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1)
2023(3167)
2022(2243)
2021(2255)
2020(1787)
2019(3916)
2018(3935)
2017(5576)
2016(4125)
2015(5211)
2014(5305)
2013(4439)
2012(4086)
2011(3747)
2010(4075)
2009(3442)
2008(3460)
2007(3268)
2006(3013)
2005(2813)
作者
(10236)
(8554)
(8535)
(8402)
(5535)
(4102)
(3902)
(3425)
(3323)
(3296)
(2975)
(2975)
(2932)
(2848)
(2766)
(2679)
(2611)
(2551)
(2539)
(2413)
(2388)
(2173)
(2160)
(2112)
(2091)
(1990)
(1941)
(1926)
(1829)
(1820)
学科
教育(9190)
管理(8030)
(7205)
经济(7192)
中国(7119)
教学(6986)
理论(6601)
(6514)
(4621)
企业(4621)
学法(4486)
教学法(4486)
(4310)
研究(4057)
学理(3756)
学理论(3756)
农业(3016)
思想(2902)
政治(2891)
(2823)
思想政治(2737)
政治教育(2737)
治教(2737)
德育(2714)
业经(2650)
学校(2642)
工作(2466)
(2196)
高等(2100)
地方(2047)
机构
大学(52771)
学院(48685)
研究(19079)
管理(13008)
教育(12888)
(12605)
(12350)
科学(12193)
(11752)
经济(11749)
师范(11687)
中国(11140)
理学(10475)
理学院(10240)
管理学(9773)
管理学院(9677)
(9516)
(9454)
师范大学(9228)
技术(9124)
研究所(8562)
职业(8412)
北京(8405)
(8389)
中心(7665)
(7313)
(7145)
业大(7135)
(6548)
农业(6425)
基金
项目(29319)
研究(27087)
科学(22312)
教育(16998)
基金(16229)
(13924)
社会(13704)
编号(13561)
(13363)
国家(13132)
成果(12999)
社会科(12659)
社会科学(12654)
(11888)
课题(11691)
科学基金(10612)
(10328)
大学(8369)
规划(8082)
项目编号(7936)
基金项目(7884)
研究成果(7567)
重点(7519)
(6983)
(6898)
(6882)
(6739)
资助(6687)
(6412)
(6409)
期刊
教育(29437)
中国(22259)
研究(21490)
(16633)
经济(16633)
学报(8938)
(8363)
大学(8238)
职业(7728)
技术(7146)
科学(6978)
农业(6307)
高等(6218)
管理(6084)
图书(6019)
学学(5674)
(5425)
高等教育(5225)
书馆(4532)
图书馆(4532)
技术教育(4459)
职业技术(4459)
职业技术教育(4459)
(4271)
论坛(4271)
(3932)
成人(3808)
成人教育(3808)
(3352)
科技(2985)
共检索到91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春花  朱其训  邵卫旭  
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的。而培养既具科学技术知识、又富于人文社会观念的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正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新的定位。因此,必须在人才观、教育模式、科学与人文的整合三个层面进行全新的思考,从而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志  
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梁志①“211工程”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一些著名理工大学纷纷提出要在21世纪初建成以理工学科为主体和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著名理工大学应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因此,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根据社会需求,从学生自我发展内在动力、教师全面引导、学校创造良好氛围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贤彬  
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契合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教育战略。"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亟待解决之命题。基于职业带人才分类理论和我国高职本科办学实践经验,文章提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的四重逻辑,即高职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具有职业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跨界生成的教育,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教育。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解读"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探究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现场工程师做出技能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预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宾恩林  
随着劳动观念解放、劳动价值凸显、工匠影响力外化,当今的工匠精神具有继承性与时瞻性的时代特征,公共性与经验性的多元内核,信仰性与功利性的社会矛盾结构。由此,蕴含“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构中,知识与素质目标从简单到复合改变,技术与技能目标从高等到专研升级,生产派生目标从适应到创造发展。所以,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知识变通与素养精湛型、产品意识与技艺创新型和技能与技术专深型应用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中江  黄成亮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从注重增长速度向关注增长效益转变;从外需拉动型经济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变;从重视技术引进向依靠自主创新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注重产量提升向注重产业结构提升转变。"五个转变"对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在继续加强学术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明顺  
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大学的使命和发展目标。我国大学当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即工具人成为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没有得到重视、不同院校之间的培养目标一致。要以具有鲜明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具有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学习人,具有宽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作为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构建适应现代大学理念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将追求高深学问与服务社会协调统一起来,实现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和谐共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伟廉  
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高教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问题。而提高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同一个问题。作为人才培养过程来讲,只有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为人才培养目标并逐级加以落实的时候,质量、创新才有真正的保障,这也是实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立珏  叶育登  
独立学院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民办机制优势。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以目标定位指明特色,以教学改革培育特色,以民办机制保障特色,走出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之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泽强  
本科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类型上,本科职教培养的人不是研究型人才,而属于应用型人才的范畴。本科职教在理论上与应用型本科并不完全等同,后者的外延包括了前者。但在我国实践中,本科职教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当高的重合性,两者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在人才层次上,与专科职教和中职相比,本科职教培养的人才凸显创新性、复合性、行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特质。本科职教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采用职业本位的课程理念和模式来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丽萍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笼统,脱离社会需要,这是制约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尹艳秋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唐斌尹艳秋近年来,关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问题成为了高教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应指出的是,在目前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种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的认识,似乎在教育中弘扬了科学精神,不仅不利于人文精神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瑞娟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它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资源、借鉴、学习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大学精神,培养人才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