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2)
2023(7941)
2022(6180)
2021(6092)
2020(4702)
2019(10722)
2018(10844)
2017(17598)
2016(10898)
2015(12457)
2014(12610)
2013(11123)
2012(10326)
2011(9542)
2010(10036)
2009(8533)
2008(8374)
2007(7757)
2006(6937)
2005(6372)
作者
(29230)
(24508)
(24196)
(22842)
(15520)
(11618)
(11133)
(9534)
(9337)
(8791)
(8299)
(8176)
(7869)
(7854)
(7800)
(7628)
(7399)
(7210)
(7170)
(6768)
(6515)
(6119)
(5902)
(5775)
(5744)
(5475)
(5403)
(5387)
(5256)
(4948)
学科
(28933)
经济(28880)
管理(23801)
(22250)
教育(20979)
(16758)
企业(16758)
中国(16397)
理论(12103)
(12020)
(11388)
教学(9513)
方法(9459)
业经(8188)
农业(7931)
(7753)
技术(7632)
数学(7163)
数学方法(7009)
(6988)
(6967)
(6859)
发展(5949)
地方(5921)
(5846)
(5825)
(5626)
金融(5619)
(5512)
银行(5491)
机构
大学(142727)
学院(138745)
研究(55353)
(45261)
管理(44099)
经济(43817)
理学(36714)
理学院(36153)
管理学(35289)
管理学院(35003)
中国(34711)
科学(33387)
(33368)
教育(31742)
(30178)
师范(29919)
(28093)
研究所(25665)
(25183)
(24583)
师范大学(24562)
中心(23888)
技术(22294)
(21788)
北京(21761)
业大(20456)
(20056)
农业(19624)
职业(19191)
(18884)
基金
项目(90430)
研究(75235)
科学(71295)
基金(59685)
(53233)
国家(52196)
社会(43420)
教育(42730)
科学基金(42387)
社会科(40656)
社会科学(40647)
(37535)
编号(34397)
(33394)
成果(31719)
基金项目(29866)
课题(27444)
自然(24417)
自然科(23811)
自然科学(23799)
自然科学基金(23367)
资助(23270)
(23195)
重点(22043)
(20984)
(20823)
项目编号(20670)
规划(19932)
(19477)
(19421)
期刊
教育(56479)
(54134)
经济(54134)
研究(52523)
中国(44368)
(23869)
学报(23717)
科学(20110)
大学(18958)
技术(18362)
管理(17406)
农业(16748)
(16660)
学学(15873)
职业(15380)
图书(10612)
技术教育(10296)
职业技术(10296)
职业技术教育(10296)
(9671)
(9640)
论坛(9640)
(9126)
金融(9126)
业经(8768)
财经(8099)
经济研究(8082)
书馆(7570)
图书馆(7570)
(7560)
共检索到232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茜   吴重涵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是历史的和社会建构的。当前,家庭教育呈现出家庭对儿童的综合性影响快速增大,而父母教养的直接作用相对减弱的“二元悖论”特征,对传统理论将家庭教育简单视为父母教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学科知识生产视角下,作为多门学科边界互涉、具有交叉学科特质的家庭教育学科,其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理论与实践理论的双重属性,既需要在学理层面加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建设,也需要在实践层面突出有效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建设。学理层面,突破以父母有目的的教养为主体的传统家庭教育理论,建立“家庭组织制度、家庭生活过程、父母教养实践”综合影响的嵌套结构知识体系;实践层面,在解释性理论支撑下,引入价值因素,构建以学理为支撑的多学科融合操作性知识体系,通过具体原则和行为规范帮助实践主体评价和反思自身行为。由此,现代家庭的结构、生活和内外部关系构成了“现代家庭教育大网”。这是一个以心理学、社会学为“双核心”多学科交叉知识描绘的图景,是一个以科学支撑和价值介入为基础,旨在为实践服务的知识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巍  刘倩倩  王梦柯  
作为影响幼儿及其家庭的重要外部环境,社区支持可以有效解决家庭育儿功能弱化的问题。为充分发挥社区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支持作用,需构建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以明确社区支持的内容、现状与发展方向。以六领域三层次体系为理论框架,基于国际大型项目的经验,初步构建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对各项指标进行三次修订,形成包含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的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指标体系。基于修订后的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以1 237位幼儿家长为被试调查幼儿家庭教育社区支持的现状,结果发现:社区总体支持状况差,各领域支持不均衡,表现为在物质环境方面支持最为充足,在文化娱乐方面支持最为匮乏。为完善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政府需要完善社区支持制度与经费保障机制;社区需要加强重视,丰富支持内容与形式;管理部门需要对社区支持状况加强评估与监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重涵  张俊  刘莎莎  
现代家庭教育是在现代家庭制度中,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和社会交往活动,是历史和社会建构的产物。从教育原型看,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比学校教育更接近教育原型的教育类型。从与学校教育关系看,家庭教育经历了从教育作用与社会成员资格认可制度合一,到整体教育向单一的现代学校让渡,再走向家庭的教育作用与学校的社会认可,以及家庭对教育代理权逐步收回的矛盾过程和趋势;生活教育与系统知识教育分别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两条主线并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从与现代家庭的关系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自我教育、教养和教育统一的过程;家庭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与变化和儿童的生命历程之间的中介性制度作用;儿童接受现代家庭生活不同形式的影响,并接受父母对其整体教育和社会经历的期望、规划和安排。现代家庭教育呈现一种家庭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影响、家庭生活和父母教养组成的嵌套结构,家庭教育的新的概念体系由此演绎。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健  薛二勇  张志萍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飞  
