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1)
2023(14088)
2022(11230)
2021(10328)
2020(8199)
2019(18463)
2018(17968)
2017(33767)
2016(18513)
2015(20336)
2014(20195)
2013(19925)
2012(18514)
2011(16506)
2010(17019)
2009(15639)
2008(15854)
2007(14390)
2006(12975)
2005(12227)
作者
(54311)
(45274)
(45198)
(42513)
(29150)
(21860)
(20495)
(17440)
(17109)
(16460)
(15541)
(15270)
(14856)
(14771)
(14378)
(13854)
(13449)
(13341)
(13309)
(13175)
(11470)
(11417)
(11058)
(10560)
(10432)
(10343)
(10106)
(10100)
(9157)
(9150)
学科
(83667)
经济(83567)
(77864)
(70041)
企业(70041)
管理(63983)
方法(29887)
业经(29680)
(27444)
(25794)
中国(24124)
地方(22296)
数学(20555)
数学方法(20373)
农业(20357)
(18551)
财务(18528)
财务管理(18504)
技术(18310)
企业财务(17573)
理论(17229)
(17208)
(15538)
(14440)
(13891)
(13731)
(13204)
银行(13180)
(13160)
(13106)
机构
学院(268162)
大学(259062)
(108041)
经济(105747)
管理(100890)
研究(92238)
理学(85070)
理学院(84072)
管理学(82860)
管理学院(82332)
中国(72072)
科学(56461)
(55398)
(52844)
(47939)
(47365)
(44258)
研究所(42488)
中心(41463)
财经(40618)
业大(37490)
农业(37351)
(36748)
(36294)
师范(35834)
(35616)
北京(35362)
(33732)
经济学(31956)
(30749)
基金
项目(170503)
科学(134805)
研究(127504)
基金(121326)
(105641)
国家(104564)
科学基金(90191)
社会(81140)
社会科(76838)
社会科学(76820)
(70200)
基金项目(63937)
教育(57936)
(57086)
自然(56769)
自然科(55414)
自然科学(55397)
自然科学基金(54473)
编号(51206)
资助(48949)
(42579)
成果(41055)
重点(38835)
(38612)
(38324)
课题(37027)
(36324)
创新(35142)
发展(34300)
(33969)
期刊
(134233)
经济(134233)
研究(82044)
中国(59514)
(45761)
(43783)
管理(43550)
学报(39103)
科学(38718)
教育(33077)
农业(31593)
大学(29939)
学学(28397)
(27545)
金融(27545)
技术(26119)
业经(25214)
财经(20559)
经济研究(20429)
(18921)
(17805)
问题(17162)
技术经济(14530)
商业(13464)
现代(13388)
(12762)
世界(12734)
科技(12484)
(12385)
(12242)
共检索到422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九霞  庞兆玲  王学基  
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以不可阻挡之势向边缘民族地区拓殖的同时,地方也不断作出响应,二者的互动塑造和影响着地方社会的深刻变迁。文章以西藏芒康县盐井地区为案例,运用深度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现代性向边缘民族地区拓殖的路径、地方响应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现代性通过以机械化生产技术为代表的"硬现代性"和以旅游发展为代表的"软现代性"两条路径向边缘少数民族社区拓殖。②民族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并非只是被动卷入,而是根据其现实需求、价值观念及地方知识的内在合理性等采取接受、调适、创造与抵制等多种应对策略。③现代性与地方的多元互动引发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重塑,地方社会中人地关系的疏离、回归与转变,以及社会关系与交往逻辑的打破与重构。文章关注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发展实践的具体影响,是对现代性理论的综合性微观实证探索,有助于加深对现代性与地方的互动关系以及旅游社会影响的再认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雷  孙九霞  
面对发展主义对地方和传统的贬斥,以及日益强化的现代化力量,有必要关注和强调边缘民族社区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研究通过2008—2016年对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社区本土实践与行动的持续考察,发现在消费领域,村民展现出对新兴消费文化和风尚的接纳;在生产领域,倾向于通过市场经济逻辑的本土化来实现传统的保育,促进社区和族群的发展;在文化领域,借用各类现代的组织、媒介和技术手段,树立文化身份,强化族群认同的"我者"边界。文章认为,村民经济与文化的本土化实践涉及现代与传统、本土和外部的混杂交织、互为所用,这种混杂和借用可以促进本土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因此,边缘地方和族群的本土现代性发展模式不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具备可能性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恰恰为这种本土现代性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情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雷  孙九霞  
面对发展主义对地方和传统的贬斥,以及日益强化的现代化力量,有必要关注和强调边缘民族社区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研究通过2008—2016年对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社区本土实践与行动的持续考察,发现在消费领域,村民展现出对新兴消费文化和风尚的接纳;在生产领域,倾向于通过市场经济逻辑的本土化来实现传统的保育,促进社区和族群的发展;在文化领域,借用各类现代的组织、媒介和技术手段,树立文化身份,强化族群认同的"我者"边界。文章认为,村民经济与文化的本土化实践涉及现代与传统、本土和外部的混杂交织、互为所用,这种混杂和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虹  张行发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艳  赵振斌  
