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2)
- 2023(7686)
- 2022(6224)
- 2021(5850)
- 2020(4817)
- 2019(10935)
- 2018(10586)
- 2017(20286)
- 2016(11152)
- 2015(12339)
- 2014(11983)
- 2013(11666)
- 2012(10921)
- 2011(9824)
- 2010(9489)
- 2009(8445)
- 2008(8246)
- 2007(7285)
- 2006(6303)
- 2005(5650)
- 学科
- 济(43167)
- 经济(43116)
- 管理(27019)
- 业(26842)
- 企(19998)
- 企业(19998)
- 方法(17850)
- 数学(15664)
- 数学方法(15460)
- 农(13563)
- 地方(12248)
- 中国(11776)
- 学(11430)
- 财(9843)
- 业经(9785)
- 农业(9714)
- 制(7889)
- 融(6654)
- 理论(6651)
- 金融(6651)
- 贸(6587)
- 贸易(6582)
- 环境(6562)
- 技术(6435)
- 易(6267)
- 银(6107)
- 银行(6079)
- 和(5915)
- 务(5844)
- 财务(5836)
- 机构
- 大学(152646)
- 学院(151501)
- 研究(58849)
- 济(57993)
- 经济(56543)
- 管理(52065)
- 理学(45000)
- 理学院(44272)
- 管理学(43315)
- 管理学院(43036)
- 中国(42133)
- 科学(40001)
- 农(34026)
- 京(33911)
- 所(31159)
- 研究所(28733)
- 农业(27316)
- 业大(27039)
- 中心(26393)
- 财(26033)
- 江(23627)
- 范(22213)
- 师范(21876)
- 院(21849)
- 财经(20814)
- 北京(20668)
- 经(19022)
- 省(18740)
- 州(18733)
- 科学院(18504)
- 基金
- 项目(109255)
- 科学(85492)
- 基金(79563)
- 研究(74267)
- 家(72979)
- 国家(72429)
- 科学基金(60475)
- 社会(46738)
- 社会科(44225)
- 社会科学(44211)
- 省(42700)
- 基金项目(42447)
- 自然(41655)
- 自然科(40708)
- 自然科学(40691)
- 自然科学基金(39982)
- 划(37482)
- 教育(33565)
- 资助(32160)
- 编号(28130)
- 重点(25549)
- 发(24244)
- 部(23422)
- 创(22706)
- 计划(22251)
- 成果(22010)
- 科研(21406)
- 创新(21378)
- 课题(20943)
- 国家社会(19806)
共检索到226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丹丹
都市文学掀起了一阵炽烈的怀旧热潮,作为旧城改造更新典范的新天地,系由在历史风貌遗产保护中发挥着的怀旧空间特质(想象和记忆)和现代性深重的迷恋而达成,本文的核心是在其具体而丰富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抽象而厚重的感觉。现代性下的建筑(architecture)、身体(body)、记忆(memory)、意象(image)、自我(self)及其携带的意义体(meaning)作为隐在的文化元素共同参与到旧城改造的事件中来,新天地是这些元素的集成体。
关键词:
新天地 现代性 怀旧 空间 记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文锦 陈可石 马学广
旧城改造是我国当前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方式。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总结了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过程,结论是:旧城改造过程由动机、行为和结果构成,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以各自利益为导向都具有对旧城进行改造的动机;政府和开发商占据决策和行为的主导地位,决定城市空间的功能定位和物质形态;其结果引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置换和空间社会关系的变化。
关键词:
旧城改造 空间生产 上海新天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毅
不少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问题,其实质是传承特色小镇蕴涵的文化传统以实现小镇价值的整体提升。以上海新天地和思南公馆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为例,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的方法以及历史文化与商业资本融合的具体途径,以供特色小镇建设者们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彬 陈忠暖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空间的文化建构及游客的空间体验进行了分析。认为空间功能转换、怀旧符号表征以及商业实践导入是实现工业生产空间到文化怀旧空间转化的主要手段;游客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想象与消费来完成对空间的体验,且这种空间体验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消费"倾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此类空间进行规划与改造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怀旧空间 文化建构 空间体验 东郊记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悦 王文辉 张茵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悦 王文辉 张茵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彤 张茜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产生,使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和可识别性,这也使得城市无法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关于城市记忆消费的需求。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政府和开发商从公共服务以及市场经营的角度出发,重塑城市记忆并使之延续。围绕佛山岭南天地案例,分析了消费群体对其空间重塑中历史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所形成的城市记忆留存、活化、提升的感知与评价,从供需对应关系的角度构建了空间重塑下城市记忆传承与发展的运行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余志远 游姣
