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4)
- 2023(6868)
- 2022(5205)
- 2021(5328)
- 2020(4160)
- 2019(9774)
- 2018(9660)
- 2017(16225)
- 2016(9852)
- 2015(11562)
- 2014(11429)
- 2013(10615)
- 2012(9951)
- 2011(9537)
- 2010(9468)
- 2009(8463)
- 2008(8203)
- 2007(7238)
- 2006(6575)
- 2005(6386)
- 学科
- 济(36903)
- 经济(36869)
- 中国(20306)
- 教育(19286)
- 管理(17459)
- 业(15323)
- 方法(14279)
- 数学(12826)
- 数学方法(12731)
- 学(11437)
- 企(10527)
- 企业(10527)
- 农(9568)
- 贸(9252)
- 贸易(9246)
- 易(9100)
- 理论(8559)
- 发(7668)
- 业经(7279)
- 制(6935)
- 财(6855)
- 发展(6581)
- 教学(6474)
- 展(6459)
- 农业(6158)
- 银(6076)
- 银行(6068)
- 行(5960)
- 关系(5776)
- 出(5595)
- 机构
- 大学(138900)
- 学院(130232)
- 济(57727)
- 研究(57192)
- 经济(56756)
- 管理(39688)
- 中国(37999)
- 理学(33305)
- 理学院(32771)
- 京(32415)
- 管理学(32270)
- 管理学院(31968)
- 科学(30496)
- 教育(29201)
- 范(28289)
- 所(28262)
- 师范(28174)
- 研究所(25862)
- 财(24954)
- 师范大学(23719)
- 中心(22816)
- 北京(22305)
- 经济学(20427)
- 院(20204)
- 财经(19935)
- 江(19139)
- 经(18516)
- 经济学院(18270)
- 农(16960)
- 研究院(15749)
- 基金
- 项目(80823)
- 研究(68299)
- 科学(65894)
- 基金(57786)
- 家(49794)
- 国家(49279)
- 社会(43550)
- 社会科(41070)
- 社会科学(41062)
- 科学基金(40585)
- 教育(39329)
- 编号(28520)
- 省(28392)
- 基金项目(28217)
- 划(27553)
- 成果(26928)
- 资助(23811)
- 课题(23453)
- 部(21855)
- 自然(21699)
- 自然科(21204)
- 自然科学(21198)
- 自然科学基金(20872)
- 重点(20222)
- 中国(19991)
- 教育部(19747)
- 年(19443)
- 发(19282)
- 国家社会(18630)
- 性(18452)
共检索到216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国子监",中国的现代学术体制也逐渐成型。中国教育学正是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引进知识、理论,到建构课程,直至进入大学体制完成其"学科建制"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它与中国教育思想中断、与中国传统文化分裂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现代学术转型 中国教育学 学科建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价值证成 通达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王国维是近现代中国著名学者,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有历史性贡献。教育学术是他一生涉足最早的学术领域,且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中等师范学校任教教育学科的教师。他的大量教育著译,有理论方面的,有教授法、学校管理法等方面的,也有针对当时国内实际情况而发的非常大胆的议论。他的有关教育宗旨、美育和文学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见解堪称确切精当,至今依然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王国维 中国教育学术 学者 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关键词:
杜威研究 社会变迁 中国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本世纪中国的教育学在史册上即将画上句号。对作为学科或课程的中国教育学,试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这“阴晴圆缺”的教育学百年,大致是旧中国近50年,新中国近50年。也许可以说有四次热潮;两度曲折,一小一大。试论其实然沿革,试论其应然求索,就教于同行,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自上一世纪末期西方教育学传入中国以来也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既有过全盘西化,也有过全盘苏化的经历。8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学随着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内,对来自国外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新的全盘西化现象也还存在。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学术与文化发展历史所作的反思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深感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学术发展前途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第三阶段(1949—1956)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0月1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波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构建交织着“中国”与“教育科学”双重语境,既要彰显中国立场、视角、价值和方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又要在教育学科学化的历史自觉中,推动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构建。通过边界讨论回顾教育学科学化进程,教育学科学构建旨在追求知识与对象的一致性。以方法、逻辑经验和教育自身为尺度的教育学科学划界的失效,原因在于其科学标准的讨论是脱离教育现实的抽象。为此,中国教育学的构建,需要建立恰当的教育科学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在理论知识对教育现实的切中与把握中获得内在规定性,从而在历史性与总体性的意义上,彰显“中国”对于教育学科学构建的意义。中国教育学的构建要在文明进程中定位历史方位,在新文明类型诞生中厘定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实践与新文明类型开启的中国社会实践同向而行。以人为文明核心,促使人与人关系从资本逻辑走向社会逻辑,推动外在文化之物转化为内在于人的文明状态,探寻人与人关系构建的联通点,成为中国教育学构建的基本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洪宇 李艳莉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郝文武
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对学习者获得全面和深刻的教育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中外有主要论述教学问题的《教育学》,全面系统和比较全面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哲学或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学》等。现代中国的一些《教育学》教材则存在心理学化和教学论化、理论化和学术化、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组成应该坚持基础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公共性和有特色相结合等标准和原则,概括阐述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处理好与心理学和教学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基础性与最新研究成果等关系,高度重视内容科学化和针对性研究,严格编写和编辑资质和程序等。
关键词:
教育学 教材内容 合理化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董标
2015年9月19—20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6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教育学的传统与变革"。围绕会议主题,与会者对教育学传统、教育学变革、教育学家个人与群体、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实践、教育学的名与实等五个论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广泛探讨。一、教育学传统的坚守与超越与会者意识到,我们不应忘却或旁置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是中国实现由教育学术大国向教育学术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中国教育学术成果走出国门,不仅可以加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交流,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历史视角看,中国教育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存在着严重的逆差,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在学术的创新、学术规范和学术交流渠道等方面切实努力,以期早日实现中国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化。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学术成果 国际交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