文章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获取调查数据。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特征将地方划分为11种类目,并构建8大类及39小类地方意义类目。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点、佛教寺院、丧葬地点、清真寺、食宿地点和村子家乡是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地方特色"、"精神性"、"群体联系"及"情感与体验"构成了受访者地方意义的主体;不同人群对郎木寺地方意义的表征各有侧重,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当地居民(藏族与回族)依靠宗教和社区生活形成地方感,而外来者(游客与经营者)则主要依靠原生态文化和生计形成地方感;以游客为代表的外来者和以藏族居民为代表的当地居民对地方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燕琴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相结合进行能力社区建设的新的研究路径,构建了二者结合探索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变迁和调节机制的EDCEE-M研究框架。这一探索性研究为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心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定以人为本的边疆旅游管理政策、切实提高民族社区的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游俊  龙先琼  
在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下思考特定文化生存环境中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发展问题,要依循三个思维维度,即,既要认识到文化多样性赋予不同类型高校的特殊价值,又要注意到文化多样性主张不同类型的高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还要看到多样的文化相互适应使跨文化对话成为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发展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特殊价值,推动少数民族地方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少数民族地方高校的跨文化对话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先伦  金一兰  张海伟  
经济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等优势资源,但一些地区由于忽视经济文化建设,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应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博文  
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从挖掘、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入手,建设旅游文化学科专业,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从而突出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办学战略创新的突破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懿  李柏文  班璇  王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30年过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以及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旅游城镇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通联性。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凭借高品位的城镇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名镇名村、旅游城镇和旅游城镇群圈带为内容的旅游城镇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还存在"远离市场,可进入性差"、"对外部客源和资本双重依赖"等缺陷。少数民族地区应实现"品牌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并实施"产业互动融合"、"城镇联动集群"和"东西部一体化"三大战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采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关系。文章认为:"旅游不仅是对现代性好恶交织的表现",其在本质、结构与功能上与怀旧也具有相似性,是现代性场域中的一种怀旧形式。进而借鉴社会人类学中"文本"(text)与"语境"(context)的研究范式,从旅游景观中的"互视结构"着手,尝试探讨旅游(文本)与社会结构(语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现代旅游的诸多形式表现为极富怀旧色彩的社会行动,而旅游的怀旧特质是与现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景观的嬗变过程构成了理解旅游、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广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监管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域均衡,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英慧  
立足区域农业、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少数民族地区应分别从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以及模式创新等环节进行突破,不断加快农业、旅游业的现代化生产与经营,持续加强产业融合与联动运营,探索与推广差异化、特色化、联动性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旅游经济的常态化发展进行深层次优化与创新,打造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农业旅游发展新生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广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监管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域均衡,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广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监管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域均衡,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