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3)
2023(8726)
2022(7412)
2021(7104)
2020(5946)
2019(14119)
2018(14270)
2017(25330)
2016(15110)
2015(17655)
2014(18437)
2013(17370)
2012(16384)
2011(14895)
2010(15638)
2009(14034)
2008(14316)
2007(13515)
2006(11715)
2005(10732)
作者
(42991)
(35867)
(35693)
(34323)
(22860)
(17374)
(16655)
(13921)
(13636)
(13175)
(12160)
(12074)
(11653)
(11522)
(11334)
(11317)
(11245)
(10554)
(10521)
(10290)
(9212)
(9063)
(8761)
(8496)
(8293)
(8151)
(8054)
(8017)
(7396)
(7272)
学科
(53860)
经济(53792)
(35451)
管理(35440)
(27459)
企业(27459)
方法(25118)
数学(21781)
数学方法(21529)
教育(20995)
中国(20854)
(17717)
(14748)
(14347)
理论(13291)
农业(11677)
业经(11265)
地方(11007)
(10679)
(10464)
贸易(10459)
(10109)
教学(9554)
(9101)
(8610)
财务(8586)
财务管理(8547)
(8493)
银行(8468)
(8438)
机构
大学(215421)
学院(211570)
(77551)
经济(75458)
研究(75080)
管理(71750)
理学(60543)
理学院(59681)
管理学(58407)
管理学院(57961)
中国(51231)
(47940)
科学(46199)
(39226)
(38482)
师范(38193)
(37429)
(36583)
(35774)
研究所(35438)
教育(34557)
中心(34050)
北京(31372)
师范大学(30986)
业大(30760)
财经(29154)
农业(28769)
(28024)
技术(27791)
(26325)
基金
项目(129825)
研究(102494)
科学(100909)
基金(87833)
(76293)
国家(75127)
科学基金(61839)
社会(59676)
社会科(56012)
社会科学(55991)
教育(55208)
(53076)
(46276)
编号(46188)
基金项目(45619)
成果(40898)
自然(37868)
自然科(36873)
自然科学(36859)
资助(36271)
自然科学基金(36188)
课题(34946)
重点(30876)
(30189)
(29466)
(28953)
(27257)
项目编号(27128)
(26834)
规划(26050)
期刊
(89787)
经济(89787)
研究(72568)
教育(57868)
中国(53210)
学报(33375)
(33192)
(31141)
科学(28743)
大学(25646)
管理(24206)
技术(23466)
农业(22396)
学学(22230)
(16338)
金融(16338)
职业(15134)
业经(15034)
财经(14495)
经济研究(13639)
图书(12981)
(12786)
(12549)
问题(11924)
(11449)
论坛(11449)
(10880)
技术经济(10180)
技术教育(10146)
职业技术(10146)
共检索到33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洪成  郭丽平  
卢作孚早年是位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从事教师、记者等职业推广新教育、新文化。1921~1925年初,卢作孚在西南地区进行两次新教育改革实验,两次实验都开展得风生水起,却又都因军阀混战而夭折。早期教育活动没有实现他的教育救国梦,却开创了西南民众教育之先声,也为其日后的教育活动积累了重要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洪成  辛然  
现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卢作孚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问题,并贯穿于嘉陵江乡村建设实验和民生公司建设的始终,在具体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深化。卢作孚希望借助教育,进行社会改革,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他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社会论思想:教育目的涵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教育与社会之间互相依存且彼此促进,以及教育在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方健  徐阳  
卢作孚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早年也曾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追求光明。他曾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反对清政府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他再次投身于四川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奠定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社会改革之道,不外推广教育以开民智,振兴实业以苏民困。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主张结合志同道合之士,埋头苦干,发展实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再林  武珍  
中国近代实业家,是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崛起的一批由旧趋新亦工亦商的实业家和亦官亦商的“绅商”人物。通常所称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过是这一社会群体进一步分化、聚合的产物。在近代商品经济发展中,他们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本文拟通过这一社会精英群体的崛起与心理结构的剖析,加深对近代实业家的心理特征与矛盾性格的认识。一、中国近代实业家的崛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寒  
1883年10月24日,范旭东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私塾先生家中。父亲为他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旭东,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之父"。一、"久大"盐业:奠定中国化工基础范旭东少年时就接触到了新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的研究应当是一项跨时空、跨学科的研究。它所要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当代“显学”。从历史学学科而言,教育现代化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进程,它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抽象的理论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熊春文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蒋梦麟始终是事实上的倡导者和执行者。蒋梦麟早期的教育思想轨迹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要点,其一是他逐渐获得的平民主义的核心教育思想,其二是他借以获得这一思想主张的一以贯之的社会学思维。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特质,蒋梦麟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问题,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推动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国平  
张謇重视实业教育在富民强国、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方面的作用,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办学理念,在举办实业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按需办学,逐步完善,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业家创办实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日本早期的教育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以圣德太子、中江藤树和贝原益轩为代表的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和教育思想的探索者通过宣传、解读和应用中国的儒家经典,并按照中国儒家思想修正、完善自己的教育学说,成为日本早期的儒学教育家。他们不仅代表了日本早期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也为日本近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志学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合川人,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作为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卢作孚"实业报国,使命担当"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继承发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炜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成就卓越,惠泽时人与后代,被誉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张謇对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继承,同时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现代性。张謇"会通古今,兼具中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进行的融合与选择。他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萍  
十八纪中叶,法国的历史进程发展到了资产阶级竭力挣脱封建制度的羁绊,以求得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顽强生存和迅猛发展的阶段.在此之际,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由此,著名学者罗曼·罗兰称卢梭为“暴风雨的前驱,新时代的导师.”自然教育理论,作为卢梭启蒙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完全异于封建教育的教育蓝图,为培养新的人才指出了方向,开辟了通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我国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纠正教育中的种种不足,以培养出大量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时候,认真分析研究卢梭的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中日两国在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选择和发展上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日两国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及兴办近代教育,但在发展历程上存在的时间差异,以及在对待西方科学和技术、西方文化等问题的思想与态度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东  张丽娟  
当一个政府越来越成熟稳定之后,它的财政就越来越从增加收入转向如何合理地安排其财政支出。目前,我国就面临着重构国家基本服务框架并安排和管理财政支出的艰巨任务。本文以财政支出改革为背景,首先分析了OECD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供给方式及财政支出机制两个层面对早期教育与服务的财政支出方式进行讨论,最后指出了OECD国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成本确定的方式,从整体上勾勒出了OECD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财政支出制度的基本框架,比较完整地提供了发达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财政支出研究的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