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3)
- 2023(10447)
- 2022(8708)
- 2021(7862)
- 2020(6731)
- 2019(16130)
- 2018(16094)
- 2017(31262)
- 2016(17465)
- 2015(20060)
- 2014(20378)
- 2013(20298)
- 2012(19040)
- 2011(17371)
- 2010(17491)
- 2009(15980)
- 2008(15899)
- 2007(14319)
- 2006(12362)
- 2005(10961)
- 学科
- 济(79366)
- 经济(79300)
- 管理(50180)
- 业(42475)
- 方法(37742)
- 数学(34152)
- 数学方法(33683)
- 企(32757)
- 企业(32757)
- 农(21063)
- 中国(20822)
- 地方(19307)
- 学(17249)
- 环境(17110)
- 财(15462)
- 业经(14810)
- 农业(14267)
- 和(13348)
- 贸(12072)
- 贸易(12069)
- 理论(11710)
- 制(11589)
- 易(11573)
- 资源(11251)
- 划(11097)
- 发(9787)
- 技术(9211)
- 务(9175)
- 财务(9138)
- 财务管理(9111)
- 机构
- 大学(253226)
- 学院(252912)
- 济(101705)
- 经济(99283)
- 管理(97256)
- 研究(86204)
- 理学(83829)
- 理学院(82771)
- 管理学(81029)
- 管理学院(80536)
- 中国(63898)
- 科学(56061)
- 京(55524)
- 农(44420)
- 所(44252)
- 财(43307)
- 中心(40525)
- 研究所(40474)
- 业大(39998)
- 江(38934)
- 农业(35109)
- 财经(35064)
- 范(35023)
- 北京(34899)
- 师范(34715)
- 经(31671)
- 州(31395)
- 院(31240)
- 经济学(30789)
- 经济学院(27981)
- 基金
- 项目(172312)
- 科学(134929)
- 基金(123769)
- 研究(123114)
- 家(108191)
- 国家(107350)
- 科学基金(91829)
- 社会(77075)
- 社会科(73004)
- 社会科学(72977)
- 省(68387)
- 基金项目(66300)
- 自然(60775)
- 自然科(59240)
- 自然科学(59223)
- 自然科学基金(58061)
- 划(58018)
- 教育(56714)
- 资助(50991)
- 编号(50533)
- 成果(39827)
- 重点(38968)
- 发(38172)
- 部(37666)
- 课题(35040)
- 创(34821)
- 科研(33223)
- 创新(32645)
- 计划(32198)
- 教育部(31759)
共检索到36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维阳 段学军 于露 张伟 戚晓明
以现代工业型与传统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包头市与无锡市为代表进行对比,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对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探究两种类型城市碳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的异同。研究认为:①两种类型城市经济发展同碳排放量协同增长,碳排放效率逐年减小,离绝对减排的目标相差较远。新型工业城市具有高GDP低碳排放的特点,且碳排放量趋于稳定;传统资源型城市具有低GDP高碳排放的特点,碳排放强度、减排空间和潜力均大于前者,且碳排放量有进一步增大的潜力。②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改善,使得能源结构调整收效不大;能源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量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对碳排放贡献一直保持高位。③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提升,是工业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小祥 杨桂山 徐昔保
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可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估算了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建立"脱钩"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无锡市碳排放从843.35万t增加到2 528.04万t,总量不断增加,但趋势有所减缓,且各县市碳排放特征差异显著;(2)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市区经济发展已不依赖于能源消费,朝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江阴和宜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常征 潘克西
LEAP平台是分析经济与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的理想工具。构建LEAP-Shanghai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准情景、减排情景、强化减排情景三个综合情景及产业结构优化、终端能效提高等八个子情景,模拟上海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并分析各自的情景贡献率。结果显示,基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中短期内上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增长态势难以逆转,但2040年前后可能出现峰值,早于全国。长期节能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经济发展增速,并依靠其他多种手段共同实现。
关键词:
LEAP 上海 能源消耗 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丽朋 余娇 赵荣钦 刘秉涛 张战平 李宇翔 杨文娟
基于郑州市2012—2015年181家典型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产业的碳排放及其强度进行核算,并采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探讨碳排放强度、能源效率、单位用地能源消耗、人均用地及劳动力投入对产业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典型产业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总体有所下降,碳排放效率有所提升;(2)能源效率及单位用地能源消耗对产业碳排放起推动作用,而碳排放强度、人均用地和劳动力投入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高能耗产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较大,而对用地及劳动力较多的产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较高。综上,不同类型产业的碳排放及其变化的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建议郑州市未来应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采取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顾晓峰 韦慧
在阐述城市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城市物流竞争力的不同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物流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客观合理的比较与评价。期望通过研究能够为物流活动和物流政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无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未 路平山
