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0)
2023(11581)
2022(9713)
2021(8885)
2020(7373)
2019(15957)
2018(15802)
2017(29550)
2016(16280)
2015(18745)
2014(18602)
2013(17228)
2012(15418)
2011(13832)
2010(14088)
2009(12907)
2008(12466)
2007(11056)
2006(9675)
2005(9041)
作者
(42814)
(35408)
(35363)
(33930)
(22431)
(16947)
(16250)
(13502)
(13475)
(12792)
(12076)
(12076)
(11387)
(11205)
(11073)
(11067)
(10680)
(10585)
(10478)
(10076)
(9090)
(8788)
(8522)
(8216)
(8140)
(7975)
(7896)
(7796)
(7159)
(7036)
学科
(58026)
经济(57937)
管理(48217)
(41025)
(34495)
企业(34495)
方法(18480)
中国(18025)
(17335)
地方(16748)
(16272)
(15957)
业经(15507)
数学(15357)
数学方法(15052)
理论(12746)
教学(11496)
农业(11337)
(11259)
(10853)
环境(10508)
技术(10346)
(10326)
贸易(10318)
(10258)
教育(10252)
银行(10247)
(9956)
(9952)
金融(9952)
机构
学院(222213)
大学(211874)
(82885)
经济(80855)
管理(77765)
研究(71081)
理学(65983)
理学院(65210)
管理学(63974)
管理学院(63572)
中国(52919)
(44311)
科学(42157)
(41608)
(35974)
(34800)
(32352)
中心(32321)
师范(32081)
财经(31897)
研究所(31147)
技术(30757)
(29676)
(28735)
职业(28682)
(28606)
业大(27707)
北京(27375)
(26140)
经济学(25554)
基金
项目(144414)
研究(114832)
科学(114271)
基金(99579)
(85060)
国家(84314)
科学基金(72872)
社会(70727)
社会科(66877)
社会科学(66865)
(60751)
教育(56931)
基金项目(52068)
编号(50580)
(49924)
自然(43798)
自然科(42759)
自然科学(42749)
自然科学基金(41898)
成果(41562)
资助(39011)
课题(37500)
重点(34148)
(32776)
(32348)
(32288)
(31663)
(31192)
项目编号(29944)
(29591)
期刊
(99169)
经济(99169)
研究(66534)
中国(53237)
教育(43609)
(33506)
管理(31232)
(28730)
学报(28698)
科学(27511)
技术(24891)
大学(22796)
学学(20907)
农业(19672)
(19437)
金融(19437)
业经(17748)
职业(17443)
财经(15930)
经济研究(15815)
(13823)
问题(12063)
(12008)
论坛(12008)
技术教育(11282)
职业技术(11282)
职业技术教育(11282)
(10356)
商业(9997)
(9919)
共检索到33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平静  徐飞跃  王钢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改革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授课主体、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地点均发生了变化,这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以及教学环境,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以及企业实践课"三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特性,探索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包括空间构建、双育人主体构建、覆盖式涟漪圈构建,进而构建"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飞燕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助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促进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和课程建设提质增效。然而,受育人主体协同不足、育人场域“重术轻道”、育人渠道衔接不畅、育人方式融合不深、育人路径实施不力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建议基于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通过师师互动、术道同行、德技并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方式,构建强师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五育融合”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打破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促进各育人环节和育人要素有机协同,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香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瑜  
<正>“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和关键。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必应须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科技、人文、心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涛  吉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互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创新之路。基于徐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介绍了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践载体、育人队伍、教学资源"和打造"1地多点、1点多师、1徒多岗、1业多评"的"1+N"模式,实现"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震震  
文章梳理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校企协同实施专业诊改的内涵,认为通过诊改可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提升招生计划性和就业市场性的匹配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支撑度。对此,文章提出了搭建框架、设计"双线多层"模型、建立组织体系、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及管理规范、开发数据平台等诊改路径,并就此设计了运行机制,以期推动校企协同诊改体系的运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传伟  董先  姜义  
"现代学徒制"是世界各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条件已经具备并且得到广泛认可。文章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六共同育人策略,克服了学校单一教育与实践分离的弊端,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内涵,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新革  牛东育  徐芳  
文章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构建"222"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政校行企二层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实施的系列规范制度、面向专业及合作企业开展遴选等机制建设,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为促进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平  俞素春  
现代学徒制改革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新视窗。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效性受损的问题切入,分析现代学徒制改革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从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提升合作力,双师共同提升、创新方法增强塑造力,文化双向融通、创新评价激活原动力等三个维度,为现代学徒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优化提供了实践参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张宝臣  
通过对某所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追踪调查发现,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包括呈现行为、对话行为、评价行为3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别含有4种具体教学行为。这既体现了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与其它类型教育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在一致性,又体现了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特别之处。同时,本研究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具有三点启发,即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以企业生产标准评价学生学业、彰显教师技术技能权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视角,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依据:育才理念与育人理念的融通、课程整体性与课程协同性的共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贯通。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基本原则:政治性原则: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同向性原则:"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求实性原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现实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勇于创新,发挥协同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无缝对接,探索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打造"浸润育人"平台,润物无声,涵养师生正向价值;建设优质队伍,同心同力,强化协同育人工作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宝玲  戴夕然  
现代学徒制契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文章在阐述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单一主体"课程标准的诸多单一性,最后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课程标准应具有六个"双"特质,即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机制下的"双身份""双育人""双主体""双导师""双基地"和"双评价",并按照六个"双"的内涵,变革和创新课程标准中不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内容,有效促进了现代学徒制教育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爽  
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不紧密、融合不深入、法制不健全等难题,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促进高职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助推解决就业市场出现的"技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为促进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中  赵佩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把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