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
2023(1738)
2022(1168)
2021(1267)
2020(1037)
2019(2238)
2018(2336)
2017(3484)
2016(2479)
2015(3226)
2014(3252)
2013(2595)
2012(2258)
2011(2119)
2010(2220)
2009(1993)
2008(2009)
2007(1881)
2006(1690)
2005(1594)
作者
(5559)
(4632)
(4562)
(4525)
(3046)
(2209)
(2178)
(1819)
(1796)
(1755)
(1625)
(1610)
(1525)
(1491)
(1448)
(1442)
(1389)
(1374)
(1344)
(1297)
(1278)
(1192)
(1151)
(1123)
(1099)
(1094)
(1017)
(1015)
(979)
(973)
学科
教育(5722)
(5413)
经济(5405)
中国(4610)
管理(4176)
(4041)
教学(3099)
理论(3064)
(2846)
(2788)
企业(2788)
思想(2286)
政治(2268)
思想政治(2165)
政治教育(2165)
治教(2165)
德育(2163)
农业(2143)
业经(2028)
学校(1772)
地方(1676)
研究(1665)
工作(1648)
学法(1607)
教学法(1607)
(1503)
高等(1482)
(1418)
(1363)
(1360)
机构
大学(33012)
学院(27654)
研究(10875)
教育(8274)
(8056)
经济(7734)
(7666)
管理(7460)
(7286)
师范(7269)
中国(6576)
科学(6119)
理学(6026)
理学院(5883)
师范大学(5878)
管理学(5605)
管理学院(5547)
北京(5240)
(5202)
(5073)
研究所(4517)
(4209)
中心(4121)
(4104)
(4003)
(3993)
业大(3559)
技术(3556)
职业(3386)
图书(3209)
基金
项目(15899)
研究(15027)
科学(12536)
教育(9428)
基金(9368)
社会(8633)
社会科(8001)
社会科学(7997)
成果(7351)
编号(7231)
(7200)
(7138)
国家(7066)
课题(6378)
(6295)
科学基金(5963)
大学(5786)
(5732)
规划(4617)
基金项目(4535)
项目编号(4335)
研究成果(4188)
(4080)
(4055)
重点(3893)
(3846)
(3763)
(3613)
资助(3584)
高校(3570)
期刊
教育(17751)
研究(14897)
(12500)
经济(12500)
中国(12458)
大学(5237)
学报(4884)
(4546)
图书(4200)
高等(4186)
高等教育(3576)
农业(3473)
科学(3452)
管理(3418)
书馆(3373)
图书馆(3373)
职业(3362)
(3267)
技术(3061)
学学(3054)
成人(2543)
成人教育(2543)
(2040)
论坛(2040)
业经(1973)
教研(1850)
高教(1850)
财经(1807)
(1800)
(1707)
共检索到55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涛  
作为“知识共同体”的大学,从中世纪教师和学生的行会组织,到现代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虽然都冠以“大学”之名,但其内涵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使大学性质、结构和功能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反叛性。今天,我们在指责现代大学的弊端、重构现代大学制度时一味地以现代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为标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历史情结。因为,中世纪大学的性质和功能与现代性之间已经失去了契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旭华  杨蕾  
中世纪是一个高度分裂、分权的社会,其理论基础是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五世纪提出的"双剑说",即"上帝的事情归上帝,该撒的事情归该撒"。这种"权力二元论理论"对中世纪乃至整个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脱胎于教会,不过大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传统教会学校不同的特质,这从它的课程设置可见一斑;世俗教师和修士教师之间的斗争,从另一方面说明中世纪大学究其本质是世俗学校而不是教会大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国庆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与外部干预、国际性和区域性、职业性和非功利性、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致性和多样性、保守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加以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而且也将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振海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延建林  
中世纪大学的称谓经过了从studium(学校)到studium generale(大学校),最终到universitas(大学)的变迁①。这种称谓的变迁,是中世纪大学机构自然演进的历程,同时也是大学师生积极争取学术自由探究权力的斗争历程。正是大学师生的努力,使得大学能够在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两大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真正体现出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用来泛指大学师生整体的universitas因此成为自由探究知识的大学的最后的代名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秉忠  