资源型关键地段对于维护和控制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构建一套资源型关键地段识别的指标体系,在以次一级行政区为基本识别单元的基础上,识别出行政单元内地类斑块尺度的资源型关键地段。将无锡市划分为3级6类地段:关键地段、关键地段保护区、一般地段、干扰地段、干扰区以及交汇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9.70%、12.03%、39.62%、16.36%、12.28%和6.35%。关键地段斑块面积偏小、破碎化程度明显,空间分布不均匀,宜兴市境内关键地段占全市总量的85.26%;干扰地段斑块面积较大,空间分布不均,但相对集中,从面积和强度来看城区都较明显。干扰地段的形成受城镇空间发展影响明显;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胡业翠,郑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态势。以及用地需求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分析,构建了区域容许耕地转换模型(MAC),并应用该模型测定了无锡市2030年以前容许"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量。据此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和调控指标,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银香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占全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引入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城市交通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三个子系统,绘制复杂系统反馈的因果回路图,从而探析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及政策等方面的驱动因子,并构建仿真模型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量进行仿真预测,进而提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明君
从国家和省域层面研究碳排放问题,相关分析较宏观,难以发现具体市域经济实体内部存在的问题。从市域层面研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特征和趋势,对于寻找市域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技术路线和对策,进而实现全省和全国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相关项目,文章从总体上、分行业和重点企业三个层面测算了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变化趋势,总结出其碳排放强度变化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节能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企业重组,最后在总结湘潭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区域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耿海青 谷树忠 国冬梅
受能源赋存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能源消费结构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对其结构演变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指标来衡量。论文通过信息熵的引入,试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和结论。对无锡市1990~2002年间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熵值演变特征进行动态分析后发现,1994年前后,无锡市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信息熵的变化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特征,并且与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及人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高度相关。在深入分析其演化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对无锡市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化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能源 家庭消费 信息熵 演变 无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邵珠龙 牛水霞
采用IPCC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无锡市1992—2010年的工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8年来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呈S型曲线。接着,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无锡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人均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产业结构系数和能源效率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工业利用外资对无锡工业碳排放增长也具有较大贡献。然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显示无锡市未来5年工业碳排放量将继续缓慢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2.8%,但由于基数庞大,工业碳排放增加的绝对量仍然很大,减排任务艰巨。最后,提出无锡市减少工业碳排放的对策措施,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低碳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和合理引进外商投资。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无锡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可文 苗长虹 尚文英
通过对1999—2010年河南省工业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行业差异的分析,发现工业直接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实现碳排放的"脱钩";采矿业能源消耗的直接碳排放量逐渐增长,已成为工业直接碳排放量快速增加的重要驱动行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直接碳排放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工业行业间直接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性,可以划分为直接碳排放量和直接碳排放强度都较高的高碳行业、直接碳排放量较大和直接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中碳行业、直接碳排放量和直接碳排放强度都较小的低碳行业以及直接碳排放量较小、直接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碳排放关注行业4种类型,并且河南省具有专业化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行业大多集中在高碳部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工业分行业的间接碳排放,发现产业部门关联效应所引发的间接碳排放不容忽视,并且在一些行业中占有较高比重。针对工业内部碳排放的行业差异性,应有效协调工业化进程与节能减排的关系,针对行业特性来制定减排政策。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碳排放 行业差异 河南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继业 华荷锋 祁保华
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需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契合城市产业特征,利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形塑符合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循环低碳经济之路。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思路应以城市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前瞻性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力促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基于城市资源禀赋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城市低碳产业的联动效应。无锡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典型城市,可以根据城市产业特点,通过完善低碳产业战略规划、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培育低碳新兴产业、扩大低碳优势产业来构建和深化城市低碳产业体系;通过提供低碳技术创新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程磊磊 尹昌斌 米健
本文运用分解分析方法对工业污染变化进行了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地区因素的工业污染分解模型,运用模型对2001~2005年无锡市工业SO_2排放污染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SO_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是江阴的经济规模、能耗技术和排污技术,市区的经济规模和能耗技术.以及宜兴的经济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