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5)
2023(5376)
2022(4255)
2021(3920)
2020(3235)
2019(7115)
2018(7019)
2017(13101)
2016(7355)
2015(8496)
2014(8534)
2013(8196)
2012(7575)
2011(6861)
2010(7176)
2009(6730)
2008(6854)
2007(6327)
2006(5706)
2005(5628)
作者
(20317)
(16931)
(16733)
(16201)
(10824)
(8019)
(7701)
(6494)
(6358)
(6196)
(5873)
(5687)
(5633)
(5479)
(5440)
(5211)
(5011)
(4958)
(4903)
(4862)
(4373)
(4162)
(4013)
(3898)
(3889)
(3851)
(3814)
(3689)
(3371)
(3367)
学科
管理(29033)
(25565)
经济(25494)
(23659)
(20517)
企业(20517)
(11953)
(11113)
中国(9338)
(8380)
方法(8357)
(8140)
业经(8025)
体制(7076)
数学(6567)
数学方法(6485)
(6451)
财务(6433)
财务管理(6413)
(6164)
银行(6159)
企业财务(6085)
(5871)
(5486)
金融(5483)
(5355)
农业(5311)
(5223)
制度(5222)
(4996)
机构
大学(105903)
学院(103941)
(42973)
经济(41944)
管理(38595)
研究(35336)
理学(32339)
理学院(31934)
管理学(31530)
管理学院(31279)
中国(27618)
(25052)
(22735)
科学(18800)
财经(18220)
(17997)
(17201)
(16370)
中心(16140)
研究所(14934)
(14623)
师范(14521)
北京(14459)
(14213)
经济学(13657)
(13563)
财经大学(13374)
(12856)
业大(12488)
(12232)
基金
项目(64542)
科学(52164)
研究(51162)
基金(47250)
(39869)
国家(39484)
科学基金(34500)
社会(33948)
社会科(32055)
社会科学(32049)
(24801)
教育(24785)
基金项目(24356)
(20953)
编号(20700)
自然(20181)
自然科(19687)
自然科学(19683)
自然科学基金(19355)
(19251)
成果(18669)
资助(18439)
课题(15556)
(15499)
重点(14780)
国家社会(14161)
(13997)
教育部(13938)
(13701)
(13466)
期刊
(53735)
经济(53735)
研究(37302)
中国(28894)
(21606)
教育(18352)
管理(17078)
(14394)
学报(14241)
科学(13429)
大学(12064)
(11806)
金融(11806)
学学(10812)
技术(10092)
财经(10005)
农业(9286)
(8575)
业经(8302)
经济研究(7850)
问题(6756)
会计(5720)
职业(5480)
理论(5265)
(5209)
(5174)
现代(5172)
财会(5162)
图书(5107)
(5047)
共检索到175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玲  张桂春  
国际上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模式主要有"直接过渡"模式、"同时过渡"模式和"推迟过渡"模式三种。现代学徒制作为"同时过渡"模式的典型代表,以其成本分担合理、质量保障较大和社会收益较高等优势在三种模式的差异比较中成为国际上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学徒制从古至今演变的现实选择。为促使青年从学校到工作平稳、顺利、高效过渡,我国不仅需要对现代学徒制作出本土化的界定,还需在主体、法律以及平台等方面进行最低保障的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享苟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呼声不断加强。现代学徒制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在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阶段,确定哪一方的主导作用关系到现代学徒制的路径选择和相关制度的设计,为此,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基础、动力、作用进行分析,以明确其主导力量,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指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甘昭良  
残疾人从学校毕业后不能顺利地就业,是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介绍和分析西方“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的理论入手,试着探讨我国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问题,并提出了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残疾人职业指导与咨询中心以及残疾人“医疗——教育——职业”康复中心等建议,以此来提高残疾人的职业素质,实现他们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莉萍  雷前虎  
民国时期,传统学徒制无法应对新兴工商业人才供给需求,被练习生制逐渐替代。练习生制有三种起源说——英国说、日本说和中国说,经历了清末明初产生期、民国繁荣期、建国之初嬗变期三个演变历程,主要采取企业自主培养、校企合作培养、间接训练培养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传统学徒制的革新,实现了人才观念、培养模式、人事管理、职业精神培育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探索出较为科学、系统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范式,这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和震  贺世宇  
对小猿从大学到工作的过渡经历考察发现:青年STW过渡历程并非线性,还可能有从工作场所返回受教育状态的"逆转过渡",过渡中交织着角色转变;借助生命周期-生命空间理论为分析视角,青年逆转过渡始于自我概念与当前职业角色的激烈冲突,"追求想要的生活"即强烈的兴趣和对自我需要的满足是青年做出逆转过渡决策及成功实现过渡的内在动力,生涯适应力是实现成功过渡的内在保障机制,并与情境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社会文化等)互动共同作用于青年过渡过程。此发现结果提供了审视和反思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赟  林祝亮  曹振新  王泽文  
