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6)
- 2023(5684)
- 2022(4470)
- 2021(4413)
- 2020(3545)
- 2019(7377)
- 2018(7147)
- 2017(12209)
- 2016(7364)
- 2015(8545)
- 2014(8006)
- 2013(7262)
- 2012(6656)
- 2011(6262)
- 2010(6666)
- 2009(6371)
- 2008(6432)
- 2007(6275)
- 2006(5491)
- 2005(5109)
- 学科
- 济(23213)
- 经济(23191)
- 管理(22620)
- 业(21197)
- 企(19416)
- 企业(19416)
- 技术(11152)
- 学(10418)
- 教育(10357)
- 理论(10073)
- 中国(10056)
- 技术管理(8632)
- 教学(7394)
- 业经(7129)
- 方法(6603)
- 农(6287)
- 制(5590)
- 财(5529)
- 银(4901)
- 银行(4887)
- 行(4738)
- 和(4697)
- 融(4643)
- 金融(4642)
- 学法(4431)
- 教学法(4431)
- 农业(4301)
- 体(4137)
- 思想(4104)
- 地方(4064)
- 机构
- 大学(108636)
- 学院(102469)
- 济(35937)
- 研究(35081)
- 经济(35046)
- 管理(32974)
- 理学(27192)
- 理学院(26769)
- 管理学(26107)
- 管理学院(25869)
- 中国(23425)
- 京(22975)
- 科学(21120)
- 范(20334)
- 师范(20232)
- 财(18364)
- 江(17528)
- 所(17505)
- 教育(17008)
- 师范大学(16334)
- 研究所(15687)
- 北京(14860)
- 中心(14219)
- 财经(14179)
- 州(14124)
- 经(12713)
- 技术(12696)
- 农(12481)
- 院(12202)
- 业大(11634)
- 基金
- 项目(58837)
- 研究(49290)
- 科学(46312)
- 基金(38795)
- 家(32373)
- 国家(31983)
- 社会(29951)
- 社会科(28093)
- 社会科学(28083)
- 科学基金(27320)
- 教育(26277)
- 省(24915)
- 编号(21061)
- 划(20757)
- 成果(20185)
- 基金项目(19387)
- 课题(16815)
- 创(15560)
- 自然(14910)
- 自然科(14581)
- 自然科学(14578)
- 资助(14462)
- 年(14456)
- 创新(14396)
- 自然科学基金(14320)
- 重点(13953)
- 大学(13867)
- 项目编号(13238)
- 规划(12984)
- 部(12971)
共检索到171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在《高等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之时,我曾写文章提出两个观点: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对薄弱和滞后的状况亟待改变;课程和教学论的研究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热点,成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1。我们看到,一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批判"失去灵魂的卓越"和"回归大学之道"的呼声日高,诸多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龚放
答辩时间2012年5月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是大学课程开发的本质问题,也是大学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数字化生存方式、知识民主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知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进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大学人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重要驿站,于是"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有价值吗?"成为新的知识论题,也是新的课程论题。在知识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洪银兴
通过企业重组的路径解决国有资本的高效运营问题,已经成为共识,现在需要注意的是,以企业重组为内容的改革也有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过去我国推行的多项改革所设定的目标应该说是好的,但现实的改革路径往往与目标发生偏差,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致使多项改革措施没有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冬乐 李越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制度建设是根本。制度包括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安排和以道德、信用观念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两者构成人们行为的由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 ,由此形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良好的市场秩序的过程。本文围绕“制度秩序”这一中心议题 ,对制度的构成、制度对市场秩序的决定作用 ,以及制度变迁对市场秩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
制度 制度秩序 市场秩序 制度变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稽裘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公布,明年将进入实验区。围绕新方案的一些理念、思想、技术与指南需要宣传与分享,同时,新方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导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误解,需要澄清。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约请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本刊第八、九两期,就新方案的某一专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些见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方案、参与新课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希良 刘仁营
市场秩序在哲学上可界定为市场经济的合理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是市场主体合规则的求价值的一种有序活动状态。市场秩序是由各种市场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克服我国市场秩序混乱的难题,要坚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序市场经济的自信,要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要夯实我国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市场秩序 哲学 断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余凯
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迅速成长起来的大学教育在大众化潮流的裹挟下正在淡忘人类的终极关怀,这使得我们拥有的大学处于迷失方向的危险之中。本文试图从科技、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廓清笼罩在大学教育上空的迷雾,将作为个体的个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作为集合的人类社会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超越确立为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教育 自由 终极关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振德 杨敬源 施才
一、建立卫生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着10年经济改革,卫生事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医疗价格有了部分调整,各种经营机制应运而生。目前全国已有50%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热情,医疗卫生服务量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冉 母小勇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舍勒指出:"凡是人想自我教育或者想教育别人,必须面对三个方面的问题具有明确认识。第一,究竟什么是教育的本质?第二,怎样进行教育?第三,什么样的知识和认识限制和规定着此人变得‘有教养’的过程?"在舍勒这里,人经由教育而变得有教养的过程也就是成"人"的过程。众所周知,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大学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理应发挥完善人的功能。但是,当代大学课程的"科学化"、"功利化"和"拼盘化"的现状使得大学课程失去了培育"人"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庞学光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儿童哲学 知性 灵商 校本课程 教育哲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宫玉宽
高校本科哲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三种哲学形态,"真善美"三种价值观,理性、信仰与二者统一的三种精神形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专业依据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但在突出少数民族哲学特色、合理安排宗教学选修课及密切关注发达国家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新动态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哲学专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肖朗
一、简短的学术史回顾与本文主旨康德从1755年开始执教于母校柯尼斯堡大学,直至去世,前后近半个世纪。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在他大学授课的过程中形成的。康德曾对选课的学生说,他要教的不是哲学(哲学是不可教的),而是指导学生学习“哲学地思考”。康德此言旨在告诫人们不要盲从既有的现成“真理”,而要通过自身的理性去探索和发现“真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聪 张楚廷 刘铁芳
哲学与大学是血脉相融、紧密相连的。把教育与哲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是一种科学的学术态度,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与大学本就是相生共融的,希腊大学进行的也主要是一种哲学教育。大学的哲学追求形成了大学的哲学性格,大学的哲学自觉是大学哲学性格的根本来源。大学自始至终都具有哲学性格,大学的哲学性格具有必然性,在初始状态下,大学的哲学性格是实然存在的。大学的哲学性格及其所倡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知识观分歧的日益尖锐化,客观上要求今天对课程改革的任何一种判断必须给出其知识论根据。本文以“王钟之争”为切入点,在梳理传统派和改革派知识观分歧的基础上,详析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认识论根据,指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进而从剖析互动的知识观之由来及其与传统知识观的分歧入手,将分歧的关键定位于知识的独立自在性问题方面;最后以渡普尔的“世界3”为根据,给出消解分歧的一种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