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4)
2023(8242)
2022(6660)
2021(6478)
2020(5382)
2019(11733)
2018(11698)
2017(21630)
2016(12084)
2015(13591)
2014(13129)
2013(12059)
2012(10489)
2011(9438)
2010(9683)
2009(8844)
2008(8474)
2007(7542)
2006(6459)
2005(5854)
作者
(31068)
(25581)
(25573)
(24676)
(16448)
(12390)
(11649)
(9795)
(9671)
(9489)
(8725)
(8648)
(8295)
(8070)
(8025)
(8014)
(7882)
(7630)
(7573)
(7177)
(6459)
(6451)
(6107)
(5958)
(5935)
(5933)
(5720)
(5681)
(5300)
(5146)
学科
(34433)
经济(34380)
管理(30521)
(29166)
(23883)
企业(23883)
中国(13355)
方法(13147)
(12297)
数学(10584)
数学方法(10400)
(10265)
理论(10017)
业经(9831)
教育(9822)
(8740)
(8737)
教学(8190)
农业(8140)
(7390)
贸易(7386)
(7227)
银行(7217)
(7166)
(6864)
(6852)
地方(6848)
财务(6824)
技术(6813)
财务管理(6805)
机构
大学(153194)
学院(152610)
管理(53040)
(52369)
经济(50933)
研究(49829)
理学(45342)
理学院(44754)
管理学(43667)
管理学院(43381)
中国(35878)
(31997)
科学(31389)
(26458)
(25087)
(24585)
(23990)
(23773)
师范(23518)
中心(22738)
研究所(22296)
业大(22133)
财经(20804)
北京(19899)
农业(19795)
技术(19603)
(19509)
(18867)
师范大学(18341)
(18269)
基金
项目(101111)
科学(79033)
研究(77723)
基金(69539)
(60440)
国家(59880)
科学基金(50983)
社会(46956)
社会科(44368)
社会科学(44356)
(42048)
教育(39011)
基金项目(36012)
(35264)
编号(33880)
自然(31961)
自然科(31269)
自然科学(31260)
自然科学基金(30657)
成果(28774)
资助(27838)
课题(24812)
重点(23471)
(22355)
(21930)
(21693)
(21614)
(21499)
大学(21115)
项目编号(20897)
期刊
(60704)
经济(60704)
研究(48283)
中国(36520)
教育(34610)
学报(25304)
(24488)
科学(21485)
(21413)
管理(20233)
大学(20167)
学学(17276)
农业(17239)
技术(14062)
(13638)
金融(13638)
业经(12163)
经济研究(10466)
图书(10174)
财经(10151)
职业(9576)
(9301)
(8806)
(8100)
科技(7476)
商业(7439)
书馆(7381)
图书馆(7381)
(7154)
论坛(7154)
共检索到232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磊  杨甜  
知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学术是系统化与专门化的知识。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不断图新,学术范式也随之变迁。学术范式的变迁集中展现了大学和社会的沿革。从传统到现代,学术范式日益专门化,大学也从象牙塔发展为服务站。在后福特主义的知识社会中,知识的民主化打破了专业的垄断和隔离,交互性与自反性成为新的认知模式,学术范式正面临新的转型,大学的定位也应重新审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录护  左冰  
文章批判了旅游研究逃离范式否定现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通过梳理旅游现代性研究的内在脉络,呼吁重塑旅游现代性的回归研究范式,并抵制批判旅游现代性的研究危险。基于群体旅游这一社会普遍事实,从具体的经验研究开始,展示旅游的群体性与现代性以及群体/日常生活世界与旅游/旅游世界的相互影响,通过与逃离范式的比较,支持了回归范式重回归、结构/关系和群体的研究主张。研究指出:(1)旅游的目的是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而非逃离;(2)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是旅游现代性的展现,也是旅游研究的根基所在;(3)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录护  左冰  
文章批判了旅游研究逃离范式否定现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通过梳理旅游现代性研究的内在脉络,呼吁重塑旅游现代性的回归研究范式,并抵制批判旅游现代性的研究危险。基于群体旅游这一社会普遍事实,从具体的经验研究开始,展示旅游的群体性与现代性以及群体/日常生活世界与旅游/旅游世界的相互影响,通过与逃离范式的比较,支持了回归范式重回归、结构/关系和群体的研究主张。研究指出:(1)旅游的目的是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而非逃离;(2)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是旅游现代性的展现,也是旅游研究的根基所在;(3)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录护  左冰  
文章批判了旅游研究逃离范式否定现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通过梳理旅游现代性研究的内在脉络,呼吁重塑旅游现代性的回归研究范式,并抵制批判旅游现代性的研究危险。基于群体旅游这一社会普遍事实,从具体的经验研究开始,展示旅游的群体性与现代性以及群体/日常生活世界与旅游/旅游世界的相互影响,通过与逃离范式的比较,支持了回归范式重回归、结构/关系和群体的研究主张。研究指出:(1)旅游的目的是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而非逃离;(2)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是旅游现代性的展现,也是旅游研究的根基所在;(3)旅游现象的关系/结构特质是旅游学科独立的基础,理应回归到旅游研究的中心;(4)旅游研究的回归范式具有沟通个体和社会结构、整合游客旅游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群体/关系/结构的回归范式抓住了旅游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键特征,可以成为产生独立旅游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研究范式支撑了现代大学的兴起与发展,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国家中经历了根本性变革。德国大学受时代和传统影响,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研究体制、非制度化的学徒培养模式、由天职统摄的研究观。美国大学在继承德国范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以自由竞争、统一培养和实用至上为特色的开放性范式。研究范式深受本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影响,其生命力源于科研系统的内在开放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刘训华  
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外生型道路,既受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影响,又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转型紧密相依。现代性大学具有系统的现代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注重大学学科知识创新、形成完备的学历或学位制度、拥有师生、校园与大学文化等要素。中国现代性大学最早出现在澳门的圣保禄学院,之后山东的登州文会馆初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上海的圣约翰书院渐成完备之势,最终于天津的北洋西学学堂、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等学校结成硕果。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萍  
