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0)
2023(9717)
2022(7543)
2021(6607)
2020(5150)
2019(11451)
2018(11443)
2017(21527)
2016(11920)
2015(13371)
2014(13744)
2013(13332)
2012(12370)
2011(11445)
2010(11745)
2009(10831)
2008(10696)
2007(9746)
2006(9205)
2005(8843)
作者
(35968)
(30008)
(29779)
(28373)
(19156)
(14354)
(13467)
(11721)
(11686)
(10800)
(10402)
(10174)
(9873)
(9861)
(9503)
(9191)
(8871)
(8689)
(8651)
(8597)
(7787)
(7466)
(7328)
(6957)
(6838)
(6818)
(6726)
(6666)
(6233)
(5951)
学科
(58201)
经济(58142)
管理(30189)
(29468)
中国(22637)
(20601)
企业(20601)
地方(20585)
(19448)
业经(15747)
(13755)
农业(13491)
方法(12686)
(12555)
地方经济(10836)
(10343)
(10064)
银行(10049)
(10035)
金融(10034)
数学(9935)
发展(9897)
(9872)
数学方法(9851)
(9842)
环境(9665)
(9251)
(9069)
土地(8727)
资源(8642)
机构
学院(172498)
大学(169295)
(70124)
经济(68481)
研究(67882)
管理(60238)
中国(52333)
理学(49367)
理学院(48693)
管理学(47841)
管理学院(47516)
科学(41797)
(39353)
(35545)
(32763)
(32090)
研究所(31914)
中心(30332)
(29758)
(26954)
师范(26710)
北京(25577)
农业(25088)
业大(24848)
(24804)
财经(24161)
(23954)
(23129)
(21769)
师范大学(21276)
基金
项目(108260)
科学(84598)
研究(82413)
基金(74620)
(65292)
国家(64654)
科学基金(54192)
社会(52080)
社会科(49223)
社会科学(49209)
(44276)
基金项目(38704)
(36537)
教育(36441)
编号(34919)
自然(32167)
自然科(31197)
自然科学(31188)
(30741)
自然科学基金(30586)
资助(29315)
成果(28799)
课题(25539)
重点(25098)
发展(25044)
(24594)
(22721)
(22009)
国家社会(21577)
创新(20641)
期刊
(93369)
经济(93369)
研究(56220)
中国(48527)
(33112)
学报(26701)
科学(26534)
教育(25377)
管理(24337)
(22798)
农业(22522)
大学(19777)
(19215)
金融(19215)
学学(18107)
业经(17600)
技术(15948)
经济研究(14115)
问题(12502)
财经(11923)
(11609)
资源(11362)
图书(11141)
(10424)
(9266)
(8763)
论坛(8763)
现代(8672)
世界(8637)
书馆(8385)
共检索到289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张淑敏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城市成为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土地是城镇化发育的唯一空间载体。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格局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完全相佐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国家和城镇城市化两个层面证实了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和占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  朱鹏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淡水是城镇化发育的生命之源。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发育的淡水资源消费或使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城镇发育的淡水资源消费或使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格局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完全相佐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或使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淡水资源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城镇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镇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重要的问题在于,现代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形式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左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和占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雷  黄园淅  
城镇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中心。矿物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也是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趋强烈。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更体现在质量提高方面。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所不同者,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能源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不尽人意:第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也是如此;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缓慢、特别是进入国家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后的表现更是如此;第三,能源产出效率提高有限,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如此能源消费特征,对中国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核心是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就是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许多限制城镇化发展的各类政策,要进行一系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  高林  
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京津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科学发展视角,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辖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因此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琳  许晶  王亚辉  李娟  
研究目的:基于两种发展情景假设,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尾效的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土地资源稀缺对城镇化发展制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为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资源尾效的空间分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全局空间分析来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资源稀缺对城镇化进程的阻力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关联性和依赖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分布格局。这说明总体上中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尾效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局部空间分析来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尾效表现出的局部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较为显著,即尾效高值集聚的地区相...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家华  
土地的经济、自然和社会特性对土地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包括地表、地上大气、地表附着物(土壤和森林)及地下资源(矿物、地下水)。狭义的则只包括地表。本文的讨论将局限于狭义的概念,因为土地、生物及矿物等通常作为可更新或不可更新资源,有专门的分析研究。西方学者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进行土地经济分析时,通常将土地当做经济因素或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吕竑  苏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然而,局限于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粗放式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化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的背景下,面对快速发展的形势,战略管理思想和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充霖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论证了城镇化作为资源空问配置过程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从公众的资源空间配置行为出发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运行机制与规划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公众资源空间配置行为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基础理论构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洪银  
城镇化目标是以产业升级转型改变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目标达成需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镇化要求集约开发利用城镇化资源,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镇产业、土地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就业转型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农村再工业化为核心,以农村社会服务业为条件的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永超  王士君  韩翰  
研究目的:以定量评估方法对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进行评估,从而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及发展调控的不当所造成的大量土地资源利用及破坏问题。研究方法:含有指标属性的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研究结果:(1)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正负效应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和变动性特征,具有正负之间和正负效应内部高低效之间4种转化方式。(2)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呈现正效应主导下正负效应不断变化和分化现象。并且从空间来看,正负效应的高低值具有空间转移的趋向。研究结论: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能够准确的评估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正负效应,能够准确界定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雷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因此,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1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之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的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培育我国内需的突破口在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居民"吃、穿、用"方面的绝大多数产品来源于工业生产,而"住、行、学"方面的主要产品只能通过城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培育我国内需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包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两个层面,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得出,2005-2012年我国各省份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小于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导致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且在省际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红蒂  田志强  
研究目的: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利用上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的有关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统计数据分析法。研究结果:基础设施用地在建设用地中占有很大比重,对耕地保护影响较大;基础设施整体发展落后,用地集约程度有待提高。研究结论:通过分析中国基础设施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需求,促进基础设施合理用地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