在我国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直接冲击到了各个家庭,进而引发许多普遍性的家庭教育问题,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得以解决。因此,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就成为社会支持理论指导下,立足于我国农村"半熟人社会"以及"无主体熟人社会"中的一种现实选择。按照支持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层面的政府支持、中观层面的社会组织支持和个人层面的个人支持。在支持主体中,尤其要关注社会组织的支持,其中要特别加强以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专业组织为主导力量的支持,进而从支持内容、支持途径和支持主体的多方参与中强化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正>作为认识对象的家庭教育实际上一点也不复杂,它无非是由家长主导的指向子女的积极性干预。但对于作为实践主体的家长来说,家庭教育却是一个能令他们头疼甚而焦虑的事情。审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可以发现,其中固然有不得其法的困扰,但处于首位的并不在方法和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纠结。且不说抱着认识的目的,仅仅为了纾解家长的心理纠结,我们也应该走进现实的家庭教育,指出其中的症结,言明其中的原理,如此或可启发家庭教育主体的理性运用。由于一切非技术之难必然关涉具体事情中的核心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从作为教育主体的父与母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理解我们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之难。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长德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倾注大量的心血,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部分家庭教育现状与结果却让人忧虑。例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观——终身学习。这种学习观认为,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倡导人类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迈进。适应这个潮流,我国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对我国传统学习遗产的挖掘和对现代学习思想吸纳的基础上,努力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翟慧慧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它更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但是家庭教育又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分不开,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基础,同时也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家庭是农村的细胞,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农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农民家庭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农民,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巾英  
家庭教育消费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性,教育消费投资是回报率高,持续时间长的亲情式家庭投资,这种投资客观上要求其收益具有可预见性、效益性和抗风险性。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及调查报告,概括了现代家庭教育投资的特点,从投资的成本收益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居民家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提高现代家庭教育消费投资效应的技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亮  牛丽莉  
乡村教师是我国农村地区具有类中产特征的社会群体之一。基于云南、新疆地区部分年轻乡村教师的质性材料,研究考察了该群体日常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特征。借鉴布迪厄关于阶级的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了乡村教师家庭教育观念与实践中反映的"重教""亲为""自主"等群体文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特征与该群体所拥有的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本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群体社会流动经历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品味"。对乡村教师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深层次认识这一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把握当前中国社会复杂的社会分层与文化生成过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勉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和日本福岛大学合作科研项目《中日两国地域文化·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比较研究》计划,中日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北京地区和日本福岛地区部分中小学及社会教育机关进行了教育考察。为了了解家庭结构变迁给子女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希望及家庭教育的内容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的调查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玉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家庭教育向高等学校的延伸日益明显,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强化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并探索了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雷江华  孙菊莲  
本文从家庭教育观念、态度、方法、目标、内容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了盲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特别是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