、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的组织机构,作为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高等学府,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使命?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准备好了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云川  刘皛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连带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步扩张。从2000年至2007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攀升,最高增幅达39.33%,近两年扩张速度适当减缓,规模亦呈稳步增长趋势。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的同时,质量问题必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何看待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方方面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其云  
借助学校优势学科发展平台,优化课程资源。设置英语学科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提供多种培养路径。创建综合测评制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测评和量化。作为教学型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应突出地方性和应用性的人才特点,努力培养出一批能服务地方英语教育和研究发展的并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德珩  李生萍  吴雅  郑倩婧  
人类活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严重失衡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陆生系统的碳循环理论框架计算固碳量与释碳量,估算了2007—2013年重庆市及其五大功能区的碳收支平衡状况。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重庆市总体碳收支失衡现象加剧,且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生态涵养区蔓延的态势,依靠自身生态系统已无法实现其平衡。逐年递增的人口和工业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是造成碳收支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为缩小碳汇与碳源的差距,文章还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当前,华文教育在海外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华文教育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造,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另一方面,中华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华文教育得以受重视的直接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