学术独立的呼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它始终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现代性意义上的学术独立,一是民族性意义上的学术独立。但在国难日亟之下,接踵而至的内忧外患渐渐湮没了这种声音,学术独立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衡量大学发展的哲学向度,但它们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大学传统性表现为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性,集中体现在教学功能上;大学现代性表现为对人类知识的发展性,集中体现在科研功能上;大学后现代性则表现为对知识的反思性,集中体现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大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知识内在属性从祭品向消费品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的后现代性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地予以回应成为中国大学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后现代性的展现呼唤大学走向共同治理,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呼唤大学教学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国内现有的大学思想史、特别是大学观念史研究,无论在叙述模式还是研究范式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过分强调经典人物的倾向、条块分割的叙述模式等,这些都反映了学界对大学思想的狭隘认识。本文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对大学思想史以及高等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追问的问题,以期对大学思想史研究有所启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海苓  
随着治理在大学系统内的推行,大学治理已逐步成为具有确切内涵、被广泛使用的核心词汇。考察大学治理的内涵及现实,分析大学治理中“去中心”与“元治理”、后官僚制与官僚制、民主与效率这三对主要矛盾的关系,可以发现,大学治理在秉承后现代性理念的同时,不应完全抛弃现代性的某些本质内涵,应体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统一与交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定仁  纪德奎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统合到隔离、再到结合是教学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论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历程,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理论教学论的出现和存在,导致教学世界里生活化的缺损和人性的遗失,加速了教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即文本式向田野式的转换,促使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转向,进而重新焕发教学论指导教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高度结合的必然选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如  王延飞  吴晨生  刘菲  
[目的/意义]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对情报感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类有限的感知能力在海量、异构和难以理解的数据世界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复杂、混沌、不确定的现实世界中,机器感知似乎成为了人类幻想的一种迷思。人机交互的情报感知是当前情报研究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在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视野下,对比分析了人力情报感知的现实表现和机器感知所面临的困惑,从逻辑层面探讨了人机交互的情报感知,寻求机器感知进行情报赋能的方式。[结果/结论]发现在遵循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情报感知过程中,运用数据科学思维方式,以数据驱动发现作为常规的方法手段,利用情报人员的缄默知识和对情报问题、环境要素的感知能力来选择算法和判读结果,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方式支撑决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武学超  
在高级知识社会,传统线性创新范式逐渐演化为以"三重螺旋"、"四重螺旋"、"五重螺旋"为典型模式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范式。创新范式不断演化为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提供了适应性情景,模式1知识生产范式开始向模式2和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模式1到模式2和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的转型,对大学学术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核心教职"和"终身教职"开始走向"跨界就业"或"多重就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垠亭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大学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大学德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现代大学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系统认识和把握大学德育的现代性。一、方向性是大学德育现代性的核心要求德育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什么方向,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由道德的本质所决定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应该有与之相配的道德要求。道德有着时代性和阶级性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文全  
本文将市场条件下人类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归纳为自给自足、师生直接交易与大学教育3种,并且追问"师生直接交易就能够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为什么还需要大学",从而将现代企业理论引入到大学的本质、大学与学生、教师、校长和行政人员的合约安排及其在非营利体制下变化的分析,获得了如下认识:一是作为一个中心签约人,在纯粹的市场条件下大学本质上是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契约组织;二是大学与学生签订的是一种有关知识交易的不完全市场合约,合约的履行要求大学对学生拥有剩余控制权;三是大学与教师这种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的是要素市场合约,终身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