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0)
2023(5940)
2022(4629)
2021(4581)
2020(3692)
2019(8449)
2018(8236)
2017(15883)
2016(8480)
2015(9900)
2014(9586)
2013(9411)
2012(8867)
2011(8177)
2010(7922)
2009(7375)
2008(7300)
2007(6458)
2006(5768)
2005(5204)
作者
(21771)
(18133)
(18011)
(17405)
(11673)
(8566)
(8349)
(7056)
(6988)
(6462)
(6343)
(6030)
(5802)
(5712)
(5690)
(5500)
(5393)
(5220)
(5157)
(4826)
(4609)
(4271)
(4249)
(4198)
(4098)
(4079)
(3932)
(3772)
(3645)
(3564)
学科
(39969)
经济(39813)
管理(19258)
(18473)
方法(16784)
中国(15615)
(14387)
企业(14387)
数学(13344)
数学方法(13288)
(11335)
业经(10255)
(9631)
贸易(9626)
(9489)
(7981)
(7762)
(7367)
农业(7155)
(6639)
银行(6635)
(6497)
理论(6304)
(6255)
金融(6254)
关系(6179)
(6091)
(5952)
环境(5688)
(5659)
机构
大学(122311)
学院(118696)
(60920)
经济(60114)
研究(48554)
管理(43027)
中国(38455)
理学(36620)
理学院(36158)
管理学(35815)
管理学院(35562)
(26818)
(26669)
科学(24889)
(23667)
研究所(21461)
财经(21300)
经济学(20960)
中心(20475)
(19688)
经济学院(18833)
北京(17934)
(17057)
(17025)
师范(16995)
财经大学(15958)
(15824)
(15541)
社会(15146)
科学院(14711)
基金
项目(76366)
科学(62227)
研究(59966)
基金(58671)
(50589)
国家(50190)
社会(43561)
科学基金(42673)
社会科(40210)
社会科学(40196)
基金项目(29773)
教育(27481)
(24771)
资助(23964)
自然(23611)
自然科(23116)
自然科学(23111)
编号(22786)
自然科学基金(22775)
(22576)
成果(19969)
(19811)
中国(19588)
国家社会(19249)
教育部(17689)
重点(17471)
(17068)
人文(16173)
课题(16094)
(15858)
期刊
(66505)
经济(66505)
研究(42805)
中国(26634)
(19124)
管理(16898)
科学(16401)
(15671)
教育(15206)
学报(15182)
大学(12566)
经济研究(12300)
(12210)
金融(12210)
财经(11526)
学学(11443)
农业(11264)
世界(10159)
(10121)
(9989)
问题(9071)
国际(9019)
技术(8818)
业经(8315)
(7045)
技术经济(5693)
(5597)
论坛(5597)
现代(5469)
经济问题(5442)
共检索到18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升  
现代性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条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周国斌  
教育与启蒙有着内在的价值联系,其主要来源于人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教育的启蒙基因与精神传统。教育启蒙的现代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但并未得到教育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当前,随着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日趋深化,将启蒙问题引入教育学的理论视域,凸显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诉求,应当贯之"教育/教育学"的立场加以体系化的建构,并积极促进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坤  
作为启蒙运动的分支,苏格兰启蒙运动是现代文明进程的中坚力量。苏格兰作为这场运动的诞生地,是追溯现代文明起源的重要场所。与欧陆发达地区相比,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之所以能兴起一场辉煌璀璨的启蒙运动并产生深远的辐射力,其奥秘在于苏格兰的国际性以及自身的文化特性。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国际性与开放性,得益于其积极与英格兰、荷兰、法国等地先进文化的融合。再者苏格兰自身的独特性又深刻影响着这场运动。这种特性离不开苏格兰自由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的自由化、宗教宽容,强大的资助群体、启蒙知识分子的高度社会性等因素,使苏格兰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政  
城市与社会是双向建构、双向生成的,具有深层的辩证关系。城市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也是总体性、复杂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城市现代性既具有现代性的一般规定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所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逻辑及其转型过程,包涵着丰厚的中国特色、中国内涵。我们必须通过中国城市现代性生成的历史与逻辑来探索与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逻辑与道路选择,实现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应对与把握,引领与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主义文化传统广泛而强大的渗透力,造成课改举措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改革偏差等实践困境。文章指出,课改的成功实施需要一种理性文化精神。然而,文化转型中的理性启蒙却非常困难,需要从推广教学变革的行动研究、区分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管理、建立新的教学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破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春雨  
一提到启蒙老师,大家都会想起小学或中学的老师。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在我步入社会后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说影响我一生,是因为他们让我对一项工作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升华到乐之,并且一如既往地乐之着。一本杂志让我爱上了财政工作十几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初始,我对财政工作很茫然,感觉枯燥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写拨款单、盖章、跑银行拿单据、整理单据、编制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而启蒙对个体主义的强调和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强调则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承续了二者对近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和目标,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管仲乐  
晚清随着西方文化渐入,我国传统书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厦门博闻书院即此背景下的产物,它由中外人士合力创办,并剔除相关"考课"功能,突出公共阅读功能,成为较早具有"公共阅读空间"性质的藏书机构。博闻书院"公共阅读"特色包括院藏书籍多样化、书院设置现代化、书院管理制度化、书院功能立体化等。它隐性地激发了近代公共阅读事业和近代化图书馆的发展,并契合当时的学术转型需求,是我国近代思想文化启蒙建构中的一个版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继章  
文章阐述了8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热潮的成因,分析了战略研究对于中国图书馆现代化的思想启蒙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畅  
20世纪初,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因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因此又被称为"五四"启蒙。这场运动将以资本主义配置为典范的现代性观念广泛传播,但最终中国还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五四"青年传播的启蒙思想本身存在误读,混沌不明;近代中国的启蒙一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压力,社会主义更好地回应了富国强民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群族心理和生活方式参与进现代性建构,影响着民众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程  
在孩子眼里,"权力"很实在也很单纯: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五道杠,有时是"我爸是李刚"。而在家长看来,"权力"很空泛也很复杂,他们把权力视为获取利益的能力,因此既希望孩子善加利用获得好处,又担心他们无法驾驭吞噬了本性。3岁,权力的萌芽当3岁的孩子学会"不"的表达时,他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爱唱反调、大喊、拒绝……自我意识的出现是权力萌芽的表现。连双双最近睡眠质量不佳,因为3岁大的儿子开始不愿服从她的睡觉安排,讨价还价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春福  
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工商文化已陷入全面危机。由现代工商文化向超现代信息文化全面转型,是人类文化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由现代工商文化向超现代信息文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一场导化运动来引领。导化运动的核心是崇尚众我,实质是呼唤公共性,目的是打造超理性社会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中华传统文化转型的步伐,打造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可以在这场导化运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改革等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期。在此大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推进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中伦理道德的软约束,是当前进行有效社会治理亟待实施的政策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