瑞士现代学徒制因其斐然的成绩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在学徒制的STW(School To Work)过渡过程中,出现了多种风险,对学徒的平稳过渡产生了潜在威胁。为了应对STW过渡风险,作为瑞士现代学徒制三大参与主体的政府、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了多种风险规避措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瑞士现代学徒制STW过渡风险的规避举措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和良好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还是要实现"学徒制的现代化"?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言,其出发点不同,路径也不同。严格地讲,如果我们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其潜台词是我们自己没有学徒制,要学习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现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化"。但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学徒制一直都是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与传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项东红  翟志华  
现代学徒制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国家层面上制度建构重点是劳动力市场协调、学徒资格认证、培训师资建设和畅通学徒升学路径。区域层面上要精准构建现代学徒制财政政策、企业协商的现代学徒制制度和严格的现代学徒制质量审查制度。职业院校层面上则要构建清晰的学徒选拔制度、建立灵活的学徒课程制度、建立有效的学徒管理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1994年以前,英国的传统学徒制主要针对的是每年企业中新增的16-17岁青少年学徒工,开展的是企业内的基础培训,通常第一年在学校脱产学习理论,后3年主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同时利用企业培训日,每周用1-2.5天时间带薪去学习,或者进行部分时间制的课程学习。传统学徒制主要适用于技术和商业领域的职业训练,但较多的还是在技术领域,诸如工程类和建筑类等等。在传统学徒制中,由于培训计划是以劳资双方已达成的徒工协议为基础的,所以除了学校和工会可以局部影响培训外,一般是由企业主自主管理徒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喜梅  
在我国,以"双主体""双把手"和"双身份"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从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现阶段,我国现代学徒制是应走企业本位之路还是走学校本位之路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文化传统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上,我国更趋同于实施"供给引导型"或称"低企业合作与高学校整合型"学徒制的英语圈国家。同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在获得技术技能型人才、政策优惠和资金补助以及树立行业内良好形象的三大动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而学校因其传统优势、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之需以及各省、地区、职业院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践经验而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洪鹏  
职业教育包括学徒制和学校职业教育,学徒制先于学校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并且部分地吸收了学校职业教育参与其中;而学校职业教育在脱离了普通学校教育后,在一定的进程中,必须借鉴吸收甚至是与现代学徒制携手并进。本文拟从两者的本质认识和优势互补的角度,探讨现代学徒制在学校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期寻找学校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云  
现代学徒制具有一系列的"现代性",如师徒关系的现代化、产业对象的现代化、培养标准的现代化、师傅指导方式的现代化等,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综合考虑其对应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特征。在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三大维度:默会维度、素养维度与情境维度。为了更好地提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质量和效率,职业学校应基于三大维度确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专业模块、遴选胜任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企业专家库、构建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产业研究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成洁  
现代学徒制学校试点工作是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特征,提炼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要素——"培养形式"、"课程建构"、"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和"质量监控",并结合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阐释了如何构建现代学徒制学校实践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嵩  韩保磊  
继教育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之后,人社部和财政部今年联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作为学徒制试点的文件,两者分别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教学运行与管理、政策措施等方面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新型学徒制试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对比发现,两者在试点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教学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但也在出发点、视角、利益主体、政策关注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如果仅从教育部方案出发或者仅从人社部、财政部方案出发都存在较大困难,所以需要把两个实施方案相结合,做到职业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教学管理科学有效,多部门协同推进,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