当前,怀旧旅游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主题。本文以四川安仁古镇为研究地,以58篇游记为研究文本,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讨论怀旧、现代性和古镇旅游场的关系,并剖析古镇旅游场中触发旅游者怀旧情感形成的媒介是什么,以及旅游者获得怎样的体验等问题。本文指出:现代性是造成现代怀旧的重要因素,传统古镇给现代的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回忆、思恋怀想的诗意栖居地;古镇中的场景、人物、物件和事件所构建的个人怀旧源和集体怀旧源能够触发旅游者的回忆,从而引发其怀旧旅游体验;对于怀旧旅游者而言,他们不仅在古镇里能够暂时性地获得日常生活逆转的、具有补偿性质的反结构式体验,还能感受到反思性的体验、精神层面上的"重返家园"体验以及身份认同建构的体验。
关键词:
怀旧旅游 现代性 旅游体验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金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本书副标题是《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收集了知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原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教授在担任校长期间(2002—2008年)对中国大学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成果。内容既包括大学的本质、使命、特色、发展方向这类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理念问题,也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这些旨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颖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力图阐明城市发展中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性,分别从实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层面指出,建立在认识自我和借鉴他者基础上的文化自觉精神和文化创新实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文化自觉 文化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刁嘉辉 赵浩林 李钊 叶荔 汪现
拯救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的历史性场所有助于维系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对国内外码头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码头遗产是港口城市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现象。论文以上海为例,从遗产本体与语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黄浦江沿岸的近代码头遗产的要素与价值。论文指出,这些记忆场所不仅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也是海派文化与都市生活图景的独特语言,建议从建筑遗存、历史场地、设施道具与图像资料等方面进行保护与活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少峰 胡雨 徐红罡
存在真实性为理解非原真空间的体验提供了新视角。以往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多从客观或建构的角度讨论文化景观修复的原真性,常与舞台化和商品化相联系,存在真实则不再关注客体的真实,强调体验的真实。文章以创意型怀旧消费空间长沙文和友为案例,援引存在真实性理论,采用网络资料、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探讨游客在该非原真消费空间中的体验。研究发现,游客在该空间存在真实性的实现是通过身体体验获得扑面而来的年代感,在自我认知的建构中感受形神兼备的阈限空间,因同伴纽带获得个体关系的情感增进,在社群交际的互动中感受真诚与界限。文章不仅丰富了内省真实性与人际真实性的相关实证,也拓展了人们对游客在异地生产的非原真空间中如何产生存在真实性提供新的认知,同时为快速工业化下城市新型消费空间如何打破商品化与原真性的悖论,以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展演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艳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学校空间经历了从分散到同一,从在场到"脱域"的"脱变"过程,这不仅为现代学校空间塑造了基本表征形态,同时也为科学、精确、可测的现代社会空间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学校空间在完成现代转型的同时彰显出权力和自由的双重属性,成为现代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网络化的学校空间,仍然无法真正逃离现代社会巨大权力之网的包围。
关键词:
学校空间 现代性 生产 权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凡 杨蓉 黄丽萍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都市怀旧消费风潮已渗透至社会文化生活诸多领域。许多怀旧餐厅也应运而生,形成以城市怀旧为主题的特殊消费空间和文化空间。全球与地方在消费文化转化中相互促进,地方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不同怀旧消费空间的地方建构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广州太平馆、巴打怀旧茶餐厅两个不同特点的怀旧餐厅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媒体报道和网上讨论作为研究的文本资料。从物质空间和情感空间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怀旧餐厅的地方建构和认同。研究表明,透过记忆的呈现和展示,记忆凝视下的传统再造和怀旧消费导向下的再造传统都是适应全球文化潮流过程中不同的消费物质空间建构形式。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怀旧地方又是其情感空间的建构和地方记忆的再生产,表现在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等方面。由于怀旧地方建构中"真实地方"和"构想地方"交集的差异,其地方认同感也存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根植性、市场机制和后现代消费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理解怀旧消费空间的地方建构,对指导怀旧消费空间生产和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雪涛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