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6)
- 2023(6483)
- 2022(5130)
- 2021(5136)
- 2020(4013)
- 2019(9436)
- 2018(9067)
- 2017(14770)
- 2016(9186)
- 2015(10353)
- 2014(10604)
- 2013(9564)
- 2012(8840)
- 2011(8293)
- 2010(8316)
- 2009(7369)
- 2008(7540)
- 2007(6476)
- 2006(5560)
- 2005(5377)
- 学科
- 济(26184)
- 经济(26159)
- 业(19637)
- 教育(19393)
- 管理(19356)
- 企(15930)
- 企业(15930)
- 中国(14895)
- 方法(11341)
- 学(9678)
- 数学(9526)
- 数学方法(9379)
- 理论(9134)
- 财(8696)
- 农(7709)
- 教学(6634)
- 业经(6260)
- 技术(5720)
- 务(5665)
- 财务(5659)
- 制(5647)
- 财务管理(5643)
- 发(5634)
- 企业财务(5445)
- 农业(5215)
- 发展(4996)
- 展(4874)
- 贸(4699)
- 贸易(4698)
- 融(4593)
- 机构
- 大学(120724)
- 学院(115870)
- 研究(47115)
- 济(39502)
- 经济(38451)
- 管理(35303)
- 理学(30316)
- 理学院(29766)
- 教育(29689)
- 管理学(29078)
- 管理学院(28794)
- 中国(28720)
- 科学(27964)
- 京(27603)
- 范(26691)
- 师范(26537)
- 所(23822)
- 师范大学(22100)
- 研究所(21801)
- 财(19901)
- 中心(19840)
- 江(18460)
- 农(18455)
- 北京(18295)
- 院(17029)
- 技术(16519)
- 财经(15496)
- 业大(15461)
- 州(14583)
- 职业(14465)
- 基金
- 项目(75239)
- 科学(60921)
- 研究(60806)
- 基金(52046)
- 家(45579)
- 国家(45055)
- 科学基金(37393)
- 教育(36601)
- 社会(36522)
- 社会科(34268)
- 社会科学(34260)
- 省(29998)
- 划(28180)
- 基金项目(26198)
- 编号(26161)
- 成果(24061)
- 自然(22858)
- 自然科(22321)
- 自然科学(22314)
- 课题(22052)
- 自然科学基金(21948)
- 资助(20600)
- 重点(19291)
- 部(18743)
- 年(18723)
- 性(18373)
- 发(17189)
- 规划(16826)
- 教育部(16682)
- 创(16009)
共检索到190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正伟
在百年语文教育变革中,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从不同向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谱系。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并非均衡地参与,因而造成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变革呈现出不平衡及单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又被反复确认,并被不断重写。在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间,又存在着既矛盾、冲突又暧昧的关系。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之下,重建语文教育既要重估经典教育的价值,又不能拒绝生活关怀;既要深刻反思科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又要从语文学科人文性及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性出发。
关键词:
现代性 语文教育 价值诉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范洪
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从"工具"层面看,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语文能力历练和语感积累的凭借;从"人文"层面看,课文又是多样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道德熏陶、人格塑造、情感陶冶、审美教育的凭借。本文主要立足于这两大教学功能,具体探讨了范文的选择和加工。
关键词:
中国百年 语文教科书 课文 选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荣生
我国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 ,成熟于 2 0世纪上半叶 ,我们现在对语文教材问题的研究 ,仍沿着当时所指引的路向。在没能辨清语文课程层面、语文教材层面以及语文教学层面的学理背景下 ,在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反照中 ,当时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 ,主要是遵从“明里探讨”与“系统性”这两条线路。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近二十年 ,它们被演变成“体例”和“体系”的问题。本文认为 ,在课程层面上追求“明”与“系统”,是历史的进步 ,但将它们延伸到语文教材乃至语文教学层面 ,则需要重新审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桂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描述,是语文教育观的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受国际课程改革思潮影响,也是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既要立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反思我国百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是不断被批评的历史,也是语文教育学科不断适应与自我建构的历史。当前,语文教育面临脱离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时间被强势学科挤压和阅读方式冲击等三大挑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能否有效回应这些挑战,将给人们留下无限期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
现代社会 现代性 公民 公民教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民鸣
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1907年,鲍特凯维兹开始尝试用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解决价值转形问题。一百年来,很多经济学家采用各种假设条件,构造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不能准确反映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思想。本文提出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具有几种不同形式,解决了价值转形中的逻辑问题,并提出一个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本文证明,价值决定生产价格,在价值转形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两部类之间不流动,并分析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著名论断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关键词:
资本论 价值转形 价值 生产价格 再生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毕研文
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文化简化形式。现代语文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导入环节。相较于语文教育过程中经典科目的知识传递,大众文化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应加强大众文化与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机联系,让大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文化,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现代语文教育 简化形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蒙成
当前电脑、网络等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工作的性质,传统的、以狭窄的工作技能为目标的职场培训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组织学习也具有自身的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以员工为中心的学习代表了美国职场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新的职场教育模式以普通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不以提高企业利润为直接目标,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作用。它的推行无疑会遇到种种困难,其中参与各方权力的博弈是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职场学习 组织学习 以员工为中心的学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政
中国近现代技术教育经历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下的技术教育——"器用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左右下的技术教育——"制度突破"以及教育思潮与政治交互影响下的技术教育——"工具主义"和"劳动教育"四种形态。四种形态集中体现了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
中国 近现代 技术教育 百年发展历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天君 陈南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予以书写和把握。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教育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观,培养"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思想。当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楠 孙芳芳 高绣叶
基于"家族相似性"视角,研究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整体思考并分析其演进方向,对于我国未来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理路具有重要价值。自建党以来,职业启蒙教育在认知方面经历了无意推进和积极发展,研究成果呈现繁荣、沉寂、再繁荣之势,实践探索由内容零散趋向系统化,其政治逻辑也逐步从服务个人达至上层建设的高度。历史经验启示我国职业启蒙教育需要:以社会对话保障职业启蒙教育行动、家校共筑职业启蒙教育发展图景、创新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多学科交叉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丽 李涛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关键词:
李贽 童心说 教育现代性 精神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月华
苏州现代学校从创办至今,一百多所学校筚路蓝缕,以博大仁爱的教育思想,以科学求真的教育精神,精致质朴,智巧变通,兼容开放,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文化魅力。研究这一文化族群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苏州基础教育近百年的历史及其办学规律进行科学、客观、理性的再认识,以实现新的伟大文化觉醒。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文化特征 现代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