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0)
2023(8508)
2022(7130)
2021(6465)
2020(5717)
2019(13193)
2018(13199)
2017(25747)
2016(14270)
2015(16490)
2014(16905)
2013(16732)
2012(15654)
2011(14235)
2010(14450)
2009(13778)
2008(14128)
2007(13052)
2006(11254)
2005(10383)
作者
(42542)
(35872)
(35843)
(34304)
(22691)
(17158)
(16471)
(13865)
(13400)
(12776)
(12198)
(11980)
(11394)
(11371)
(11315)
(11221)
(11143)
(10605)
(10480)
(10291)
(8971)
(8943)
(8692)
(8133)
(8116)
(8095)
(8087)
(7976)
(7233)
(7141)
学科
(60278)
经济(60185)
管理(46126)
(43123)
(35327)
企业(35327)
方法(27991)
数学(24535)
数学方法(24326)
(19230)
(17881)
(16635)
中国(15669)
业经(13664)
(12087)
(11717)
财务(11686)
财务管理(11649)
农业(11547)
(11206)
贸易(11204)
(11058)
企业财务(11012)
地方(10967)
(10864)
(10562)
银行(10537)
(9976)
(9833)
金融(9829)
机构
大学(215675)
学院(214116)
(90067)
经济(88099)
管理(80643)
研究(71518)
理学(68880)
理学院(68118)
管理学(67063)
管理学院(66647)
中国(54545)
(45127)
(44893)
科学(42787)
(37326)
(36854)
财经(34819)
(33879)
中心(33196)
研究所(33064)
业大(31663)
(31327)
农业(29363)
经济学(28405)
北京(28373)
(27203)
师范(26942)
(26090)
经济学院(25735)
财经大学(25559)
基金
项目(136760)
科学(107195)
研究(101040)
基金(98878)
(85339)
国家(84620)
科学基金(71977)
社会(64333)
社会科(60895)
社会科学(60875)
(53682)
基金项目(52360)
教育(47073)
自然(45239)
(45037)
自然科(44122)
自然科学(44107)
自然科学基金(43338)
编号(41650)
资助(40197)
成果(35019)
(31363)
重点(31108)
(29857)
(29180)
课题(28920)
(28403)
教育部(26953)
创新(26687)
国家社会(26459)
期刊
(101556)
经济(101556)
研究(64074)
中国(43217)
(37483)
(34608)
学报(33435)
科学(30121)
管理(28958)
大学(25453)
学学(23927)
农业(22693)
教育(22234)
(20213)
金融(20213)
技术(18824)
财经(18026)
业经(16347)
经济研究(15771)
(15394)
问题(13875)
(11933)
技术经济(11058)
(11055)
(10906)
理论(10808)
财会(9943)
商业(9682)
实践(9676)
(9676)
共检索到321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玉隆  顾坤华  
从现代学徒制理论解读到试点实践,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无不强调学习者的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特征,这是对学习者法律地位没有理清而产生的意构。西方现代学徒制实施国家对现代学徒制在法律上明确界定为一种新的法律关系并由专门法律规范,同时与劳动法律规范做了良好的衔接。学习者既不是学生也不是企业员工,他是这种新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他不会因称谓的不同而改变其在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我国试点现代学徒制的对象是学生,这就需要构建和学徒之间的制度关联。由于对学徒法律地位缺乏认知和相关法律制度缺位,这种构建往往与现行法律制度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晶  石伟平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既是职业教育研究必须追问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相关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体现为: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关晶  石伟平  
关晶、石伟平在《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中撰文,从现代学徒制的溯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反思与启示这四个部分,辨析了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最早形态,可以分为古代学徒制、行会学徒制、国家干预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工厂学徒制的兴起宣告了传统学徒制时代的终结。但是,随着德国双元制的兴起,不同国家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志伟  张法坤  
在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框架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要想用好现代学徒制这一职教模式,必须解决学徒制推广过程中学徒身份及其在学徒培训期间权利义务不明确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试点探索、顶层设计、立法为先和专业学徒制培训条例、学徒制框架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完善来实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炎斌  
双主体育人与校企合作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也不是现代学徒制的唯一形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个或然判断,现代学徒制的"它石"众多,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应"接地气";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本位"的合作共赢而非哪一方"本位",由谁主导只是人才培养"全局"下的分工,制度设计应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遇到的"困惑"都是过去校企合作中遇到的"老问题"出现的新情况;现代学徒制与多种制度或制度要素相关联,其形成有其复杂性,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期待完善的体制机制和资源配套,因为制度的形成源于实践,体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还是要实现"学徒制的现代化"?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言,其出发点不同,路径也不同。严格地讲,如果我们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其潜台词是我们自己没有学徒制,要学习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现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化"。但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学徒制一直都是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与传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敏  李伟萍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观念、机制、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职业教育新模式——现代学徒制,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从改革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的等五个方面来开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1994年以前,英国的传统学徒制主要针对的是每年企业中新增的16-17岁青少年学徒工,开展的是企业内的基础培训,通常第一年在学校脱产学习理论,后3年主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同时利用企业培训日,每周用1-2.5天时间带薪去学习,或者进行部分时间制的课程学习。传统学徒制主要适用于技术和商业领域的职业训练,但较多的还是在技术领域,诸如工程类和建筑类等等。在传统学徒制中,由于培训计划是以劳资双方已达成的徒工协议为基础的,所以除了学校和工会可以局部影响培训外,一般是由企业主自主管理徒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嵩  韩保磊  
继教育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之后,人社部和财政部今年联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作为学徒制试点的文件,两者分别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教学运行与管理、政策措施等方面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新型学徒制试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对比发现,两者在试点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教学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但也在出发点、视角、利益主体、政策关注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如果仅从教育部方案出发或者仅从人社部、财政部方案出发都存在较大困难,所以需要把两个实施方案相结合,做到职业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教学管理科学有效,多部门协同推进,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褚建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这标志着在当前深化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被提上议事日程。现代学徒制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相关环境制度,历史文化是基础,法律制度是保障,政府支持是关键,企业利益是动力,学校转型是根本,资历框架是核心。只有明确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及相关组织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处理好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才能保障现代学徒制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俊杰  
德国"双元制"与中国现代学徒制在推动学徒制与正规教育融合、注重基础理论与通用技能培养、发挥第三方积极作用、坚持契约约定、校企共同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文化、制度的不同又使两者在管理层级、举办主体构成类型、行业范围、具体流程和权益、规范度、对象范围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整体而言,中国现代学徒制处于范围较小、规范性相对较低、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等阶段,亟需提升和完善。面向未来,借鉴德国优势,中国现代学徒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推动体制机制、组织支撑、制度拉力等整体合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水娟  许淑燕  
"艺友制"是陶行知先生创造的一种培养乡村教育师资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德技双修的培养目标、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和"共教共学共做""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思想,与现代学徒制在办学模式、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关系和教育评价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当下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颜磊  唐天艳  陈明昆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教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重点对"中国知网"2014年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内涵与特征、国际比较、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其研究内容与核心观点,指出实施研究较多而过程研究较少、宏观研究较多而微观研究较少等不足,提出加强教学过程研究、加强一般模式探索等对策,以为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思想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胜男  
起源于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在西方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现代学徒制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在国家框架、经费投入、企业参与等方面加强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