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争取权利、保持权利的过程。正是这些权利保证了大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学术地位,但这些权利的获得往往与市民和教会的权利发生一定的冲突。本文探讨了大学权利的特性、来源和分类,从权利的角度描述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近代西方大学的学位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物。早在中世纪时,近代大学的三个主要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就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各大学之中了,它们随着大学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固定化和规范化,今天人们熟悉的获取学位的一系列过程与仪式在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已经相当完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不但奠定了近代大学学位制度的基础,也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传统能够延续至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覃红霞  
在学术界,中世纪大学及其自治往往被视为大学的典范,这主要源于中世纪大学拥有的社团法人身份、特许状以及特权。但中世纪大学只是中世纪社会环境的产物,社团是中世纪特有的法律形式,其实质是特许法人。中世纪大学的特许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契约,而是身份的认同协议,其权利的实质是特许权。研究中世纪大学,其意义不在于回到中世纪大学,而是为了更加客观而清晰地认识中西方大学的传统,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杰  
本文主要考察中世纪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作为学术性行会的中世纪大学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制度,教师薪俸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制度影响了大学的历史发展,并成为后世现代大学制度的组织基础和精神源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传统大学造成以下影响 :冲击了中世纪大学占垄断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 ;加快了大学世俗化的进程 ;大学由国际性机构转变为民族性的机构 ;学术自由的萌芽。中世纪欧洲大学变迁的史实表明 ,虽然大学改革最终完成于 19世纪初 ,但实际上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近代大学已具雏形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弢  
学术自由的概念经历过历史的衍变。中世纪大学中的"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和大学师生作为个体以及由其组成的社团整体所享有的特许权的总和,包括结社自治、罢课、迁徙、教会司法、通行执教资格等。博洛尼亚和巴黎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策源地,它们获得的特许状(令)是中世纪大学之"学术自由"的例证;中世纪大学教师加兰的约翰留下的信札对理解与阐释中世纪的"学术自由"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官方与私人两类史料进行考查与释读,厘清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由"与近现代学术自由的分野,剥离教研自由与大学在中世纪起源时期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中世纪原型大学产生于欧洲12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之中,是基于理性而诞生的新型知识中心,它以新知识为独有资源组成师生自治行会组织,与教皇、世俗皇帝、主教座堂主事、市镇当局以及市民等互利共谋,争取了司法豁免权、罢课权、免税权、居住权、迁移权等一系列自治权力,并得以生存。中世纪原型大学的合法性源自知识权力,知识权力的认知逻辑和事实逻辑是以新知识产生为起点,以利益共谋为终点。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虽然知识生产模式和内外部环境发生剧变,但知识权力始终是其合法性存在的逻辑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文红  
迁移是中世纪大学为争取自治而采取的有效手段之一,有着多种方式和特点。争取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大学迁移的主导因素。大学迁移衍生了新大学,促进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大学通过迁移形成着自身的制度性力量;大学通过迁移践行了大学自治的理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体制是现代西方大学的普遍特征,但不同国家的大学在校长领导体制上又存在各自的特色和差异,考察大学校长这一职位及其领导力在中世纪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各国大学校长领导体制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对于重视与落实我国大学校长的地位与职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钦晓  
作为现代大学组织生发的原点,中世纪大学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分析不同,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剖析中世纪大学产生,可以看出,大学源自学者行会业缘关系的聚合;同乡会是学者地缘关系的结合;教授会是学者学缘关系的整合;学院则是由慈善捐建的寄宿场所发展而来。所有中世纪大学都与巴黎和波隆那这两所"母大学"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大学在与宗教和世俗权力的博弈中,获得了丰厚资本。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不是依靠正式制度运作,而是在非正式制度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宗教信仰、组织精神、习俗惯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